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廣電媒體在向更高清晰度和更高維度的智能化方向演進發展,電視機也正在快速走向4K超高清智能化。廣電媒體朝更加豐富的媒體形態方向演進發展;朝著適配更多的傳輸網絡和更多的接收顯示終端方向演進發展;朝著更多的呈現方式、交互手段和操控體驗演進發展。多種終端協同收看成為新常態,廣電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使廣電全媒體發展成為必然。
今年是廣播電視推進媒體融合的觀關鍵一年,我國開始實施互聯網+計劃,推動互聯網+和廣電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廣電融合媒體,任重道遠。
廣電媒體融合技術發展趨勢
中廣聯合會技術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科院總工程師盛志凡表示,多種終端協同收看成為新常態,廣電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使廣電全媒體發展成為必然。他強調,加快向全媒體智能云服務平臺轉型升級和實現終端標準化智能化是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2011年開始,視頻成為移動網絡主要流量,并快速增長。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廣電媒體朝著更多的呈現方式、交互手段和操控體驗演進發展,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情況下,面向單屏的廣播式電視已經不夠用了,基于廣播式電視業務的多屏間切換,還要強調的就是,現在的廣播電視它是面對兩屏或多屏的廣播交互式融合電視。目前國外已經在推第二屏業務,就是一個節目同時以廣播式面向電視大屏和以交互方式面向pad、手機等小屏播出和特供服務,兩個屏的內容不盡相同,但互為補充或增強。當然還有社交電視等創新電視業態,廣播電視的概念已經大大豐富了,這是一個發展趨勢。
然后從用戶的行為來看,多終端協同收看成為新常態,這里有一個數據,這個數據體現出來的是用戶協同使用電視機、電腦、手機和pad等4種終端與協同使用電視機、電腦、手機等3種終端相比,用戶使用各終端看視頻的時間都增加了,第二個是多種終端協同收看提升了視頻業務的粘性,不同形態的視頻應用之間形成了相互協同和促進的關系,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廣播電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使廣播電視全媒體發展成為必然。
基本要求廣播媒體發展的趨勢總的來說就是廣電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加速融合發展,在形式上表現為更全的媒體內容、更豐富的服務業態、更廣的終端類型、更多的內容獲取方式、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實質上我認為體現的是廣電媒體與互聯網業態的融合,就是廣電媒體的“互聯網+”,因此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基本要求除了堅決保障廣電融合媒體安全外,還需要尊重和借鑒互聯網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例如:規模化定律;開放性原則;敏捷性要求和試錯機制。
在業務平臺的開放智能方面,從業務平臺來看,要加快向全媒體智能云服務平臺轉型升級和實現終端標準化智能化是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互聯互通平臺能使有線網絡靈便地創新融合業務、敏捷地部署新的業務,以輕資產方式或輕資產加重資產混合方式提供新業務服務,以開放地方式探索長尾業務,低風險低成本地培植殺手級服務,而基于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的智能終端能使有限網絡實現終端標準化,享受到有線網絡的規模紅利,第二個可以實現終端智能化,靈便地部署新的業務,第三個直線終端安全可控,使DVB+OTT模式規模化運營成為可能。
打造智能廣電融合媒體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智能操作系統,智能中等新一段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廣電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加速融合,使廣電媒體的生產和服務等方式和流程以及相關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使廣電媒體加速從單一傳統媒體向智能融合媒體轉型升級,推動廣電融合媒體發展,就是打造智能打造廣電媒體。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表示,推動互聯網+和廣電媒體深度融合任重道遠。
