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2015于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北京時間7日凌晨)正式開幕。作為全球性科技展會,CES幾乎涵蓋了所有最具科技前瞻性的消費電子產品。而在今年的CES展會上,電視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之一。
量子點電視的崛起
三星、索尼、LG、TCL、夏普、長虹等一系列知名電視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電視新品,超薄、曲面、大尺寸、超高清畫質等元素成為了眾多廠商追逐的流行趨勢。而最炙手可熱的電視顯示技術恐怕非量子點QLED技術莫屬了。
在CES2015展會上,三星推出了量子點電視SUHD TV,并采用4K曲面設計。海信在CES上推出了NEW ULED電視,同樣融合了4K超高清曲面顯示技術和量子點技術。長虹也展出了量子點曲面電視QD2C,同時這款電視也號稱全球第一臺曲面量子點電視。TCL也展出了能夠實現110%的色域覆蓋率的量子點電視H9700,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持續推進OLED戰略的LG,也在CES2015上推出了首款4K量子點電視。

三星推出量子點電視SUHD TV
據相關機構預測數據顯示,采用量子點技術的4K超高清(UHD)增強型彩色液晶電視2015全球出貨量預計將達130萬臺。而到2018年,量子點電視出貨量將增至1,870萬臺。
何為"量子點"?
量子點(QD)是一種非常前沿科技的納米材料,其晶粒直徑在2-10納米之間。量子點的光電特性很獨特,它受到電或光的刺激,會根據量子點的直徑大小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純正高質量單色光。
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是將量子點的光學材料放入背照燈與液晶面板之間,可以使色域達到或超過OLED的水平,甚至可以省去光源側的偏光片,有效降低液晶顯示產品(適用于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的制造成本。量子點替代傳統熒光粉,使得液晶顯示背光更加純正,電視屏幕端色彩顯示更加豐富。而量子點電視就是應用量子點技術背光源的電視,是液晶電視(LCD)的一種。

量子點QLED面板結構圖
量子點屏幕具有更好的色彩還原表現,色彩還原率與傳統的液晶電視(LCD) 和發光二極管(LED)電視相比提高了30%以上,這使得量子點電視能夠顯示極寬的色域。量子點顯示技術被視為未來高效提高彩電色域值的最佳方案。出色的畫質正是各大廠商對量子點技術趨之若鶩的主要原因之一。
量子點QLED色彩準確性高且畫面更穩定
量子點"力壓"OLED
反觀,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不需要背光源,這是OLED技術的優勢之一。因此OLED產品可以采用多種基底制作,這也就意味著OLED可以制造成柔性顯示設備、透明顯示設備等特種顯示產品。這一優勢促使了曲面電視的誕生。早在CES2013展會上,韓國LG電子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曲面OLED電視。而現如今,隨著曲面量子點電視的問世,曲面電視恐怕再也不是OLED的天下了。
除了色域更廣之外,量子點技術相比OLED技術的優勢還體現在下面這些方面。
在發光原理方面,量子點技術采用了納米級量子發光,它的光源純凈且明亮;而OLED則采用二極管點發光,其光源相對不純凈,而且更為耗電,壽命較短。再從制造成本方面分析,OLED成本高是業內有目共睹的(OLED電視如果要做到4K超高清分辨率的話,成本又會更高);而量子點則是前者制造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少。此外,不論是良品率,還是使用壽命、節能方面,量子點都要優于OLED。
OLED面臨挑戰

CES2015 LG推出4K OLED電視
2013年7月,LG率先推出55英寸曲屏OLED,售價為14999美元(約9.1萬元)。去年LG OLED電視銷售不暢,價格昂貴成為主要因素,但LG電子仍表示今年將繼續推廣OLED電視,并希望增加在OLED技術方面的投資。而三星、索尼等企業在經過市場調研后,不再看好OLED電視,已于去年5月明確表態放棄生產OLED電視顯示屏的投資計劃。家電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OLED在我國全年銷量為3萬臺。
雖然具有輕薄、可彎曲、高畫質的OLED被譽為"下一代顯示技術",但面對量子點技術的發展,這些優勢正在減少甚至消失。而且如果OLED要實現大尺寸,就會面臨易老化,面板壽命短,且良品率較低等一系列問題。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困擾,使得OLED電視的發展并不順暢。面板規模性應用及大尺寸產業化還有至少三年以上的一段進程,短期內OLED售價仍然要比普通液晶電視貴兩倍以上。而如今,面對量子點技術的猛烈攻勢,OLED加快發展速度已是迫在眉睫。
視點:
量子點電視在本屆CES展上大放異彩,預示著量子點技術將成為2015年電視顯示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量子點與OLED之間的較量還會繼續,雖然目前量子點技術"力壓"OLED,但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究竟誰會代表更長遠的未來發展趨勢,誰會"笑到最后",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