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之后,萬眾矚目的倫敦奧運會再次把全世界人民的熱情點燃。作為視聽行業的從業者,我們在關注比賽、關注獎牌的同時,也需要研究奧運會對視聽技術發展及應用創新的影響。
僅就開閉幕式的恢弘氣勢而言,“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自然難以被超越,但是“歡樂與榮耀”的倫敦奧運會用創意與故事感染了我們,“觀眾像素”的設計將觀眾席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屏幕,并鼓勵觀眾參與表演互動。除了開閉幕式之外,全面數字化的倫敦奧運會也展現出很多新的技術亮點,這是首屆3D的奧運會,同時也是8K技術的試驗田,NHK、BBC、NBC的Super Hi-Vision信號試映讓部分觀眾感受到了8K帶來的真正的身臨其境。這還是一個社交化和流媒體的奧運會,網絡流媒體讓更多種類的屏幕成為觀看奧運的選擇,電視獨霸天下的時代正在遠去,同時觀看奧運也不再只是被動觀看,社交媒體增強了每個人的參與感。2008北京奧運余溫尚存,我們已經開始在期待2014的里約熱內盧,而科技的進步和改變也將會繼續。
除了奧運會,八月份科技界的另一大事件無疑是蘋果三星專利大戰,蘋果勝出,三星被判侵犯的蘋果專利包括:輕觸屏幕放大文件、拖屏至頁面邊界之外時的回彈功能、識別單觸和多觸手勢、白色和黑色版iPhone的外觀設計專利、界面上的圓角圖標。這一事件所涉雙方既是密切的合作伙伴又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其產品和專利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盡管程度不同),個中關系盤根錯節,恩恩怨怨錯綜復雜,影響也極其深遠。以iPhone和iPad為代表的顯示終端,其應用與概念已經在影響著AV行業,同時專利侵犯、模仿等問題同樣困擾AV業界。因此我們有理由也必須去關心這個事件的意義及可能發生的影響。
首先,從企業的層面,如何去把握好學習借鑒與創新的關系。這里有一個度,還有一個階段性的問題。學是必須的,創新超越也更是必須的,絕對不能一輩子照抄照搬。看過一個笑話,說當年蘋果和微軟打官司,微軟一句話就解決問題了:咱都是抄施樂的,誰也別說誰。不過發展到今天,可能施樂的影子已經越來越淡,而蘋果和微軟之間的差異化也越來越明顯。
其次,從行業層面,也需要去均衡如何有效保護專利與知識產權以及維持市場競爭與活力的關系。專利為企業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當然是必須的;但對某些形成行業壟斷、甚至影響行業發展的瑣碎無比的專利所形成的事實壁壘也該有清醒的認識。
最后,這個事件必然會繼續發酵。有人說,這項法院判決將會逼迫三星乃至蘋果其它的對手去創新,另辟蹊徑,研發出更好的足以媲美蘋果甚至超越蘋果的產品來;蘋果從而也不能再三克隆自己,不得不推出更多的新產品,最終會推動產業的水漲船高。如果真能如此,那就消費者幸甚,行業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