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總局將2004年確定為數字發展年和產業發展年,是抓住了影響廣播電視發展兩大體制障礙的話,那么將2005年確定為農村服務年和電影發展年,則是抓住了影響廣播影視發展的薄弱環節。
近年來,通過西新工程、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的實施,對邊遠地區的廣播電視覆蓋有了很大的改善,去年我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4.05%、95.29%。按照13億人口計算,我國還有7000萬人聽不到廣播、看不到電視,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去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1.15億戶,占我國3.6億戶家庭的比例不到1/3,廣大農村還主要是收看無線電視,節目套數少,信號質量不穩定。農村仍是我國廣播電視的薄弱環節。“三農”問題是全國工作大局的重中之重,讓廣大農民群眾聽好廣播、看好電視,是廣電系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幾年,我國電影產業發展取得不小進展,出現了《英雄》、《十面埋伏》等叫座的影片,《英雄》通過商業運作打入了美國主流電影市場,這是電影出口方面的突破,但是相對于泱泱大國13億觀眾來說,電影每年的票房收入才10多億元,叫座叫好的影片不多,國產電影市場主要依靠張藝謀等幾個人支持,電影作為重要文化娛樂產品在我國還沒有成為強勢內容產業。總局將今年確定為農村服務年和電影發展年,就是要提高電影與廣播電視的協調發展能力,提高農村與城市廣電協調發展能力。
農村服務年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實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2131工程,推進新通電行政村和5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解決3000萬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同時,要在寧夏等地探索建立農村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的長效機制,利用MMDS、DTH、無線發射、小功率補點等多種技術手段,多方籌措資金,增加節目套數,提高收聽收視質量,逐步使廣大農村群眾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能夠聽到3-5套廣播、看到8套電視,基本滿足農村群眾對廣播電視的需求。電影發展年的主要任務是深化國有電影企業改革,發展民營和中外合資電影企業,培育一批有競爭實力的電影企業集團,拍攝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電影片,激活電影市場,維護市場秩序,扶持電影出口,樹立民族電影品牌,讓電影重新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當然,提高廣播影視協調發展能力,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解決的問題。
數字化、產業化貫穿著廣播電視發展改革的全過程,用數字化、產業化破除模擬技術體制障礙和計劃經濟體制障礙,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解決的問題。數字化、產業化仍將是今年廣播影視工作的兩大重頭戲。
今年廣播影視數字化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完善由節目平臺、傳輸平臺、服務平臺、監管平臺構成的數字廣播電視技術體系,繼續推進廣播電視中心系統設備的數字化改造和網絡化應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加快城市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探索省級有線數字電視發展路子,積極推動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的出臺,加強地面數字電視頻率規劃。同時,加強網絡電視、IP電視、衛星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等高新技術的跟蹤研究,加強技術指導,規避技術風險,完善技術標準,統籌各種數字技術,推動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網絡電視等數字產業的發展。今年廣播影視產業化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推進廣播電視頻道頻率專業化、對象化,推動非新聞宣傳類節目制作的公司化改革,繼續探索非新聞宣傳類頻道頻率的公司運營試點,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業務開發和企業化改制,按照“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則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積極為開展衛星廣播電視直播業務、衛星廣播電視移動業務做好產業運營準備。
2005年是我國“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需要總結五年來的經驗教訓,同時要抓緊制定廣播影視科技發展“十一五”計劃、事業發展“十一五”計劃,這也是今年的重點任務。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提高執政能力的要求,夯實薄弱環節,塑造市場主體,激發強勢產業,把公共服務與市場服務有效結合起來,把“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有效結合起來,使廣播影視的安全保障能力、有效覆蓋能力、產業開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上一個新的臺階。但愿2005年會有一個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