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需求收窄,銷量下滑。據業內一份數據調查分析,2014年彩電全年銷量預計在4200萬臺-4500萬臺,同比下降5%-6%。這也是彩電行業在經歷數年的高速成長之后,出現首個負增長的年份。
面對國內彩電市場的競爭環境,各大彩電企業紛紛出招應對,或喊出“互聯網戰略”的口號尋求產業升級、或實行“黑白配”戰略,加碼白電業務,沖業績、或角力彩電顯示前沿技術,尋找產品變革的巨大機遇,從中我們看到了悲歡離合,看到了驚喜,還有價格戰的驚悚。今天,我們就來梳理盤點2014年彩電行業重大事件,對彩電“磕磕絆絆”的一年做一小結。
五大“霸主” 集體“陷落” 高端產品是良藥?
從1970年中國彩電正式拉開生產大幕,經歷了40多年的告訴發展,而從各大主流彩電企業已經公布的業績來看,集體“陷落”是最恰當的形容。
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于11月底在香港公布截至2014年9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集團營業額184.78億港元,比去年減少7.7%,毛利36.1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集團整體毛利率19.5%,較去年同期上升0.4個百分點。集團總盈利9.0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7%。
而此前四川長虹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度財報中報也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72 .65億元,同比減少2.72%;實現利潤總額1.81億元,同比減少62.15%;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1億元,同比減少179.73%。長虹公司稱,主因國內家電市場需求下滑,導致彩電、冰箱業務國內銷售未達預期以及“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政策退出等。
海信2014年的中報顯示電視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120 .4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減少2.76%,毛利率同比去年減少1 .38個百分點,而這已是海信連續第四個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下滑。海信公告認為,隨著國家節能補貼等政策的陸續退出、電視的智能化以及互聯網企業進入所帶來的影響,使得行業從產品形態到產業生態迎來了新的挑戰。
深康佳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度業績顯示,康佳彩電業務營收為61.78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7.39%。康佳公司稱,由于受到彩電市場銷量和銷售額下降的影響,公司彩電業務銷售收入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TCL中報披露,TCL多媒體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5.9%至152.03億港元,凈利潤同比去年下滑33 .5%至1.69億港元。至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由節能家電補貼退出、互聯網IT企業跨界令競爭更激烈以及傳統電視產業變革所導致。
作為中國彩電市場的五家“霸主”,業績的集體“陷落”表明面臨的困境的不只是那一家企業,而是整個彩電業出現了問題。從其中的原因來看,后政策時代的透支效應即是其中之一,都提出了節能家電補貼退出對下滑的影響。
此外,互聯網企業的進入也對彩電企業形成了強大沖擊,或許彩電企業也都明白只有持續產品技術創新、通過銷售高端產品及緊縮生產成本,才能確保產品的利潤率及創造更多的利潤,因此下半年高端的海信ULED、創維GLED、康佳易TV slim、TCL量子點電視開始大行其道。
彩電行業寒冬期在2015年還看不到結束,明年彩電企業將會向何方發展值得期待。
互聯網基因深入彩電企業心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基因也越來越深入平板電視產品,彩電企業的角色也正逐步發生變化,從“硬制造”到“軟服務”,消費者開始掌握主權。彩電企業也紛紛將互聯網基因注入產品和企業,“軟硬結合”的商業模式也在快馬加鞭。
2014年年初,長虹隆重推出了首個家庭互聯網終端產品—CHiQ電視,也是是長虹邁出“家庭互聯網”戰略關鍵性一步。長虹CHiQ電視的革命性的亮點在于用移動互聯網的方法顛覆傳統電視,它“扔掉了”傳統遙控器,以手機為控制中心,實現手機對電視的無縫控制。你可以把電視里正在播放的廣電節目,輕松轉移到智能手機上“帶走看”;可以回看漏過的好節目;可以通過手機端的自動分類功能,跳過選臺,直達你想要觀看的任何節目。
3月,康佳布局易終端+易平臺“1+1戰略”,深化“專業化制造+開放式平臺”的概念,通過極智易用的智能電視終端和開放易享的互聯融合平臺,將消費者從個人移動小屏終端拉回到客廳大屏終端中來,從“私享”轉為“分享”,重新回歸家庭娛樂生活,不做低頭族,抬頭看世界!
