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又一年。
當著乙酉雞年的背影漸行漸遠,丙戌狗年的芳容愈加明晰之際,留存在筆者腦海中的2005廣電記憶也愈發變得清晰。突破不斷,量變中醞釀著質變,是筆者對2005年的基本概括。
以11月15日,青島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程竣工儀式的舉行為標志,數字整轉在2005年實現了一個鼓舞人心的局部突破。雖然,單從全國已實現數字整轉的用戶數量來考量,我們距3000萬的階段目標尚有不小的距離,但考慮到青島整轉成功所產生的巨大示范效應,以及歷經三年多時間的宣傳推廣,數字電視的概念在百姓心中的認同度不斷走高的事實,又給了我們期待來年出現整轉大跨越的信心。
數字整轉的局部突破,也為高清電視的推廣打通了瓶頸。9月1日,全球首個華語高清頻道由央視開通并率先在杭州等地落地。這,對于中國乃至全球廣電而言,意義非凡。因為它的開通,標志著高清生態鏈在中國,已從前端采集到后期制作包裝,直至播出傳輸和接收的全程得以建立,也使得2005中國“高清元年”的提法得以蓋棺論定。
央視《高清影視》頻道的試播,使得以往在推廣高清方面的廠家“獨角戲”,發展成為廠家與電視臺的牽手“雙簧”。下一步,就要看觀眾買不買賬了。而要讓觀眾為高清買單,我看首先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要有高質量的吸引人的節目內容;二是新一代的高清接收顯示設備(主要是平板)的價格必須下降到為大眾所能接受的水平。這兩點,應當是高清生態鏈各方在來年需要著力解決的。
從制作技術設備的角度來看,各廠家在2005年基本上都處于完善、升級、擴展高清產品線的階段。盡管重大的技術飛躍乏善可陳,但仍有一些突破值得關注,特別是HDV產品的正式面市,給以往相對困難的高清市場吹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畢竟,用得起高端高清設備的用戶并非主流,絕大多數廣播機構均需找到一個能滿足預算要求的高清切入點。在此情況下,被一些廠家稱之為“小高清”的HDV正好迎合了市場的這一需求。
在HDV之外,P2卡和專業光盤、Infinity系列及HDAVS DataCam對高清記錄的支持也可算做是2005高清技術發展的突破之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對高清的支持使得它們解決了用戶對于流程優化和高清過渡兩方面的關切,而這,恰恰又代表了今后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廣電行業的兩條發展主線—高清化、網絡化。
而在周邊設備、傳輸切換、制作播出、監測監看等各環節,支持高清均已成為各廠家的標準賣點。涓涓細流已匯聚成河,高清孤島已連成線、展成面,HD也已逐漸發展成為行業的SD(標準)。從這一點來看,也可以說2005年是“高清拐點年”。過了這一拐點,我們有理由期待高清在2006年將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
與高清化對應的是網絡化。2005年,隨著廣州電視臺和深圳廣電集團全臺網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媒資為基礎的全臺互聯互通在國內廣電界引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潮。它標志著以往局部的部門小網正朝著全臺范圍的大網方向發展。但在筆者看來,互聯互通的目的只能有一個:那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何違背這一宗旨的“冒進”或“遲滯”都是不可取的。
2005年還是IT技術繼續大舉向專業AV領域滲透的一年。其實,我們現在談高清化和網絡化,均與IT技術有著天然的關聯。基于文件化處理的視頻服務器、TCP/IP文件傳輸、非線性編輯制作、具IT屬性的新一代記錄存儲介質等等,都在深刻地改變著專業AV業。然而,AV/IT融合絕不僅僅是技術的趨同,更是雙方業務的交匯融合,在此基礎上,傳統上廣電與電信之間的藩籬徹底坍塌。IPTV、移動電視(含手持電視)、有線電話、有線數據、PC電視(根據CableLabs和微軟公司之間近日達成的一項協議,到2006年末,首批內置有有線電視解碼接收模塊CableCard5的PC電腦將在美國上市)等新媒體新業務的快速發展清楚地表明:“融合”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融合對于廣電和電信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電信自不必說。單就廣電來看,業務融合給我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是又多了幾個內容分發管道和創收途徑,使得我們的數字化升級改造特別是媒資建設的成本回收有望提前。但如何利用自己的內容優勢,在這場融合的利益博弈中爭取主導權,卻是考驗廣電人智慧的一個挑戰。
在整理了2005年的廣電記憶后,筆者下期要和業界朋友一道暢想一下2006年的全球廣電,敬請關注并預祝各位狗年吉祥,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