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電視特有的電子編輯實時播出的方式。論述了聲音在電視直播中的功能及聲音的采集方法,并結合具體的表現形式,例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目的是引起電視制作人員對聲音制作的重視。
【關鍵詞】 電視節目現場制作 聲音的功能 聲音采集
電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的誕生是以現場直播一場規模盛大的歌舞開始。現場制作是電視制作節目的特有手段。隨著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電視直播節目在播出的節目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諸如重要的政治事件、具有新聞效應的社會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演出等大眾希望能及時了解的活動,都可以通過電視直播的方式同步地將現場活動情況傳遞給電視觀眾,增強了觀眾的實時參與感,滿足廣大電視觀眾的需要,同時也擴大了這些活動的影響范圍。由于磁帶錄像機在1956年才出現,早期電視節目的播出都是采用直播的方式,所以直播是電視最具有特點的一種方式,但都是初級水平的直播。近幾年來,隨著廣播電視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視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促進了電視直播手段的不斷發展。節目的制作方式和藝術的表現手法也在日益更新,這極大地豐富了電視的視聽效果。
人們在觀看電視節目時,不僅要求清晰的圖像,而且還要有逼真的聲音。音頻錄音設備的小型化、數字化給電視聲音創作提供技術的保障和藝術上的創作空間。其實電視直播過程中聲音的實況錄音比畫面的拍攝更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拍攝現場的攝像機一般在三臺以上,如果其中一臺出現了故障,畫面可以通過其他的機器繼續的傳送,而采集聲音的傳聲器是根據演出人員以一對一的方式安排的,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整臺節目的播出,因此,需要錄音師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素質和經驗。同時,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
多機位拍攝是電視實況轉播中常用方式,是通過電視導演的二度創作,在電視節目制作現場根據內容的需要,切換不同景別的畫面來表現主題和展示環境空間的主要手段。在以往的電視新聞片、記錄片的拍攝中,大部分是由一臺機器進行拍攝。攝影每次只從一個角度來拍攝畫面形象,這一工作方式,對新聞事件,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難免會漏掉一些細節,影響了事件紀錄的完整性,降低了信息量。對拍攝文藝節目來說,用單機拍攝可以使畫面精雕細刻,用光布置嚴謹,畫面組接設計性強,但單機拍攝演員情緒會受到影響。多機拍攝,現場編輯是電子技術帶來的優勢,也是最能夠突出電視個性與本質。電視觀眾可以從多角度看同一事件,同一生活進程。提供事件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個立體報道。目前,我國重要的新聞事件都采取了多機位拍攝,現場編輯的直播方式。例如,港澳回歸、全國人大會議、國慶大典、體育賽事,文藝晚會、演播室節目等。電視現場轉播一般用三到十幾臺攝像機多機位拍攝,對拍攝現場要有整體的機位設計。通過攝影師安排畫面的布局,選擇光線及景物之間的關系等,創造了十分豐富的視覺形式,許多新穎的拍攝角度還使現實存在的事物獲得了一種與通常所見的形象不同的視覺和新的心理感覺,屏幕上可以展示一個新的世界,這就是電視的魅力。
聲音在多機位的現場制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聲音所展示的空間是全方位的立體空間,它是一個由多層次組合的一個典型時空。畫面為了從多視覺角度來表現一個事物,可以將一個場景分為多個鏡頭來表現。而聲音必須是以每個場景作為一個聲音形象,這樣通過聲音的連續性,將分切的畫面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主體,這就是聲畫之間的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國慶五十周年大典閱兵游行的實況轉播是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由幾十臺攝像機運用遠景、中景、特寫等手法由空中到地面,從不同角度同時展示當時的盛況,使盛大的國慶大典轉化為一個能動的活躍的視覺流體。而現場聲音設計通過對傳聲器的布置,從近景到全景、直至廣場的各個不同的方位,形成一個立體的真實空間。并隨著畫面的變化突出一些與畫面相同內容的音響,如閱兵時的腳步聲,群眾的歡呼聲,樂隊的演奏聲等產生運動的效果。中央電視臺首次采用高清數字立體聲技術,高清晰的畫面,快速運動的跟移,高視角的俯拍,以及快速的畫面回放。聲音上由于采用了立體聲制作,通過聽覺擴大視覺感覺,體現了電視的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
