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移動轉播車的改造
【摘要】 馬拉松比賽的跟蹤拍攝和全程錄制是十分重要的,會給觀眾帶來很強的現場感和視覺沖擊力。本文著重介紹了我臺移動轉播車的改裝過程,并著重闡述了車體和UPS的改造及視音頻系統的搭建,充分的準備確保了轉播成功,并積累了豐富經驗。
【關鍵詞】 馬拉松 移動轉播 車體改裝 系統改造 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海爾杯”中國青島國際馬拉松賽于2005年9月成功在青島舉行。本屆馬拉松比賽設男、女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5公里小馬拉松和1公里健康跑項目。其中,來自韓國、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南非、瑞典、菲律賓和中國臺北、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46名境外優秀選手參賽,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市的專業馬拉松選手和社會各界長跑愛好者7000多人參加了這次比賽。它起點設在青島的標志性建筑“五四廣場”,途經第三海水浴場、八大關、匯泉廣場、第一海水浴場、棧橋,八大峽,折返后途經五四廣場繼續東行至石老人海水浴場,再折返回五四廣場,到達比賽終點,線路橫跨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青島灣風景區,八大關、石老人風景區,充分展示青島的“山、海、城、道”四大城市特色。
為了將這次比賽的盛況充分展示給電視觀眾,要求全程錄制比賽過程,這就需要一輛馬拉松電視轉播車。經過對北京馬拉松比賽和廈門馬拉松比賽直播過程中使用的馬拉松轉播車的考察和論證,結合我臺的實際情況,經過多次研究,決定將我臺的模擬分量轉播車(原裝日本依維柯車體)進行改裝。
2005年我們將此項任務作為重點,主要考慮能動用少量資金將車改裝成馬拉松轉播車,而且該車以后還能作其他用途(主要是為了能用于水上帆船項目的轉播),所以我們將車定位為五訊道移動轉播車。原車是模擬分量轉播車,有四個有線訊道,在此基礎上加裝了兩個訊道全向微波攝像機,使其具備更強的功能。整個改造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車體改裝。將依維柯車體車后門去掉,原來的電纜滾軸拆除,加裝底板并在攝像機三腳架下加裝大力彈簧減震,在底板上裝固定座椅和保險帶以保證攝像員的安全。車頂加裝平臺和固定座椅,使用斯坦尼康對攝像機減震,為了使攝像員減輕負擔,我們在座椅邊上加了一個固定螺絲,將斯坦尼康連接在座椅上,攝像員只需要注意攝像機的左右擺動。在車頂還固定了兩個微波攝像機的接收單元,并在平臺前后分別固定安裝了三個指向話筒,以采集現場聲。在副駕駛門上加裝了車載拍攝系統,拍攝沿途風光和觀眾反映鏡頭。給跟蹤拍攝運動員的摩托車加裝了踏板,使摩托車上的攝像員能夠安全、更好的控制攝像機(后附照片)。
2.供電系統改造。重新加裝了車載UPS電源系統。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負荷,我們對車上功率較大的設備都不再使用,加裝了功率較小的雙工通話系統、使用電池供電的小型調音臺。這樣經過計算,整個系統的用電量滿負載時大約只要2個千瓦,供電時間大約需要4個小時,所以我們使用了總功率為12千瓦的UPS電源。
3.視音頻系統改造。原車是模擬分量車,系統經過十年的時間已有很多問題,所以除了切換臺和其中的三套攝像機及監視器、示波器外,都不再使用。根據省電、優質、安全的原則,我們重新搭建了視音頻系統。系統搭建如圖所示。
4.攝象機機位的設置
1、2號機位為全方位數字微波攝像機分別在兩輛改裝的摩托車上,主要負責運動員近景的多角度拍攝。其中1號機負責拍攝領先方隊的多角度拍攝鏡頭,2號機負責拍攝第二梯隊的運動鏡頭。
3、4號機位架設在車尾和車頂平臺,為兩臺斯坦尼康攝像機,主要負責領先方隊的全景、近景拍攝。
5號機位架設在副駕駛門外為車載攝像機,加裝了減震鏡頭,主要負責沿途景色和觀眾反映鏡頭的拍攝。
5.音頻和通話系統
(1)錄音系統。由于現場車輛等的噪音干擾,為了獲取滿意的現場聲,我們采用了低靈敏度的動圈傳聲器,固定在車頂的三個位置。
(2)通話聯絡系統。導播和1、2號機攝像的通話通過對講機完成,導播和3、4、5號機攝像的通話通過加電池的雙工通話系統完成。
本次馬拉松比賽的成功舉辦,促進了馬拉松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同時使青島國際馬拉松賽成為繼北京、廈門馬拉松賽后中國比較有影響力的國際馬拉松賽事。這個項目從接到任務到制定方案到方案成熟歷時一年多,去年的多次試用和今年的使用情況證明我們的改造是成功的。比較中央臺和廈門臺的馬拉松車改造,我們只動用了少量的資金,就完成了獨具特色的多用途馬拉松轉播車改造。這次馬拉松比賽的節目錄像在中央電視臺和青島電視臺播出后引起社會各界和國外媒體的高度評價,得到了市委領導的首肯,也為2008奧運會帆船比賽的水上直播做了寶貴的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