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預計物聯網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龐大的應用規模,但是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這條光明的未來之路尚未打好路基。Enlighted的CTO Mohan就表示,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跡象表明物聯網的協議戰何時消停,而Zigbee的前景尤其暗淡。
Enlighted是一家開發建筑控制產品的初創企業,這家公司自行開發了自己的802.15.4協議(低速率無線個人局域網的物理層和媒體接入控制協議)。CTO Tanuj Mohan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曾在思科、Novell和Tropos等網絡公司工作過。他指出,物聯網需要一套可工作于網絡不同物理層的開放API和協議,在這一點上他認為物聯網跟IT網絡很像。而如果自行開發物理層,然后一路推動上至應用層的軟件棧跟進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情:

IP和網絡層應該與媒體無關。最后一公里協議有一點作用,但重要性并沒有宣揚的那么大。(節點)間用什么協議對話都沒關系。任何情況下都需要中介設備。
現在,Zigbee是最具成本效率的,但是今后WiFi會搞定它的。網絡將用SNMP或CORBA對話—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管理協議冒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物聯網將要發生的事情,不斷發展演進,我們需要開放API。
Mohan批評Zigbee的速率只有250kbit/s,稱這種速率太慢,令建筑自動化的應用復雜化:
網絡成為瓶頸誰都不想看到,而Zigbee就是最慢的協議之一。它在家庭市場存在一些應用,但是在商業領域沒法用。Zigbee可能可以用于某些大型建筑,但需要大量控制以及定制工程,很費錢。
比方說,如果有人用WiFi通信,那么Zigbee就行不通。這樣的話不同的樓層就得采用不同的無線信道。這么復雜的解決方案是很難賣得動的。
Zigbee并沒有從網絡業吸取教訓。網絡的部署由于需要如此多的控制以至于從未走出早期采用者階段。燈光控制那幫家伙并不理解所需的網絡安全。這是一個永遠都需要跟進的協議。如果Zigbee是由Aruba和思科這樣的系統公司領導的話早就可以領先了。
Mohan還說,甚至連6LoWPAN(可讓ZigBee網絡與IPv6互聯)這樣的新興協議也不是理想的替代方案,因為協議包頭的負荷過大:“IP不是針對低帶寬應用設計的,所以他們努力改進它,讓這一協議變得更有效率,但是我們需要有人重零開始對它進行徹底的思考。這有可能出乎大家意料,需要分配新的頻譜。”
Enlighted開始時試過利用電力線、以太網及802.15.4等組建過建筑網絡。但很快就發現電力線和以太網網絡成本太高且和耗電,因此后來就把組網協議專注于無線協議802.15.4上。由于對帶寬的需求,公司隨后采用了自家的方案開發出自己的協議,在集成Atmel 15.4芯片的軟件上進行數字信號處理。
我們處理的數據量比預計的要高了幾個數量級,但結果證明15.4能支持的遠不止250kbit/s。因此我們重新發明了自己可伸縮的無線技術。現在我們等待著Zigbee或WiFi或CoAP等解決物聯網的互操作性問題—無論誰最終勝出我們都會高興。因為我們可以升級。
當然,加入物聯網協議競爭的并不只有上述幾個,各大軟硬件產業巨頭也都在虎視眈眈,積極組建聯盟,建立硬件平臺,爭取占得先機。如Google收購Nest之后,不僅頻頻發力拉攏合作關系,又與三星、ARM另起爐灶推出了新的Thread協議。ARM更是多方下注,除了推廣Thread以外,通過收購芬蘭的Sensinode Oy而一舉獲得了6LoWPAN、CoAP、OMA LW M2M、MQTT、TLS、DTLS等協議專利。高通則通過并購CSR,希望利用后者的藍牙Mesh技術獲得物聯網市場的進入門票。
道理很簡單,誰決定了物聯網的關鍵通訊協議標準,誰就占據了產業的戰略高地。因此各大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決不退讓半步,這場協議大戰恐怕很難很快見分曉。也許唯有相互協作、共建聯盟、提高互操作性才能盡早達成統一標準。而對于小玩家來說,重要的是提高產品的開放性,千萬不能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