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戴眼鏡就能看到3D畫面,你會相信嗎?現在這正成為現實。在CCBN2014展會期間,裸眼3D技術再次進入了大眾視野。杜比推出了專門致力于裸眼3D內容解決方案的新音頻與成像創新成果,而StreamTV則與京東方合作推出了55英寸4K裸眼3D電視,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這兩年3D電視漸顯頹勢,雖然大部分平板電視都具備3D功能,但使用率非常低。不少業內人士對裸眼3D技術寄予了厚望,認為只要裸眼3D技術發展成熟,3D電視就會真正普及,并帶來下一波的3D浪潮。不過,也有人認為,裸眼3D不過是一個誘人眼球的噱頭,目前發展十分不成熟,產業化之路仍是長路漫漫。那么,裸眼3D能否拯救目前已淪為雞肋的3D電視呢?
技術瓶頸尚未突破
相比于傳統3D技術,裸眼3D雖然免去了戴眼鏡的麻煩,但是在技術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據DisplaySearch相關數據,當前3D電視在全世界的滲透率正在下降,目前中國3D電視滲透率在30%左右,未來幾年還會下降。而今年1月份TCL和創維的3D電視銷售數據分別為31.75萬臺和42.11萬臺,同比分別下降了32.96%和35.8%。
“3D電視這幾年做得很失敗,就是因為現在所用的3D顯示技術讓人眼看了不舒服,有很大的局限性。”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涌天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
相比于傳統3D技術,裸眼3D雖然免去了戴眼鏡的麻煩,但是在技術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從顯示原理來說,目前的裸眼3D技術主要分為光柵式和棱鏡式兩種類別。光柵式3D技術在成本上比較有優勢,可以在現有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上制造,但是屏幕亮度偏低,分辨率下降。而棱鏡式3D技術不會降低屏幕亮度,但成本較高,不能在現有液晶面板生產線上生產。
專家指出,目前的裸眼3D電視,看的時間長就容易讓人眼產生疲勞甚至不適,這是需要攻克的最大的技術難點。據王涌天介紹,3D電視的顯示方式與平時用眼的方式不同,平時我們看一個立體的物體時,眼睛是把光線同時匯聚在一個位置上的,調焦也在這個位置。但對于現在的3D電視以及裸眼3D電視,我們要看清圖像,眼睛要調焦到屏幕上,但是屏幕上顯示出的立體圖像要么凸出于屏幕之外,要么在屏幕之后,所以眼睛匯聚的距離也在屏幕之前或之后,從而導致這兩個距離不一致,時間長了眼睛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會出現頭暈、惡心的癥狀。
此外,裸眼3D電視另外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可視角度問題,一般可視角度只有兩到三個,偏一點看都會出現圖像模糊的現象。“假如一家子四五個人在看電視,就會有很多個視點,那么這么多不同的視點看過去,裸眼3D電視就存在很大的問題。”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片源不足內容稀缺
目前3D片源不足的問題還未解決,國內電視臺的3D頻道很少,節目非常有限。
去年6月,全球最大體育電視網ESPN宣布在去年年底停播已推出3年的3D頻道,原因是其收視率十分慘淡。而在6月23日,國際足聯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將考慮放棄使用3D技術直播2014年巴西世界杯。隨后,英國廣播公司(BBC)正式宣布,由于3D節目收視率遠未達預期,將在2013年年底停播3D節目頻道。這些消息無疑是對3D技術的重大打擊,也讓我們看到了3D技術在內容建設以及頻道經營方面所遭遇的困境。
“目前3D片源不足的問題還未解決。國內電視臺的3D頻道很少,節目非常有限。而相比于普通3D,裸眼3D的片源內容更復雜。而且,裸眼3D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內容的制作,片源的呈現方式決定著電視上顯示的是2D、3D還是裸眼3D的圖像。但目前片源太少,沒有源源不斷的裸眼3D節目片源,裸眼3D電視很難吸引到用戶。”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在張兵看來,3D片源不足還只是冰山一角,背后的問題是觀眾對3D節目的需求并不強烈。“電視需要很好的畫面感,但并不需要那么強的臨場感。因為我們大部分看的新聞、體育等節目對臨場感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裸眼3D效果并不是一種剛需,只能算一種增值服務,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張兵說。
3D產業聯盟秘書長唐斌認為,我們不應該把裸眼3D應用局限在電影和電視上。電影本身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3D電影制片方不愿意賣片源給電視臺,所以電視臺的3D片源自然很稀缺。但未來在3D游戲方面,裸眼3D技術會有很大潛力。
軟硬結合長路漫漫
裸眼3D電視不僅要在硬件技術方面攻克難題,在內容與服務方面,也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裸眼3D是3D顯示的最終發展方向,也是未來顯示技術的最終趨勢。”盡管目前裸眼3D技術遭遇很多瓶頸,但王涌天依然看好這種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技術。不過,王涌天所說的裸眼3D技術與當前的裸眼3D技術有很大區別。“我們正在研究的是符合人眼觀察習慣的裸眼3D顯示,比如光場三維顯示、全息三維顯示,這些技術一方面是裸眼3D的,一方面是符合人眼觀察習慣的,具有大視角、高分辨率的優點。”
王涌天介紹,傳統的3D顯示利用人眼的視差來“欺騙”大腦,讓你感覺有一種立體深度感,實際上還是兩張平面的圖像。“但我們現在研發的3D技術是一種真正的立體三維顯示,一種是光場再現,另一種是波前重建,也就是全息。這些方式可以把一個物體的圖像的每一點都顯現出來,這樣就可以裸眼圍繞著這個圖像從各個角度觀看。這種方式才是終極的3D顯示方式,但現在還在基礎研究中,在器件、噪聲、計算量等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面對日漸減少的觀眾人數,裸眼3D電視不僅要在硬件技術方面攻克難題,在內容與服務方面,也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2013年,國內彩電行業的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傳統的專注于硬件制造,轉向關注內容、應用和數據挖掘,目的是將電視機打造為一個互聯網平臺,從而整合更多的服務。
“裸眼3D只是硬件功能的一個方面,如今一款電視機既要硬件過硬,更要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做好互聯網應用與服務,變得智能化起來才能真正抓住消費者的心。”洪仕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