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和第二大電影市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1月9日在京表示,面對以美國好萊塢為代表的世界電影的強力沖擊,中國電影產業化水平距離電影強國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與壓力。
童剛列出的六大問題包括:電影質量提高滯后于數量提高,國產電影的核心競爭力亟待強化;國產電影的科技含量與人才儲備較為欠缺;產業布局不均衡,市場檔期和秩序有待繼續提高;電影技術標準及監管體系仍不完備;中國電影“走出去”能力還顯薄弱;農村電影放映條件有待改善,節目供應需要進一步豐富。
2012年,票房收入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國產影片與美國進口影片相比差距不小;在5000萬至2億元的中等票房影片中,雖然國產影片占有一定優勢,但質量參差不齊、口碑與票房不相稱。童剛表示,這些現象凸顯了國產電影的核心創作力不強,在類型化開發、多樣性建設等方面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熱門檔期影片扎堆上映、相互擠壓的現象,童剛表示,嚴謹有序的市場狀態仍是今后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他承認電影市場監管的制度化漏洞未能及時完善,票房的偷漏瞞報現象仍較為嚴重,全口徑的統計模式尚未建立,統計結果不能準確反映電影行業的實際情況。
在眾人翹首以盼的電影“走出去”方面,童剛表示,其關鍵在于中國精神、中國形象、中國故事的世界性表達和傳播能力沒有實質性提升;此外中國電影的國際化宣傳、營銷手段比較落后,缺乏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未來將推動建立暢通有效的電影海外營銷機制和網絡,培育市場化的營銷主體,力爭國產電影在國際市場的商業發行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