VIDAA是海信從電視機行業跨界到互聯網企業的一款優秀產品,2014年的VIDAA2在硬件優勢的基礎上吸引了眾多視頻網站聯盟,強化了內容優勢,以實際行動捍衛電視機家庭中心的傳統地位。
海爾在下半年選擇和阿里巴巴一起推出全新互聯網電視,這也是海爾阿里關于家庭生活生態布局的第一款落地產品,主打電視機畫質、游戲、4K、購物等方向。
幾乎所有的彩電企業都在談互聯網轉型,在2014年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的亮點,到底誰會在接下來的2015年競賽中彎道超車呢?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后LED時代群雄四起 攻守互現
依稀記得在四五年前,大家還在爭論LED背光是否能夠成為未來趨勢,那是一款普通55英寸LED電視的售價都達到20000多元。而現在,OLED還未完全興起,彩電企業的關注點開始轉戰“后LED”時代,2014年市場上出現了ULED、GLED、SLED、QLED等許多新名稱,多是LED電視的升級版本。
首先發力的是海信ULED,3月推出之后立即劍指OLED,并于年底推出1.5代ULED產品,進一步提升電視顯示技術和畫質表現,是海信在LED背光液晶電視顯示技術發展中的里程碑產品。
緊接著是創維召開的“見證奇G的時刻”發布會,首次推出了新一代“GLED”系列4K超高清電視。GLED電視在傳統紅綠藍三色的基礎上增加了白色像素,采用WRGB(白、紅、綠、藍)4色像素的全新4K屏體,屏幕的物理分辨率可達3840*2160,并內置4K MEMC+技術,通過更快的背光掃描以及更精確的模擬插幀計算,有效解決了4K片源圖像抖動的問題。年底,創維也推出了第二代GLED G9200系列。
年底,TCL也發力推出第一臺量子點電視—TV+量子點電視H9700,這款產品也一舉成為TCL TV+家庭娛樂電視家族中的旗艦產品。其率先采用了被視為全球顯示領域最尖端技術的量子點顯示技術和TCL真彩顯示技術,色域覆蓋率高達110%。
無論電視機向何種方向發展,畫質是擺脫不了的關鍵一環。經歷了液晶電視背光從CCFL向LED轉變的高潮之后,接下來誰才是真正的贏家呢?2015年一定會見分曉。
百吋影音享受 無屏/激光電視時代開啟
彩電的發展進步就是顯像技術的進步和突破。10多年前,平板電視以其超薄、節能、色域廣、壽命長等突出的優勢特點迅速替代了CRT電視。而在2014年,我們看到被冠以“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的激光電視成為了一個很火的話題,業內海信、長虹、LG、索尼等彩電大佬紛紛發布激光電視。
2014年,“無屏電視”也開始涌現,比如極米、艾洛維等品牌,畫面可以在30—300英寸之間自由切換,輔以較高質量音響系統,在客廳完全能營造出家庭影院的效果。當然,無屏電視要想去掉傳統電視機目前還不具備條件,可以作為傳統電視之外的一個補充。
對于用戶來講,無論是激光電視還是無屏電視,關注的核心在于效果、價格和售后。無屏電視、激光電視對消費者的大畫面、高清晰、護眼、智能等功能需求基本一致,但價格相差巨大。想嘗嘗大屏鮮的朋友可以關注無屏電視,對于大房間想獲得影院效果,激光電視更適合。
相信隨著激光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進步,進入家庭客廳,讓客廳變為私人影院的現實將會加速到來。
•OLED電視駛入快車道 名稱/規范確立
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技術已經誕生多年,而在2015年OLED電視真正拉開了彩電行業的新一輪更迭大戲的序幕,駛入快車道。
隨著OLED的發展必定會對電視行業產生深遠影響。2014年,OLED電視的中文名正式命名為“OLED有機屏”,這一中文名稱的確立也讓消費者更好的認識和理解OLED技術。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已有LG、長虹、創維、康佳多款OLED電視銷售。
在2014年,中國電子商會聯合清華大學色彩研究所、LG電子、LG Display以及創維、康佳、長虹等國內主流彩電制造企業,共同發布了《OLED新一代顯示技術規范》。
《規范》從顯示可視角度、色彩飽和度、對比度、響應速度、機身厚度和重量、曲面設計等6個方面,對OLED電視進行了全面界定。其中,規定色域覆蓋率可達到115%以上;對比度可達到無限對比度;響應時間可低于1微秒;厚度可達到5毫米以下;呈現最佳曲面設計。
