巨大的銀幕上,船體潔白龐大的泰坦尼克號在蔚藍的大海上劈波斬浪,男主角的眼眸激情四射,女主角的肌膚吹彈得破,各色人等衣飾鮮明,席琳·迪翁動人心魄的歌聲15年后重聽令人備感深情動人……這是3D版《泰坦尼克號》正在上映,但并非我們熟知的IMAX版,而是我們尚感陌生的“中國巨幕”版。
4月10日,中影國際影城合肥1912店盛大開業,其中尤為令人關注的,是影城的“中國巨幕”廳,當天的開業儀式后,第一塊正式開始商業運作的“中國巨幕”進行了首映。
填補我國空白的“高格式”電影
自2010年《阿凡達》巨幕放映獲得巨大成功之后,“巨幕”一詞成了電影放映市場上的寵兒。巨幕通常寬度在20米以上,它能給觀眾帶來其他放映手段無法比擬的震撼感、臨場感和視覺效果,也給影院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然而,目前我國影院普遍使用的是加拿大IMAX公司生產的巨幕,現在中國內地已經有將近60塊,但影院購買其放映設備要投資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商標使用費每年7萬,片源也受到IMAX公司限制,還要額外給IMAX分成。
“巨幕電影代表了人們對電影審美取向的回歸,隨著技術創新,觀眾當然認為,電影就應該在大銀幕上放。這是‘中國巨幕’研發的另一個動力。”中國電影科學研究所所長楊雪培說。
經過3年多的技術攻關,由中國電影科學研究所和中影集團等單位聯合研發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巨幕”,2011年12月在北京首次試映,引發廣泛關注,一些導演、制片人、發行商都表示贊同推廣這項技術,認為其填補了我國的空白,把中國帶入巨幕的“世界性高格式電影”時代。中影集團副總經理付若青說,此次中影國際影城合肥1912店“中國巨幕”開映,“標志著它由初期的實驗性放映,進入到商業運用階段,拉開了‘中國巨幕’推廣的序幕,也開啟了電影民族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根據今年2月中美兩國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的協議,中國今后將每年多引進14部“高格式”的電影,例如3D、IMAX等,甚至還可能包括更高格式的。這也令“中國巨幕”格外引人注目。“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推出自己的巨幕品牌,比如歐美的VMAX、RPX、AMC等,IMAX的壟斷已經被打破,‘中國巨幕’就是我們的國家級巨幕品牌。”楊雪培說。
獲得好萊塢和中國名導認可
中影國際影城合肥1912店是一座5星級標準影城,其“中國巨幕”的銀幕寬達21米,符合國際標準;影廳具備11.1聲道,更達到世界頂級水準。所以,其放映效果可謂盡善盡美。它的確讓觀眾得到了終極電影體驗,體會了巨幕所代表的電影放映技術的革新。
楊雪培介紹,“中國巨幕”有多個自主技術、自主研發的軟硬件,如實時矯正、實時跟蹤的圖像優化器就是他們研發的,“中國巨幕”在某些環節甚至超出了國際相似系統的性能。“目前‘中國巨幕’系統的技術已經得到全世界片商的認可。”他說。
楊雪培以他們的團隊對《泰坦尼克號》的處理舉例。美國20世紀福斯公司提供《泰坦尼克號》原片時曾心存懷疑:“中國人真的能優化嗎?”畢竟影片拍攝于15年前,溫度、濕度條件變化很大,影片畫面顆粒增大,在巨幕上放映會更加嚴重地影響觀影效果。“中國巨幕”團隊首先對其進行去顆粒化,但又不完全去掉,以免顯得缺乏質感;然后進行色彩調整、銳化,調整反差,等等,其中細致繁瑣、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十分復雜。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好萊塢有關人士看完處理后的“中國巨幕”母版,認為畫面更通透逼真,色彩更飽和,感到很驚喜,并將這一消息帶回好萊塢。于是,即將在中國公映的好萊塢大片《超級戰艦》也主動給“中國巨幕”團隊提供了全部素材。國產片方面,將于5月公映的寧浩的《黃金大劫案》已經做了“中國巨幕”版,馮小剛的《溫故1942》、馮小寧的《北洋水師》也確定會合作。
目前免費為中外電影制作母版
據介紹,現在國外一部影片制作IMAX之類的巨幕母版通常要花費幾十萬美元。楊雪培介紹,因為“中國巨幕”的大量軟硬件均為自主研發、自主知識產權,成本低于IMAX,而且實際上依然處于試驗性階段,“中國巨幕”的銀幕數量也少,所以目前中外影片制作“中國巨幕”母版,一概沒有收費,比如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中國巨幕”版就是免費的,《泰坦尼克號》盡管長達3小時15分鐘,也沒有收費。為了保證片源,現在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每個月有兩部國產片會制作成“中國巨幕”版,而“中國巨幕”其實與普通影片也可以兼容,而不像IMAX的巨幕,只能放映其公司提供的影片。
“中國巨幕’還有一個市場培育、觀眾認知的過程。”楊雪培表示。但這個過程可能并不需要很長時間,“今年將建成15塊‘中國巨幕’,分別在石家莊、成都、天津,上海、新疆等地。”
他說:“相信未來還會有更新、更好的技術搭載在‘中國巨幕’上,奉獻給中國觀眾,進一步提升觀影體驗。隨著‘中國巨幕’在放映市場上的不斷實踐及應用,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蓬勃發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影院選擇‘中國巨幕’。我們會與IMAX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