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威的媒體矩陣MediaMatrix進入中國已經8年了,在這8年當中,她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所有擴聲領域,無論是體育場館、主題公園還是會議場所,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作為數字化音頻控制系統的先驅,百威的媒體矩陣設備提供了多種外部控制方式,比如使用普通PC機對媒體矩陣主機進行遠程登陸控制;使用外接的音量旋鈕控制系統的音量大小;更可以通過中控設備來對整個音頻系統進行管理。如此多的外控方式使得音頻系統的使用更加靈活多變,筆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媒體矩陣的外部控制,從而在工程當中更好的發揮媒體矩陣的作用。
一、通過控制電壓方式
熟悉百威媒體矩陣的朋友會發現,在某些系列的主機或接口機的后面板上有數量不等的CV IN端口,這個端口就是我們常說的控制電壓輸入端口(Control Voltage IN)。比如MM-8802接口機后面有8個0-10V的控制電壓輸入端口,CAB8i接口機后面有8個端口,X-Frame88主機后面有4個端口,Digitool-MX主機后面也有4個端口。控制電壓不同于干觸點信號,后者只有兩種狀態,即常閉和常開,而前者則是一個連續的量。我們可以在這些端口上外接滑動變阻器或者開關,通過改變電壓的大小從而實現矩陣內部的控制。圖1圖2是有代表性的兩張后面板圖。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兩張圖中的控制電壓輸入端口有些區別, MM-8802后面的端口是2個針的,而X-Frame88后面的端口是3個針,而且每個針的標注也有所不同,究竟有什么區別呢?標識為“+”的針腳是設備自身提供的直流電壓輸出針腳,MM-8802接口機在每一個“+”針腳上輸出+15伏的直流電壓,而標識為“IN”的針腳是接口機接收控制電壓的針腳。如果我們什么都不接的話,這兩個針腳之間是斷路,那15伏的電壓由終端電阻消耗,也就不會有直流電壓送到“IN”針腳,從而不會對媒體矩陣產生作用;如果我們在這兩個針腳之間連接一個開關的話,當開關閉合后,兩個針腳形成短路,這樣一來,“IN”針腳就會接收到由“+”針腳發送過來的直流電壓信號,去除終端電阻上消耗的電壓,最終送回“IN”針腳的直流電壓最大值為+10伏。配合媒體矩陣軟件上的編程,可以通過直流電壓的變化改變按鈕的狀態,從而實現簡單的外部控制。同理,我們還可以在這個端口上連接一個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電阻的大小來調整直流電壓的大小,此時的外部控制則由一個開關量變成一個連續輸入量,這樣我們就能很方便的控制電平的增減了。這兩個例子的簡單連接方法如圖3所示。
X-Frame88主機后面的CV IN接口有3個針腳,而MM-8802的CV IN接口卻只有2個針腳,究竟有什么差別呢?其實兩者所能實現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區別就在于3個針腳中中間的針腳定義為接地端,而2個針腳的接口雖然少了接地的針腳,但是實際上是在硬件內部做了公共的接地,所以沒有在硬件表面展現出來。
了解了硬件上的特性后,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我們需要在軟件上進行一些編程,目的就是利用接收的電壓去觸發媒體矩陣的控制器件,以達到外部控制。由于媒體矩陣有多種類型,所以編程的形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小型主機X-Frame88是通過調用專門的Device實現聯動;大型主機比如MainFrame和MiniFrame系列主機,是通過Control Group(邏輯編組)來實現聯動的。下面就通過幾張圖片來簡單的說明一下如何進行編程的。(如圖4所示)
在XWare軟件的設備庫里Input-Output里面可以找到Control Input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