《規范》指出,OLED電視特有的自發光技術構造,能夠實現無限對比度,遠遠超越LCD電視5,000:1的有限對比度;OLED電視相比LCD電視,其觀看視角堪稱完美,從各個角度觀看,畫面始終清晰不失真,沒有畫面歪曲的現象發生。OLED電視的響應時間僅為0.001ms,比LCD電視5ms的響應時間快5,000倍,其響應速度完全超出了人眼可以辨識的范圍,可以忽略不計,即顯示的動態畫面無“拖尾”、影像無重疊;OLED電視能夠呈現高達115%的廣色域,色彩顯示更加豐富多彩,完美展現最真實的自然色彩。
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價格的逐漸下探打破了OLED電視曾經的發展桎梏,我們也更加期待2015年OLED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等離子電視陷困境 走到謝幕邊緣
“外行看液晶,內行看等離子”,這是平板電視領域之前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但在2014年,與液晶電視并肩“戰斗”10余年的等離子終于敗下陣來,在家電賣場也很難尋找到等離子電視的蹤跡。
在2014年,松下、三星、LG紛紛發表過推出等離子電視領域的言論,長虹也于2014年年底轉讓了持有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61.48%股權,而這個虹歐公司主要負責四川長虹等離子業務。作為等離子陣營的最后一員,長虹的放棄顯得有些悲壯。“長虹退出了等離子業務,也就意味著等離子電視在全球畫上了一個句號。”劉步塵遺憾地說。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以日系廠商為首的等離子聯盟親手斷送了自己前進的命途。
想當初,押寶支持等離子產品研發的包括松下、日立、先鋒等巨頭,而韓國三星和LG則是采取液晶、等離子并重的發展策略。不過,在市場地位仍占據上風的時候,這少數幾家掌握等離子制造技術的電視玩家,卻并沒有利用大規模生產建立起更大的規模與成本優勢,反而固步自封,做出了最致命的錯誤選擇,即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牢牢壟斷等離子技術及上游面板資源,整個產業鏈完全拒絕向其他廠商開放分享。即便是同屬日系等離子陣營的索尼、東芝等成員,也未能獲得更好的上游資源,更遑論韓系、臺系與國內一眾廠商了。
這樣一來,無奈投奔液晶門下的廠商越來越多,市場份額亦逐步向液晶電視傾斜。
由于廠商的壟斷,等離子產品始終無法大量普及,致使生產成本過高,同液晶顯示比起來,曲高和寡,根本毫無價格優勢可言。這也給了液晶隊伍絕佳的超趕機會。
更加殘酷的事實是,隨著蘋果等智能設備的發布,移動互聯網浪潮正席卷而來,不合時宜的“大尺寸”成了壓垮等離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悅me電視高調上市 遭遇風波 期待2015年突破
在2014年,智慧家庭的打造被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許多企業從之前的隔岸觀火到今年的全身心投入。無論是芯片、設備還是應用企業,都加入到智慧家庭的市場中。今年年中,海信、創維、海爾、TCL、長虹、康佳等多家電視機廠家就與中國電信聯手,推出了悅me電視。除了彩電企業之外,還有Marvell、高通等6家芯片廠家,華為、中興、烽火等36家終端廠家參與其中。
據悉,悅me電視除了智能電視常見的點播功能之外,還提供了許多新興服務功能,比如說大家熟悉的網上教育、社區服務、網絡購物等等。除此之外,甚至還可以進行水、電、氣的查詢和繳費服務,還可以查到交通違章信息、航班信息、公積金、社保等繳納的情況。
可悅me電視好景不長,在上市前夕就遭遇風波。多家電視臺向愛上電視傳媒有限公司發去“叫停函”,要求其不得向悅me電視盒子傳送電視臺的相關內容,并請愛上電視轉達給相關合作方中國電信,不允許向用戶轉發傳送相關信號,否則需承擔相關法律連帶責任。開響頭炮的是北京電視臺。
