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CCBN主題報告會場里,我們大家傾聽了張海濤副總局長關于廣電計劃經濟體制機制與市場經濟現實矛盾沖突,不改革就不能生存更不能發展前進的激情吶喊;游弋在CCBN的展館里,我們也一次次地感受和體驗著新技術呼喚著體制的改革、積極的行動和廣泛的參與。
IPTV的走熱,當然是因為技術的成熟和新收入來源的誘惑。但電信部門明明知道來自廣電系統的政策性保護壁壘難以突破,卻仍然執意將今年命名為“IP電視年”,豈非欺人太甚、視廣電為無物?電信所恃何為呢?當然是市場經濟之手無孔不入無利不追的必然結果,是經歷了市場競爭千錘百煉之后的執著、自信和實力。廣電受到其他行業和投資商的熱捧,上市公司更是只要“觸電”就火,但廣電的業績又真正如何呢?這一點不用我來饒舌多說,大家自然很清楚,否則我們的“張部長”又何必那么動情地大聲疾呼廣電趕快改革、趕快數字化呢?今天,或許還能再吃幾天壟斷飯,但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保護”政策養不出好果子,而且不可能永遠維持。壟斷的籬笆墻早就有狗鉆進鉆出了,而且遲早會被推倒,“張部長”著急得血壓也高上去了,但數字化成效就是不顯著?!巴銮卣?,秦也?!蓖鰪V電者,廣電也!怎么辦,這是廣電人上上下下正在經歷的一場大考。
無論是從技術先進性還是從商業價值來說,IPTV其實都不值得如此小題大做。可以跟IPTV媲美的技術多的是,而市場潛力更大的也不是找不出來,但唯獨它受到媒體和業界的青睞,其實是因為在行業較量的表層背后還體現出新舊體制的深層較量和政策的堅冰到底能否被打破。這是IPTV吃香的最深層次的原因。
IPTV的紅火,還可以從另一個層面來解讀:廣播數字化的發展已經從采集制作鏈蔓延到播出這一重要環節,正在尋求播出上的突破口子。過去的十年,可以說是廣電數字化的十年,電視中心由原來的數字孤島已經一步步接聯成片,電視播出機構的內部數字化已經卓有成效。但遺憾的是,這也只是構建了專業機構自己的內部數字設施,在與消費者接口的廣播環節還停留在模擬時代,因而被淹沒在數字時代海洋中的觀眾偏偏無法享受到真正的數字電視。隨著固態存儲技術和專業光盤在廣電中的應用和完善,從采集到制作到管理到播出的內容鏈已經可以一氣呵成,尤其是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在內涵和外延上的發展完善,內容的多次利用輕而易舉,內容提供者突然之間和多維的播出平臺對接:地面、有線、衛星、網絡、移動、手機、數字標牌,全媒體時代水到渠成!模擬時代走的是專屬、封閉的硬件平臺,數字化采納的是IT通用技術,結果是廣電封閉的專業平臺走向通用的IT平臺。廣電總局這兩年不遺余力推動的數字化整體轉換,換句話說,是廣電專業平臺的數字化,而IPTV的走俏則是適應通用開放平臺多樣化發展的集中體現。IPTV的突破和成功,將為移動電視以及未來手機電視、數字標牌等新興媒體市場的成形發展鋪墊出成功之路。
伴隨著IPTV的開辦、播出平臺多樣化發展的潛在現實,傳統制作領域能夠從中獲益匪淺的將是媒體資產管理。毋庸諱言,傳統制作領域尤其是本土企業正在經歷著轉型換代的嚴峻考驗。傳統的優勢增長點正在走向成熟,昔日的奶酪沒了,而下一波的高清奶酪還沒真正見著,目前的BIG THING到底在哪呢?或許能夠堪當此角的只有媒體資產管理。數字化鏈路的打通,播出平臺的多樣化前景,媒體資產管理的適用性和市場前景豁然開朗。當初似乎只是純體制考慮的無線臺和有線臺合并,卻正好為資產管理系統的合理建設和高效率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組織框架。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效用在內部工作流程的高效、對外的交換價值之外,又增加了適應多樣化平臺播出、多媒體發展的需要這一維新空間。而正是這一維空間,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賦予了高度的靈活適用性和發展空間。
每一次的市場變化都孕育著新的商機。我們在CCBN上已經看到這種變化帶來的市場格局的變化。都說,CCBN期間最大的新聞不是在展內,而是展外到處議論的Avid購買品尼高。技術和行業的整合發展已經在改寫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國內延用多年的所謂的“四大家族”之說,到現在可以說基本上是名存實亡。到底誰會成為新的豪門、誰能執新時代的牛耳,好戲還只剛剛開場。多媒體時代的即將來臨,高清的不可阻擋,相信比“大片”還要精彩的“大片”正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