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物的發展當中,時機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在幾十年前就有了3D概念,但是直到電影《阿凡達》的出現,3D技術才迎來真正爆發。智能家居的發展亦是如此,隨著谷歌和蘋果的介入,這個三十多年來,不斷被熱炒的概念,終于開始真正走近大眾。從2014年開始,CES的風向標就開始從過去的電視、電腦等硬件轉向了智能家居。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預測,智能家居市場將由2012年的250億美元、2013年的33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710億美元。在2015年1月,智能家居似乎已成所有媒體和業者無法繞開的話題。
漫長的等待
20世紀80年代,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經出現,但是一直以來,所謂的“智能”都只是在“控制”上面做文章。“smarthome”更多的時候還停留在“home automation”的階段,不過是“遙控器”的一種延伸。
最初的專業智能家居廠商都是通過總線、網關等入口,對協議的控制和應用進行編程,在觸摸面板或者按鍵板上實現對電視、音響、空調、監控、窗簾等家庭設備的控制與管理,我們稱之為“中央控制”。智能家居最極致的呈現是1997年落成的比爾蓋茨的“未來之家”,但是和這座超級豪宅一樣,智能家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被貼著“奢侈”的標簽。或者說要被自動化的家,起碼是一座“House”,對于大部分住在公寓里的人來說,遙控一個家庭設備,不過是走兩步路的事情。普通家庭里,最容易的切入點是“燈控”,現在的家庭照明越來越復雜,動輒數條燈帶、復雜的調光調色功能,通過場景的設置,可以簡化燈光的繁瑣應用。
除了專業廠商之外,與智能家居相關的家電廠商、通信廠商、電信運營商也都一直覬覦這塊蛋糕。2010年,摩托羅拉曾經收購過智能家居軟件公司——4Home,其技術對于移動平臺有著很好的支持。同一時間,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宣布收購家庭自動化平臺的開發者——Xanboo,Xanboo也是更傾向于為第三方服務提供商銷售其平臺,他們很早就提出了“基于云的家庭自動化架構”口號。谷歌也曾在2011年推出過Android@Home計劃,希望將每一個家庭設備都連接到手機上。2003年在國內眾多家電品牌的參與下,閃聯標準問世,2011年,海信牽頭成立中智盟(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的簡稱)。探索智能家居的腳步從未停止,但似乎建樹有限,智能家居對于大眾來說仍然遙不可及的夢想。
智能家居 全民皆兵
2014年,智能家居忽然大熱。不過真正推動這一局面的,并不是行業相關廠商,而是洶涌而來的智能化大潮。放眼身邊,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物品都被冠以“智能”二字,從智能手機開始,到智能電視、智能投影機、智能冰箱、智能門鎖、智能手表、智能自行車、智能杯子、智能襪子……根本停不下來。有預測表明,到 2020 年,全世界的物聯網連接將達到750億,對消費者和生產商產生影響深遠。當所有的設備都成為了互聯網上的節點,整體的智能化似乎也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這種潮流下,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蜂擁而入,企圖搶占智能家居制高點。


谷歌和蘋果的出手激起了最大的浪花,他們本身就有著難以撼動的影響力,同時他們也都志在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谷歌去年收購了恒溫器和煙感廠商Nest,成為公司歷史上第二大收購行動,谷歌已經意識到,智能家居并不是設備與手機聯動那么簡單。Nest的恒溫器和煙感,可以通過WorkswithNest(API)與其他智能家居設備通信,根據空間環境及用戶需求主動設計服務參數,并匯聚其他智能家居節點。此外,谷歌還收購了Wi-Fi攝像頭公司Dropcam,以及Revolv公司,后者提供的智能家居樞紐可以彌合多個不兼容的標準。