遭遇風波之后的悅me上市成為泡影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勢頭已經大減,彩電企業推出的悅me電視在產品和宣傳上已經不是重點,但也不會停掉。據悉,直播、點播功能等受到了很大影響,而基于App的電視信息和應用服務,比如水電煤費用的支付、遠程掛號等等還是沒有問題,這樣實用性也大大降低了。
不過筆者相信對悅me期待很大的電信不會因此就放慢自己的步伐,但和不同電視臺商談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5年或許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突破性的一年。
廣電總局發函整頓互聯網電視 視頻App 互聯網電視集成牌照停發
在2014年,廣電總局針對互聯網視頻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嚴管。
6月23日,廣電總局發文點名要求互聯網電視牌照商華數和百視通進行整改,關閉其所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視頻app及視頻聚合軟件、互聯網瀏覽器軟件的下載通道。
7月9日,廣電總局要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大力開展tvos1.0規模應用試驗”,同時要求有線網絡公司不得安裝除tvos外的其他操作系統。
7月14日,廣電總局要求所有互聯網電視盒子必須停止提供電視節目時移和回看功能。
7月15日,廣電總局下達了一項“盒子最嚴整改令”:不僅要求境外引進影視劇、微電影必須在一周內下線,更表示未經批準的終端產品不允許推向市場。
8月20日,廣電總局在批評cntv(中國網絡電視臺)旗下未來電視整改不力時,指出與之合作的小米、樂視的機頂盒ui(用戶界面)違規。
9月19日,廣電總局再次約談各家互聯網視頻企業,要求本周內所有視頻網站開發的電視端APP下架,下周還未整改的,將取消其互聯網視聽牌照,并停止服務器。
目前,廣電已經發放了7張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和14張內容服務牌照。廣電表示,只有經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廣播電視機構,才能開展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其中集成服務牌照將不再發放,內容服務牌照鼓勵省級以上廣電機構進行申請。
面對視頻網站TV版徹底停止服務,用戶也可通過智能電視無線傳屏功能(多屏互動),將手機、平板設備上的內容推送到電視機屏幕上,但便捷性大打折扣。
游戲機解禁 XBOX,PS4進軍中國 或推動彩電升級
2014年年初,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出臺,有關“允許外資企業從事游戲游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游戲游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的相關政策 事宜開始全面鋪開。這代表著歷經14年的游戲機禁令終于解除。
瞄準中國超過5億玩家的市場,微軟旗下的熱門游戲機Xbox One今年9月與中國媒體業者百視通(BesTV)共同合作開賣,搶攻中國用戶的客廳大屏幕電視。
Xbox One 國行版與首發的10款數字化版本的游戲現已發售,不含 Kinect 感應器的 Xbox One國行版售價為人民幣 3699 元,帶有 Kinect 感應器的 Xbox One售價為人民幣 4299 元。
繼XBOX One入場之后,微軟最強勁的游戲主機對手索尼PlayStation4也在國內上市開售,確認2015年1月11日正式上市,其中PS4主機2899元起,PS Vita掌機1299元。
在PC游戲逐漸趨向精品化的時候,市場上的端游幾乎都表現出了畫面精致、視覺沖擊感十足的品質。玩家對于游戲的需求也逐漸偏向這個方向。而此時電視游戲的優勢更是顯現出來,比電腦顯示屏更高清的大屏體驗足以帶給玩家視覺上的高享受。
電視游戲對于硬件的要求也相當高,因此在2015年彩電企業或許會根據大屏幕電視游戲的需求進行一系列的升級,筆者也希望電視游戲能夠真正回到中國游戲市場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