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舉辦的第九屆“電視美術.燈光設計工程”頒獎典禮上,江蘇衛視2012跨年演唱會憑借驚艷的舞美燈光效果一舉囊括(場館類)一等獎以及最佳創新獎。
例數近些年的我臺的跨年演唱會,這也確是我們為數不多的滿意之作。整臺晚會舞美燈光風格簡約大氣,但制作體現的過程又絕不簡單,于細節處體現功力。筆者作為演唱會的燈光設計之一,在這里回憶經歷種種,與大家分享。
舞美
今年的跨年演唱會舞美主要結構是中間如履帶式的LED大屏,我們戲稱為“訂書機”,巨大的“U”型彩屏樣式簡單卻充滿張力。以此為中軸設計了可上下移動的錐形“金字塔”,期間以直線條的發光LED條貫穿勾連。同時設計了多個升降及移動平臺,配合屏幕的開合,功能齊備但不繁復。整個舞美簡約而大氣,更多是簡單的線面結合,充滿現代感與科技感。

圖1
主體以大面積的大屏支撐,而且是縱向的大屏是有風險的。所有人都知道電視畫面是橫向構圖,無論是標清的4:3,還是高清的16:9。每一個電視美術人都有一個橫構圖長卷軸的概念,補空、防“穿幫”,是一個人人皆有的概念。在以往的設計中我們大量使用長卷軸的大屏,以保持電視畫面的飽滿。
事實證明我們這一大膽的設計是成功的。通過合理的線面結合,加之燈光的精心設計,很好地解決了畫面的構圖問題。而且這樣的空間設計也是燈光師愿意看到的。舞臺兩側未用大屏或彩幕,大量的“留黑”為燈光的表現提供了空間。
這兩年,隨著生產技術的成熟,LED屏幕使用成本降低,大面積使用屏幕變得門檻越來越低。舞美設計師開始大量的使用這種技術成熟而又可靠的顯示設備,越來越多的舞臺被各種LED顯示設備填充。有的舞臺甚至全是LED屏幕,“一顆燈光也漏不出來”。誠然通過精心的視頻畫面設計,大多數都能得到比較美妙的畫面,只是發展至今的現代電視燈光似乎被逼入了尷尬的局面。當然,我個人沒有資格去評判孰優孰劣,但我要感謝我們這次的舞美設計給我們留足了展示的機會。

圖2
燈光系統
相對其它演唱會而言,每年一度的跨年演唱會是一個規模較大的演出,燈光系統會是比較龐大的。針對今年的演唱會,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
所有的燈光與LED大屏視頻控制都是由一臺CompuliteVector Red console控臺操作。另外一臺CompuliteVector Blue console作為備份臺。4臺CompuliteEport net擴展出16路DMX512信號來負責的燈光與視頻信號控制。在實際演出中,由一個人完成了所有的燈光和視頻畫面設定。
為了保證所有的燈具安裝的合理性,我們預先通過使用WYSIWYG對每個燈具的擺放進行預設置以展示每臺可見燈光的精確位置。
作為一個大型的演出,我們力求所有的燈光設備使用合理。通過提前的預設,我們確定了所需的燈具類型及數量。
在主舞臺上我們使用8根TRUSS做舞臺頂部的燈光結構。安裝了8臺Alpha Profile 1500,4臺FINEART2500BEAM, 28臺FINEART2000SPOT, 22臺FINEART2000WASH,42臺JT160B-E。

圖3
根據舞臺結構,地面安裝了8臺Alpha Profile 1500,6臺FINEART2500BEAM,10臺FINEART2000SPOT,16臺FINEART2000WASH,20臺CP SHARPY。
另外我們在舞臺的里面和側面分別安裝了38臺FINEART2500BEAM,10臺JT160B-E,120臺ARRY LIGHT1*5。

圖4
可以發現,我們在主舞臺上并未使用太多的燈具。另外有大量的燈具被我們安裝在觀眾席以滿足整體的氣氛渲染。
舞美視頻
2012跨年演唱會燈光舞美最大的技術亮點是所有的燈光與LED大屏視頻畫面控制都是由燈光控臺操作,大程度實現視覺呈現集中控制。所有視頻內容是由2臺GREENHIPPO(視頻服務器)處理,并且每臺都有完全的備份。