蘋果2014年推出的HomeKit,能夠為開發者把連接設備安全地連接到iOS,蘋果在HomeKit的開發文檔中表示:“HomeKit可以讓用戶在不必安裝廠商應用的情況下,統一通過一個平臺對智能家電進行控制。” HomeKit協議非常底層,其作用僅限于讓iOS平臺和家居設備相互握手,之后想要繼續控制其他家電設備,仍然需要家電廠商在HomeKit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傳統的家電廠商,如三星、索尼、LG、海爾、海信等等,一直都在努力進入智能家居領域,希望建立自己的平臺,搶占入口,贏得競爭。例如三星的Smart Home就能夠提供設備控制、家庭瀏覽和智能客戶服務。海爾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建立了全開放的系統平臺,通過開放接口,實現任何品類家電的接入服務,其“一云N端”可將每一類產品都變成互聯網終端。海爾還是蘋果HomeKit在中國的合作伙伴。
互聯網企業也在躍躍欲試,平臺的競爭已經拼殺激烈,從百度、京東到阿里,都已經表示會開放接口。京東在智能家居領域主要依靠的是 JD+計劃,伴隨這一計劃推出的則是超級 App,使用一個 APP 就可以控制 JD+計劃中的所有智能產品。騰訊的優勢自然是其超過8在今年的CES商,凱撒娛樂聯合騰訊微信,在當地一家酒店推出智能酒店房間的參觀活動。參觀者可以通過微信內來操控房間燈光、恒溫器和窗簾。

智能硬件同樣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切入點。通過眾籌平臺,也將不計其數的初創公司帶入這一領域,為智能家居增添了更多的活力與可能性。例如正在眾籌的Sentri就能夠深度管理多款家電,配備一個高清視頻攝像頭,具備夜視和運動探測功能,在能夠看到家中情況確保家庭安全的同時,能夠實現更好的管理。Neeo正在Kickstarter為“Thinking遙控器”眾籌,它可以控制從電器、燈光、窗簾的家中所有聯網設備。
在日漸擁擠的智能家居領域,合縱連橫趨勢已經逐漸顯現,從單一企業、產品的競爭,變為利益聯盟之間的競爭,甚至將更多的外圍企業拉攏進來,將蛋糕越做越大。小米+美的,阿里+海爾、騰訊+海爾、愛奇藝+TCL、華為+創維、酷派+360、恒大+海爾……這樣的跨界強強聯手,借力各自優勢共同開發的模式正在成為常態。
打造生態圈
但是,即便如此之多不同類型的企業蜂擁而入,仍然沒有一家企業或聯盟能夠呈現智能家居全貌。所有最后的競爭都落在了標準、平臺、入口的競爭上。而谷歌、蘋果的影響之大也在于此。在這種群雄逐鹿的過程中,“一統天下”的標準也會逐漸浮出水面,最終的發展將是走向統一化管控平臺,建立生態圈,并通過平臺的統一與開放,促進軟硬件產品的開發與成熟。
“谷歌和蘋果等巨頭IT公司的介入,說明都對智能家居的前景非常看好,而這些公司的介入必將會引領技術方面的快速更新換代。目前看來,介于手機端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相信以后的系統更新,后臺方面將會兼容更多的被控設備,前端對于手機APP的應用也會同時變得豐富多彩,”AMX華東區銷售總經理于琪瑞表示,“用戶在使用了智能家居系統后,只需下載相應的APP即可實現智能控制,而不同品牌的智能產品及第三方設備,通過APP整合后,用戶只需在一個程序下即可完成所有功能,真正讓智能控制使你的生活變得簡單。”
Savant大中華區總經理秦文彤指出:“智能家居在以蘋果和谷歌的為首的創新性移動互聯技術以及普及型云計算平臺的推廣為起點,這些年快速而蓬勃的發展起來,談到生態系統首先要談的就是互聯的基礎平臺,無論平臺間選用的標準是否一致,但是基于平臺的終端設備以及基于用戶ID的云服務是需要不同平臺間的相容,否則生態圈很難建立起來,未來的發展我認為大的生態圈真正雛形構建會越來越清晰,而以此生態圈為基礎的家居機電及家電類設備會像手機兼容不同的網絡制式一樣兼容不同的平臺標準,集成智能行業的發展隨著集成技術的難度降低,集成設備的方便互聯,會逐漸由高端走向中低端市場,集成商甚至轉型為增值服務商。”
聰明,再聰明一點
智能時代的智能家居,正在漸漸掙脫過去遙控器的模式。未來的家居設備與使用者的關系,將不再只是單向地被控制,同時設備本身需要具有學習的能力,了解使用者習慣,從被動受控變為主動服務,這才是智能的體現。最終,智能家居將從控制,向感知,進而思考的方向發展。
2015年,在物聯網、交互技術、全息技術、大數據計算分析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家居有望完成從控制到感知的轉變。有業內人士提出用“有知家居”來代替“智能家居”,因為現在的系統遠未達到比人聰明的程度。在感知的層面,家庭的硬件設備可以與使用者進行互動,在通過分析(大數據 / 云服務)去自動去完成一些任務。目前,開發者們都更加注重設備間的數據交互,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實現設備對用戶的感知。而數據對于智能家居來說將同樣是最具核心價值的部分,也是平臺戰爭的勝負手。
