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網何時才能成為電視主要分發機制?這要看你問誰。在斯坦福大學舉行的第二屆“因特網時代的娛樂技術”年會上,一些流媒體專家聲稱它可能不會遙遠。
Conviva公司的張暉博士稱有確定的分發改進跡象,其公司擁有逐秒測量視頻體驗質量的技術。他說數據率從上屆世界杯的1MBps到本屆數MBps,在線觀眾數也翻番。緩沖速率也大幅增大。
所有這一切表明,互聯網是一個有許多活動部件的巨大的新領域。
張暉表示,它不只是與編碼和解碼有關,存在一種非平等體系的思想方式而且無人從頭至尾擁有。
EyeIO的Rodolfo Vargas說使OTT成功有大量東西需要學習,包括從攝像機到成像器,從編碼部分、分發網到設備和顯示屏。接下來是我們如何使之成為一門生意?我們正在采用H.264……我們有H.265,但由于專利權問題,我們沒有在用。
杜比的Jean-Christophe Morizur把話題轉向質量,我們如何才能改進視覺體驗?實質上它是分辨率和幀頻;4K對高動態范圍和色域。我們沒有鎖定于一個編解碼,這是較傳統電視提供商(尤其是廣播)一個明顯的優點。
MovieLabs的Jim Helman表示在人類感知范圍分發視頻中,電影廠對更高分辨率、更大動態范圍和寬色域感興趣。
“確實需要標準,”他說,“你如何將圖像從支持高動態范圍的機頂盒弄到電視機?”
他表示下一代HEVC有望支持高動態范圍(HDR)。有線電視利用DOCSIS擁有最大的IP分發管道,但像現在在因特網上一樣快把其中一些能力部署于有線網將是難題。
thePlatform的Ian Blaine說,IP無疑為更快的飛輪。如果你不支持接受平板電腦、游戲機等設備的服務,你的競爭力將越來越低。
討論會主持人、eScreenMedia的Colin Dixon說,ATSC現在定義電視是什么,但隨著我們轉向網絡,它就不僅對電視,而且對視頻、數據以及圍繞觀看體驗的行為。
Helman表示只論電視體驗不夠。在互動方面,誰愿意滾動300頁的EPG?只要你上網,你就不受一般的分發方式束縛。
杜比的Morizur稱在線視頻提供商該注意音頻了。OTT視頻已接近藍光碟質量。高質量體驗也與你聽到的息息相關。OTT的下一站可能是音頻沉浸式體驗。
他說,重新定義觀看體驗可能包括多個聲道,如球場上的球手或基本教程。
他們還談到了谷歌眼鏡。張暉說谷歌眼鏡也許更適合于控制觀看體驗,而非擁有觀看體驗,“難以想象在我的眼鏡上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