圖5
通過燈光控臺對現場大屏及LED彩條實時控制、更換畫面。燈光師根據節目設計場景調整色調,實時調度燈光及大屏顯示,使畫面更加統一協調。
在大多數的演出中燈光和LED大屏視頻畫面設計部門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團隊。設計團隊根據導演意見或是預先設計的場景提前制作完成演出所需的視頻畫面根據演出的節目順序串聯播放。但是這樣的工作方式缺乏機動性。我們的演出經常會因為現場的排練而修改某些調度,而燈光場景的設計也在部分的不確定性。雖然預先有過構思,到現場觀看排練調度經常常會引發新的感覺,有些場景會覺得不盡如人意。于是視頻和燈光的配合容易出現問題。我們在太多的演出中發現視頻和燈光在色調和節奏配合上出現問題。誠然燈光的修改便捷而快速,但視頻素材的修改卻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成本。于是受制于時間和成本,最后相互妥協,卻都無法統一體現。即使本身設計沒有問題,但各部門各盡其能,為了突出自己,常常搞得“百花齊放”?;貞浾_晚會,最讓我喜歡的畫面卻是周筆暢《盲點》中那一組全場效果燈全部關閉,背景主屏使用單色的紅白色塊根據音樂律動跳躍,僅用追光將人物勾勒。加上給力的鏡頭,畫面大氣而極具張力。如果不是由燈光師來統一調度設計、取舍,很難得會有這樣的畫面。

圖6 周筆暢《盲點》背景主屏使用單色的紅白色塊根據音樂律動跳躍
在現代演出當中,這種工作方式越來越被大家接受。由燈光師來集中控制,把握所有視覺元素,根據節目的調度、節奏及情緒自由調配。當然,這對燈光師的素質要求極高。
虛擬與投影
虛擬與投影技術不是陌生的演示技術,這一類技術參與演出更強調交互性,可以輕易地幫助完成現場演員與虛擬時空、人物的交互,可以給人們帶來如夢如幻的時空錯覺。這兩者前者強調播出效果,后者更強調現場感。
今年虛擬影像技術首次被運用到我們的跨年演唱會的直播中。利用當前最先進的實時2D/3D渲染硬件,高效易用的設計軟件,配合精確的定位,實時的進行高質量渲染,實現虛擬技術與現場的完美結合。
在現場轉播的12個訊道中,其中3個機位帶虛擬跟蹤云臺為虛擬機位。高清實時三維渲染引擎把這三臺攝像機的前景信號同三維渲染引擎的背景信號合成渲染輸出為最終輸出畫面。
通過這樣的技術將簡單的現場畫面與奇幻的虛擬畫面結合到一起,實現現場制作無法制作的空間調度。我們在許嵩的《素顏》以及美聲紳士的《You raise me up》等節目中都使用了虛擬技術。

圖7 許嵩的《素顏》使用了虛擬技術
投影技術是這兩年在舞臺現場演出中使用比較熱門的表現手段。隨著被投射載體的不同與計算機建模技術的發展,投影技術被冠以越來越多的名詞。3D投影、全息投影,各種冠以高科技名目的投影方式出現在各類展示和演出現場。
在今年的跨年演唱會上當然離不了投影技術的出現。在周筆暢、李宗盛等明星的表演中,都使用了精心設計的投影。特別是周筆暢的《向偶像致敬》系列串燒表演中,通過投影影像穿越時空分別與梅艷芳、鄧麗君以及張國榮三位昔日巨星合作,畫面唯美震撼,恍若時光倒流。
以上兩種技術目前都是非常先進的影像表現手段,它們豐富了舞臺表現手段,為我們跨年演唱會都起到了演出錦上添花的作用。但就電視直播演出而言,個人以為虛擬技術相比投影技術更能保證得到最終畫面的質量。而投影技術在現場的表現力卻是其它技術所無法比擬的。

圖8
一些技術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們在追光的使用上相較以往是比較考究的。
此次的體育館演唱會中,追光燈具的選擇及其位置設置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我們使用了8臺追光:正面6臺,逆追光2臺。
正面的追光使用兩臺Robert Juliat 4K氙氣追光,4臺USHIO SUPERSOL-3002SR,2臺USHIO XPS2008作為逆追光。在追光燈具的使用上我一直堅持使用最好的氙氣燈具。在國內的演出環境下,部分人員對追光燈具的選用不甚考就。誠然,低端追光燈具和好的追光在價格上相差10倍之多,但是相對于舞臺上動輒數百臺的電腦燈而言,它的投資是可以考慮的。對于電視演唱會而言,追光作為主面光,色溫一致性及光斑均勻度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page]
此次演出中,6臺正面追光中的4臺(USHIO)在同一水平面上等間距扇形分布,2臺(Robert Juliat)在更高的水平面(高空馬道上)安裝在舞臺的中軸線上。這種分布方式是英國燈光師Will堅持采用的,其稱之為為“dead point”。這個位置的追光位為主追光,兩臺燈互為備份。作為演唱會類型的演出,主要需要追光的對象為演唱者,這個角度的追光陰影較短而且陰影在人物的身后,在實際演出中,該位置的追光運用的頻率最高。而在相對激烈表演,如搖滾等類型的演唱中我們使用較側靠近舞臺的追光作為主面光以增強人物的造型感。