現場制作節目中聲音還能夠起著將不同空間連接為一個整體的作用。例如,中央電視臺對云南澄江撫仙湖水下建筑遺址考古的直播,就是一次多時空全方位的展示。云南澄江撫仙湖水底發現人類古文明遺址的消息,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關注。2001年6月3日,中國水下考古隊對澄江撫仙湖底古遺跡進行首次科學考察。這是我國水下考古隊第一次在高原內陸湖泊作業。中央電視臺對這次水下考古盛況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次直播是中央電視臺的首次多機位水下直播。中央電視臺經過多年的磨練,對地面、空中和水面移動轉播已經有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室內水下單機位直播在各種大中型綜合體育比賽中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自然水域中的水下多機位大型直播還從來沒有實施過。水下直播面臨著許多技術問題,特別是在聲音上的問題。如水下主持人與水面主持人和岸上主持人、直播室專家的交流,成了此次直播成功得關鍵。面對難題,中央電視臺的工程技術人員與錄音部門合作,利用有線傳聲器和無線傳聲器及微波技術,解決了水下、水面、陸地、山頭、演播室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確保了直播的成功。此次直播水下攝像機用了五個機位,演播室有三臺攝像機,山上有兩臺攝像機,采用了三訊道電子現場節目制作(EFP),空間和水下的聲音圖像傳送是利用了先進的微波技術送入切換臺進行播出。使人們通過電視直播真實了解考古的全過程,達到了科普的目的。
聲畫統一在廣場型節目中十分重要。電視畫面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鏡頭來展示電視的空間,而聲音的空間要根據電視畫面提供的內容來相對建立。這樣才能體現電視的紀實性。例如。中央電視臺的心連心藝術團,一般都是深入到生產建設第一線進行現場實況演出,通過慰問演出體現文藝工作者與勞動者之間的情感。電視的直播不僅反映了文藝工作者與勞動者之間的情感,同時通過電視畫面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場景的選擇與搭建就十分重要,在選景中,首先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環境,突出節目的主題。例如,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八十周年的文藝演出就選擇在嘉興南湖邊舉行,就更加具有教育意義。在節目制作上采用現場直播的方式,多機位拍攝一次完成。聲音的處理上,首先要突出廣場演出的空間感,在有上萬人觀看的群眾場面中,聲音的處理就不能只注意到舞臺上演員的聲音,同時也要考慮到現場觀眾的氣氛,用觀眾的熱烈情緒及環境來烘托演員的演出。這樣才能突出電視直播的特點。
電視節目現場實況轉播時,聲音形象的建立也有特殊的情況,特別是在表現場面大流動性強的節目時,可以利用假定性的音響去描述真實性畫面。例如。2000年夏天,中央電視臺前往杭州直播世界有名的錢塘江大潮。為讓全世界都能看到這天下奇觀,農歷八月十八日中央電視臺沿江邊62公里的直播現場共擺設了36臺攝像機,其中有些攝像機配了50倍的長焦鏡頭,可以拍到5公里以外的“一線潮水”。這樣的場面現場的音響氣氛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采集聲音的傳聲器性能無法達到與畫面同步的要求。也就是說,傳聲器的位置由于自然環境的限制不能像攝影那樣通過光學鏡頭的變化將遠景變為近景。聲音無辦法拾取,那怎么辦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電視臺高級錄音師李楓在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就到達杭州,在錢塘江邊的不同地點錄取了各種不同的潮水聲。對采集的這些聲音素材進行了必要的選裁和加工,并按照江水深淺和潮水力度變化分為“潮水由遠而來”、“潮水經過”、“潮水遠去”、“潮水回頭”、“潮水撞擊岸堤”等各種潮水素材。農歷八月十八日在現場直播時分別用幾臺CD機進行循環放音,根據畫面中潮水的變化和潮水的遠近來調整聲音的變化,達到了真實表現潮水的目的,取得最佳的播出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總之,在電視節目中聲音信號的采集是一項十分重要和復雜的工作。因為電視聲音的制作幾乎包含廣播、電影、舞臺擴聲的所有錄音制作工藝。并且它將隨著電視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聲音藝術創作提供更加良好的制作環境,所以,必須引起電視節目制作人員的重視。為人們制作更加優良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