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球運動是兩隊隔網競賽的運動,是一項觀賞性、競技性很強的項目。藤球的體積小、重量輕,要用腳去支配和控制球,但技術動作比足球更加精確、高難。藤球是流行于東南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的一種獨特的古老體育運動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運用自己的腳腕、膝關節等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類似我國民間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賽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以腳代手,所以又叫“腳踢的排球”。
場地要求
?、賵龅兀好娣e為13.4米×6.1米,在8米空間內不得有障礙。
?、谶吘€:場地所有邊線的寬度從內側量起不得寬于0.04米。場地之間、場地與障礙物之的緩沖距離為0.9米到1.8米。
③中心線:寬度0.04米的中心線將場地分成相等的左右兩個部分。
?、?/4圓:在場地中心線的角上,邊線與中心線交接處各有兩個半徑為0.9米的四分之一圓,寬度為0.04米的邊線將從一圓的外測量起。
?、莅l球圈:在左右場各有一個半徑為0.3米的發球圈。其圓心距離底線2.45米,距邊3.05米,寬度為0.04米的線,應從發球圈的外測量起
為了完美的展現藤球比賽的精彩場面,我們在現場布置了十多只話筒來拾取現場效果聲。四只大振膜u87電容話筒(m 9 m 10 m 11 m 12)作為掌聲話筒,兩個一組分別布置在兩側看臺,,收取全場觀眾的加油聲。四只指向性話筒(m1 m 2 m 3 m 4 )布置在球場底線四角附近,收取前場運動員的擊球聲。在兩個球網的支柱上面各安裝一個微型領夾話筒(m 5 m 6),收取運動員網前的擊球聲。球場的右邊線還安放了三只采訪話筒(mc2 mc3 mc 4 mc5 mc8)作為機動的采訪話筒,從攝像機機頭走ccu通道進入調音臺。在主裁判席的桌面還安裝了一個微型領夾話筒(m 7),收取裁判的判罰聲。對每支話筒都進行了聲像處理,通過適當夸張的藝術加工,精心調整各個話筒的pan和gain,完美重現了比賽的緊張和激烈,混錄出來的現場效果有強烈的立體感,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們使用音的主調臺是丹麥AMEK bb100,聲場,信噪比,分離度和音色相當的優秀。24進,八編組,八輔助,一對立體聲出。輸入信號包括10路效果聲信號,3路ccu信號,1路現場立體聲音樂信號,主備兩路解說信號,以及用來播放回放的錄像機以及慢動的返送信號。每一路輸入信號由四個編組按鍵兩個一組分配到八個編組通道,只能通過pan 的調節,來分配信號送到1,3,5,7編組還是2,4,6,8編組。根據轉播要求,需要輸出一組立體聲現場效果聲,一個純解說的語言通道以及一個單聲道的現場效果聲,一組四個通道的聲音。我們定義為調音臺主輸出兩通道為立體聲通道,編組通道為語言通道和單聲道現場效果通道。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通過pan 調整出來立體聲聲場后,在立體聲通道效果非常逼真,同時把八個編組通道也變成了兩個一組的立體聲形式,不能實現我們需要的編組1,3,7是英文解說通道,2,4,8是單聲道現場解說通道。后來采用把所有現場效果聲通道都編到編組6輸出,英文解說由輔助通道輸出,然后這兩路信號又回到調音臺的23,24路,再通過編組按鍵分配到各自正確輸出通道,解決了信號分配的問題。
由于需要進行系統備份,受條件限制,我們只能用一個8路的調音臺作為備份調音臺,選取解說,兩個網前,四個內場以及一路vcr 這8路信號進入音分,把這8路信號一分為二,同時進主備兩個調音臺。所有音頻信號分聲道同時輸出到一個音頻倒換開關,在主臺壞掉的情況下可以實現一鍵切換。這8路信號,基本能夠保證正常的轉播不受太大影響。
為了保障播出的安全,轉播手冊規定,四個通道的聲音用加嵌的形式進行一主一備的傳輸,同時還要提供兩組主備共八個通道不加嵌的aes的bnc信號。這樣算下來,就必須有兩路視頻,八個音軌進行需要加嵌,以及兩組八軌aes的bnc輸出。按設計我們的轉播車只能進行一組四通道的音頻加嵌,以及主輸出兩軌的aes輸出4個。為了達到轉播手冊的要求,我們把四通道的加嵌器作為主加嵌器,用一臺錄像機作為備加嵌器,進行音視頻的加嵌,滿足了轉播手冊對聲音加嵌的要求。雖然轉播車有4個aes的音頻輸出接口,但是都是由主輸出取的信號,只滿足兩組立體聲信號的要求,我們又借助一臺錄像機,作為數模轉換使用。從調音臺編組取解說通道信號和單聲道現場聲信號,然后把錄像機一三通道和二四通道串起來,就得到了兩組解說通道信號和單聲道現場聲信號的aes信號。通過上述努力,解決了所有傳輸通道的要求。
經過十幾天轉播的檢驗,整個系統工作穩定,達到了亞運轉播標準的要求。按要求完成了亞運藤球的直播工作,獲得組委會好評。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