圖9 追光技術
此次演出中,追光承擔了所有的面光照明任務,并不存在其他的面光;同時在實際演出時,我們始終堅持單燈單人的原則,即一個主要演員只用一盞追光。所以實際主要演員承受的照度大約在600lx左右。
在排練伊始,我們要求轉播技術將攝像機將光圈設置在F3并且加3DB增益以獲得較高的光敏感度。我們根據監視畫面來調整燈光的亮度。如此,我們僅僅需要較低的亮度就可以獲得很亮的電視畫面。在實際錄制中視頻技術人員僅需要根據實時的畫面適當的調節個別機位的光圈就可以了。在國外,無論是演播室或是場館類大型演出,低照度大光圈是一種習慣的用法。無論是本人4年前參觀BBC演播室或是后來我的同事在國外參觀時,都發現外國同行在錄制節目時的光圈都設得比較大。而在我們的實際使用中由于對畫面噪聲的擔心往往沒有他們大膽。事實上,就最終的畫面呈現效果來看,低照度確有其呈現效果上的優勢。低照度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的畫面的特點在近景及特寫畫面時可以非常好的襯托人物主體形象。
低照度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其它燈具的效果得到很大程度體現。我們很輕易地得到犀利的光束,清晰的圖案,即使是使用少量的煙。我們不再抱怨燈不亮,而去追求更大功率的燈具。而且較少的煙對視頻技術(轉播技術)們而言也是他們樂于見到的,燈光不再是那個燈不亮就“來塊煙餅”的“煙火師”了。低照度的畫面里,效果光束會非常明顯,甚至不用開滿亮,不用放很多煙,就有很強的光束感。

圖10 低照度光束
視頻技術(轉播技術)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對畫面黑電平的調節控制。在今年的演出中,我們要求視頻技術在進行畫面調節時除了對光圈調節的控制,著重關注了黑電平的即時調整。適當加強畫面對比度,降低黑電平即時參數,獲得了連貫而又銳利的畫面。在這里要向我們優秀的轉播團隊致敬,他們優秀的技術和敬業的精神是我們這臺晚會能取得最終成功的堅強后盾。
再聊一聊對燈具的選擇和使用。這幾年演出規模日益大型化,燈光設備產品在品質和種類上都得到了極大地發展。人們可以使用更多的設備,成熟的產品相較前兩年也豐富了很多。我們是使用更多的數量還是選擇更專用的燈具來追求特殊都變得可能。細數我們跨年演唱會的燈光設備,設備總數不能稱謂少,但卻林林種種,種類繁多。這些正是我們對設備使用逐漸回歸理性,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可能,而怎么用卻是需要我們每個設計師思考的,在每一個設計中如何選擇合適的設備也將考驗我們每個燈光師。
可喜的是近幾年我們發現大家對燈具的選擇越來越趨于理性化和功能化,而不是簡單的燈越多越好。


圖11 燈光設備清單
最后要感謝這次我們親愛的WILL先生和TOM先生,從他們身上我們學習了很多。他們的專業和敬業獲得我們每個人的尊重。他們為我們這場演出帶來了很多改變。也是他們讓我們對燈光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有一個小插曲讓我個人映像非常深刻。由于時間的原因,現場激光一直都沒來得及調試安全區,在一天排練的時候突然激光投射了出來。一直溫文爾雅的兩位英國紳士反應卻非常激烈,立即停止了手中的工作,退出了現場并提出了抗議。原來在英國是有明確規定調試激光時為確保安全,是要清場的。想來確有其道理可言。但試想如果是我們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是否有諸如此類的概念嗎?窺一斑而見全豹。
引入一種血液,引發一種思考。希望我們能更多一些交流與合作。交流和合作讓我們創作了一個又一個精彩,有一種聲音說跨年晚會“國際看江蘇”,但愿不久這句話不僅僅是指我們的藝人陣容,也許有一天可以用來評價我們的舞美燈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