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C行政總裁 張萬能博士
電影中國:GDC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是怎樣的?
張萬能:最輝煌的05年在美國占80%以上數字影廳(60多臺),占中國市場99%(也就一、兩百臺),隨著數字電影和電影院市場的發展,蛋糕大了,現在GDC占美國市場接近20%(6000多臺),在中國市場份額是54%(5000多臺設備)。
電影中國:為什么GDC在這些年能夠引領市場的發展?
張萬能:GDC走過很坎坷的路,早在2001年就來到北京做了演示,那時候中國沒有任何數字影院,GDC用衛星從廣州傳輸美國大片《最終幻想》到北京和上海(小西天與上海永華),大家看了之后都很振奮,原來除了膠片,數字衛星傳輸電影這么便捷。
我們入行比較晚,當時對手主要來自美國和比利時,服務器價格大概3萬美金左右(現在才1萬美金不到)。GDC推出產品,因為核心技術是用純軟件技術編寫,市場上的服務器價格立刻下降了一半。
電影院技術當時很少有亞洲的技術,世界上對亞洲公司帶有色眼鏡,接受我們GDC是因為我們跟市面上所有技術都不一樣,對行業有突破有貢獻,并降低了一半成本。13年來公司元老都在公司,13年來GDC服務器節目被盜版沒有發生一次,我們的產品當然也得到好萊塢DCI認可。現在我們的對手都很年輕,都是美國公司,我們亞洲公司有自己優勢也有困難,GDC有全球各地的人才加盟,唯才是用,希望能在行業里再接再勵。

《電影中國》主編丁仁山與張萬能博士
電影中國:除了數字電影設備以外,GDC是否還有計劃開辟新的業務?
張萬能:這是很困難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說?電影院剛剛開始,在全球上座率30%的寥寥無幾,租金又貴。既然電影院還有60%以上的空間空置,是不是有點浪費?我們是一家硬件公司,希望多開拓一些跟影院有關的產品,我們在琢磨這些問題。
一方面怎么樣降低影院運作成本,另一方面考慮一些空檔時間是否可以上一些新節目,比如在美國,周日早上大家喜歡帶著子女看一些關于孩子學習的卡通電影;比如影廳是不是可以租用做互動電影、選秀、智能投票、或者你看電影貼片廣告前還順便玩個QQ等,可以利用數字空間做不同的利用,GDC朝著這兩方面一直在走。另外,GDC還在致力研發新技術,比如23.1聲道這種視聽享受。
電影中國:您認為今年業內最熱門的話題有哪些?
張萬能:我想現在大家討論最熱烈的話題,酒是增加引進的34部電影是哪些片(笑),會給國內電影工作者帶來什么影響。其實大家都意識到國內電影院市場發展太快了,租金運營成本都已經不合理了,如果盲目競爭,電影院最終發現大家無非是為地產商服務,這樣對大家都是很不健康的。GDC的客戶就是電影院,希望電影院能夠很健康的發展下去。
《阿凡達》之后,IMAX在中國發展很火,IMAX有片源支持,通過認可才可以在IMAX廳播放,比如說IMAX在中國認可了《唐山大地震》和《龍門飛甲》,不認可《金陵十三釵》。但IMAX也進入了盲目發展階段,建電影院的老板們不管適合不適合,都要引進IMAX,就像商場上檔次的都要有LV那些一樣。中影與科研所做的中國巨幕,也是行業里刮目相看的熱門話題,國外也有類似推廣大型巨幕的事件,歐洲有歐洲巨幕,音響比IMAX還要出色。中國巨幕現在也有巨大沖擊力,這種良性競爭非常好。IMAX、引進片、另外薪水的增加、租金增加、票房發展等都是熱門話題。
電影中國:在電影數字化發展如此迅速的中國,該如何看待未來三年的電影市場走向?
張萬能:中國去年有個很大的突破,取代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F在海外任何一個電影制作公司都非常重視中國,特別是一些大制作都要拿到中國,所以領導們剛去美國簽訂了新的電影協議,協議包括好萊塢大片引進配額增加14部、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等。其實有好有壞,對電影院投資方來說是好事,可以有更多節目選擇,不止國產片,還有34部美國同步大片,整年的排廳都會比較豐富。
影院建設方面,以后多廳影院的建設需求會加大,以前8個廳就足夠市場上這些片的需求,以后可能8個廳也不足夠了。我記得十年前來中國,4個廳6個廳就夠了,節目比較單一。電影院這幾年蓬勃發展,大城市競爭相當厲害,北上廣深都建了很多,每個影城的票房壓力都很大,但是還有成長的空間,也要看地段和發展潛力。我剛從印度回來,印度跟中國很相似,大城市電影院競爭慘烈,一些大的上市院線開始發掘二三線城市,我覺得中國也是這樣的情況,大院線不僅僅在大城市投資,二三線城市市場也在積極推展中。受地段、發展等影響,二三線城市的票房市場大家都在摸索,做的比較成功的比如浙江、江蘇一帶,這兩年做得非常不錯,以前沒有票房的地方現在也有很好收益,當然還有一些二三線城市票房市場目前不是很好,很多影院管理公司還在摸索,投資有一定的風險。
對制片方來講,相當幸福,特別是香港和內地電影工作者,現在影院這么多,這么龐大的票房渠道來回收成本。像《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都得到非常好的票房,所以我們也期待著國產片制作水準更高,給觀眾更好的視聽沖擊。當然制片現在面對的壓力就是好萊塢大片沖擊,更加需要好劇本、好制作、好技術來競爭,要不然意味著更大風險,畢竟好萊塢市場面向全球,中國電影市場還是以國內觀眾為主,其他東南亞為輔。電影院的發展和好萊塢的進攻,既是良好的機遇,也是很大的沖擊,我們期待更好更多的電影給大家更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