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造型”的人,必是講究生活質量的人.所謂“造型”,我的理解是“創造形象”。既然是“創造”而不是“制造”,其區別在于“創造”是在主觀意識下的產生的獨特性,而不是簡單的模仿、復制性的“制造”。而主觀意識下創造出的具有獨特性的“型”,必須占有一定的空間和構成“個性美感”這兩個條件,它才可以稱得上“型”。
對于一個成功的個人“造型”,其占有的空間,應該忽略個人身體的體積大小,它是指一個人的“氣場”。“氣場”是無形的,卻是我們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的,在生活中,它可以充滿一個房間;在舞臺上,它可以充滿整個劇場;在電視上,它可以充滿整個屏幕.創造如此強大的“氣場”靠什么?靠“造型”.靠“造型”創造出具有時代氣質的“個性美感”。
對于一個從事了多年電視及舞臺“造型”的工作者來說,如何創造“個性美感”,與時俱進的創造出適合各種場合、欄目、演出的人物“氣場”,是我一直孜孜的追求。今天,高度發達的科技,伴隨著高度開放的思潮,各種先進的燈光、音響、多媒體設備,服裝、化裝材料,無處不在的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和娛樂。各種對審美及生活的追求精彩紛呈,影響和牽引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無論是電視還是舞臺,“造型”藝術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突出與復雜,也對我們的視野和審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無論時代怎么變化,電視和舞臺的要求怎么復雜,都應該離不開其中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人物。
對于人物“造型”來說,化妝、服裝及表演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都是電視和舞臺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綜合了心理學、美學、人文學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它要求造型師在服飾、色彩、形體動作等領域有較高的造詣。
我從事多年造型工作的最深體會就是:作為一名專業造型師,不但要具有專業的造型理論與技能,還應有自己的風格及專業的服務意識,更少不了明銳的時尚觸覺與前衛思想,這樣才能針對具體情況,掌握被造型角色的外在面貌及和性格特征,用心感悟,加以形、色的結合,即而妙手生花,讓完美的藝術形象展現出來。
一個完美的藝術形象,必定出自一個優秀的造型師之手,而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造型師,必定具備了以下的幾點基本要求。
一. 深入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是造型成功的前提
脫離開人物環境需要的本質特征而單純追求漂亮的“造型”,是膚淺的,只有符合了環境,吻合了主題的“造型”,才是成功的,才是有良好“氣場”的。例如寧波臺民生新聞《看看看》的女主持人,她是八零后記者型主持,語言簡潔明快,動作表情爽朗干練。我在她的化妝定位上就是把握其個性和特點,利用粉底霜深淺顏色的搭配使用,縮小臉盤,強調面部骨感。眼部化妝的顏色以棕色為主,睫毛根部顏色大力加深,使眼球有內陷感,眼型輪廓圓潤、清晰,意在突出五官。眉毛上輕掃深灰的眉粉,使眉形自然、眉色適度。她的臉偏棱字型,我在化妝設計上給她配了副半框的眼鏡,增加面部層次,并且突顯出其睿智、知性的風格。
實踐告訴我們,形象的生動是造型藝術的靈魂。而人物造型的精致與粗略,與環境和場合的“氣場”吻合程度,也對人物表現的成功與否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在確定造型前,造型師就要對欄目性質、舞臺角色環境等進行深入的了解,通過多方面多途徑去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用大視野的角度去參閱和考證與之形象有關的消息和資料。這樣才能準確的把握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內在特點,靈活運用造型技巧,順利的將性格角色完美的塑造出來。
二.嘗試不同類型的造型是對造型師綜合能力的考驗
從人物造型的開始,到造型結束的整個過程中,對造型師的綜合能力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它都和造型師的技術能力是一慣相通的。多方面協助人物角色的轉換,是出色的造型師潛在能力的體現
主持與演員是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在打造不同的欄目和塑造不同人物時常會出現不同形象的轉換,有的甚至在很短的時間里,妝面、發型、服裝、道具等等的設計和擺放都會隨著人物的轉化而變化。時常會給被造型者帶來混亂和困惑,所以造型師在造型的過程中還要幫他們去了解、詮釋人物內在及性格的變化,通過外貌造型的改變,幫助主持或演員調整這多種形象產生的矛盾與混亂 ,使角色的特征準確完美的表現出來。比如一個主持,他上午做時政,下午做綜藝,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氣場”,需要調整語氣和狀態。又比如一個演員要從青年演到中年再到老年,這是的歲月的變化,是靠面部、發型及形體動作和語言。如額頭上的抬頭紋,逐漸花白的頭發,眼瞼的松弛,目光的暗淡,眼角魚尾紋出現,動作緩慢等,化妝師必須抓住這些細微的變化,對角色進行精心的化妝,仔細的揣摩、細心的體會,面對原來完全不同的形象,幫助演員很快的進入角色、進入狀態出色的去完成表演。
三.精湛的化妝技巧是造型師“畫龍點睛”的關鍵
有一種造型是為了“真實”,看似簡單,考驗的是造型師的化妝技巧。
化妝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使人物的形象在電視或舞臺上更鮮明、生動、富于藝術感染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別是高清、3D的大量使用,這也對造型師的化妝技藝提出更高的,與時俱進的要求。高顯色性的燈光設備,高像素的攝錄設備,體現的都是符合人眼的越來越真實的客觀表象。而對于越是偶像、越是崇拜的明星、主持和演員,人們的心理就越是盼望看到他們最真實,最生活的一面,這應該是當下多數人的娛樂心態。而素面“真實”的面對觀眾,我想無論是偶像還是明星,主持或是演員都是不敢和不情愿的。如何在“真實”的前提下完成多方認同的“形象創造”,就需要造型師具有“畫龍點睛”的本領,做到少施粉黛,卻恰到好處。
作為一個優秀的“造型師”,恰到好處就是最高境界。面對人們求新求美觀念的日益增加,近年來電視及舞臺藝術得到了不斷發展,造型師們的成就也得到了可喜的飛躍。油彩的革新和多元,以及琳瑯滿目的新型化妝材料的出現,使造型藝術有了前所未有的施展和想象空間。對造型師來說,那些看似沒有生命的材料,卻是可以通過心靈的想象,創造出具有豐富形象的生命藝術,一個對文學、音樂、舞蹈、建筑、美術、戲曲等都感興趣的造型師,一定是對生命和社會充滿責任心的人,一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造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