Nest的“Works with Nest”開發者計劃,旨在讓其他廠商的智能設備與Nest的產品和數據進行交互。例如,該公司與奔馳公司合作,這樣汽車就可以通知Nest打開家里的暖氣設備,讓用戶一回家就感受到溫暖。類似Nest打造的智能設備控制中心,將幫助家居設備感覺到主人的需要,從而自動調節好一切。Nest的設備本身可能最終消失在家里,僅僅充當傳感器,而另有一個控制中心對家居設備進行控制。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的智能家居也必然會在更高級的算法支持下,實現家居設備與“人腦”的直接對話,這才是智能家居真正的意義所在。例如,通過可穿戴設備上的傳感器,監測主人的心跳、呼吸、血壓等指數,并結合具體的天氣、主人的日常習慣等,得出主人的情緒和身體狀態,從而調整相應的燈光、背景音樂、溫度、濕度,并給出用餐建議等等。這時的智能家居就像是我們的管家,它不只是等我們發號施令,而是主動幫我們解決問題。
傳統廠商的救贖
新一輪的智能家居浪潮正在書寫新的游戲規則,對于傳統智能家居廠商來說,又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事實上,雖然智能家居新格局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是從想象到落地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在對于系統成熟度和穩定性要求很高的應用環境,例如高端的會議室、酒店、別墅等,傳統廠商仍然優勢明顯。但是隨著新的弄潮者的成熟,新平臺的完善,傳統的市場也必然被一步步蠶食。所以傳統的廠商也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創新贏未來。
“未來的智能家居將走向兩級分化,一是工程類智能跨產品跨行業的整合需要最終的工程商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和設計;另一類則為智能單品,這是目前很多非傳統智能公司主打的,用滿足某些智能功能的產品來撬動這個市場并希望贏得一定的用戶和口碑。” 在談到智能家居未來時,快思聰公司家居行業銷售經理周志新指出了專業廠商仍有一席之地,“機遇在于有更多的廠商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讓市場對智能有新的良性的認識,這都對市場的成長有好處,市場成長了,蛋糕做大了自然對各個廠商都有好處。挑戰是在于在這看起來很美好的市場和方向上不要迷失自己并且深刻理解自身的優缺點和核心競爭力。快思聰每年把利潤的40%用于產品的研發和改進,我們關心渠道、關心架構、尊重市場、尊重客戶,并且始終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Savant可能是在傳統智能家居廠商看來最不傳統的,可以說我們在產品研發以及市場方向上是最趨于走向未來模式的廠家,” 秦文彤指出,“我們7年前獨創的無需編程的BP軟件平臺,去年底發布的用戶可以自己DIY生活的個性化APP,以及基于用戶ID的云服務,都讓傳統智能集成技術跳躍出工程師設計用戶生活的怪圈,而生活是屬于用戶自己的私享圈,所以智能生活的創想也應該交給用戶自己。我們的這一步創新將會為未來的平臺技術升級以及生態圈的構建打出基礎。技術的創新與思維的領先是每個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核心,更加重點的是一個高度融合的執行力團隊,這是我們時刻警醒的幾點。”
面對變革,傳統的廠家更需要拋開歷史的負累,主動創新迎接挑戰。于琪瑞表示:“每一次技術更新換代,對生產廠家都是一次考驗,從手機巨頭諾基亞淡出手機行業就可以看出,不隨著時代更新自己的產品,就必將被市場拋棄。AMX在這方面有著清醒的認識,每年都會對產品線進行更新換代,結合當下最優秀的技術,讓產品線和解決方案變得更加全面合理。技術優勢上的快人一步,將直接決定了市場份額及用戶接受程度,對品牌深入人心有著重要意義。”
“作為專業廠商,產品技術更新始終是我們十分重視的環節,我們需要和銷售人員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應用,和同業人員了解行業動態走向,和頂尖設計師了解最新技術趨勢,然后我們會對自身產品線就行全方位的優化升級,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技術上有優勢的產品則能給集成商更好的工程應用,也能讓用戶有著更好的使用體驗。” 快思聰公司同樣為迎接新時代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