一.加速推進廣電生產方式智能化廣電媒體內容生產要面向廣電傳統媒體和性媒體的融合發展,加速與云計算、大數據、社交媒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針對多種業務形態,傳輸網絡服務模式終端設施等需求構建指揮調動統一,存儲管理構想,實現開放協同,彈性高效,安全綠色的全流程網絡化融合媒體云平臺直播,徹底改變獨立封閉低效單一媒體生產方式。通過產業內臺網協同聯動和聚合,支撐廣電媒體融合媒體的互動化,社交化發展。
二.加速推進廣電服務方式智能化,針對用戶任何終端任何時間享受廣電媒體融合的需求,實現智能感知,智能協同,智能接口等融合媒體云平臺服務,具備對內容網絡終端和位置感知,來支撐廣電服務模式可持續創新,滿足廣電融合媒體服務無處不在的發展趨勢。
三.加速推動廣電傳輸方式智能化,加速與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建立一體多樣融合發展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現代傳播奠定基礎。
四.針對網絡融合業務融合,業務終端的跨網聯動等特點,加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現技術監測,視頻新媒體監管,節目監管,安全播出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五位一體,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統籌監管,內容和運營統一協調的發展,多緯度等智能化核心監管能力來保證廣電融合媒體的安全。
電視+和互聯網+
另外媒體融合和互聯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有媒體、業務、運營、技術、問落等多個層面,在電視領域中,電視加上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和社交網絡技術的電視+和互聯網加上媒體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和社交網絡技術的互聯網+實現深度融合、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所以媒體融合是從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的角度,而互聯網+是互聯網對創業產業推進而言,兩者界定非常明確,并不矛盾。
我們先看一下各種融合方式,首先是電視和互聯網各自融合的方式。電視實體采用互聯網技術,利用互聯網開展電視業務。比如演播室,利用IP協議并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做改進,在廣播原有框架下的應用。這個標準主要是SMPTE2022,我們也會建立相應的標準,變成IP打包或者以太網。除了演播室以外,現在在其他國家也在發DVB業務over IP網絡,去年歐洲發布了DVB業務在IP網傳送標準。同時也有在制定的伴隨屏幕和碼流標準,終端設備、網絡和通道的多屏業務融合,不是簡單的顯示連接,而是多屏幕不同通道在不同終端的融合業務實現,同時將廣播業務擴大到其他屏幕。這兩種方法,電視實體采用互聯網協議,但互聯網實體不是實質參與,所以實體層面我們可以看成電視+,不是互聯網做的,但是從技術層面可以看成互聯網+,為什么?互聯網原來沒有演播室,現在有演播室。所以由于沒有互聯網實體參與,這些都看成是電視+。
第二個方面互聯網實體采用電視媒體技術,用OTT方法提供電視服務,這是最近幾年炒的比較厲害的方法。OTT在不受系統運營商控制的情況下通過寬帶基礎設施提供內容,與有管理網絡付費電視運營商提供的業務競爭,由網絡運營商投入自己的IP基礎設施提供相同的內容通常不認為是OTT,但一旦該運營商的內容超出了其網絡,則成為OTT。由于不受運營商控制,OTT總是在沒有管理的網絡上傳輸,互聯網電視是一種OTT內容,但IPTV不是。具體的技術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微軟是一種模式,蘋果是一種模式,這些模式都不一樣。
第三種是電視和互聯網相加融合模式。比如DVB+OTT方式,像德國科技大學通信學院提出的動態廣播方案,就是說廣播+互聯網,然后有一個決定邏輯決定怎么放,在接收方面我包括網絡、硬盤等一體同放。還有廣播和移動網協同覆蓋方式,FEF,可以直接把其他的視頻直接放在里面,比如像LTE,可以用同一個電視發動機同時發送信號。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EMBMS可以間隔同時發布,這是相加模式。相加方式中,電視實體和互聯網生都參加,但各自仍是原有系統。
最后是電視和互聯網融合模式,在模式方式中,ATSC是單一模式,2.0是相加模式,3.0是融合模式。融合模式也可以發生在無線、OTT、LTE,有線現在也有融合CCAP平臺。IP內容經DVB系統的遞送。上述融合發展模式主要由電視實體發起和實施,可看成是電視+,關鍵是要形成開放平臺。
最后綜合采用包括網絡功能虛擬化、云平臺、大數據和社交網絡等先進技術打造新型融合媒體。
中廣聯合會技術工作委員會會長杜百川建議,在技術層面,綜合先進技術和互聯網融合一體化發展。第二在政策層面,融合一體化發展要求采用統一件政策。第三在實體層面,主流媒體生要掌握融合發展的主導權。
互聯網+是通信網和電視網上的互聯網+,即互聯網+是通訊網和電視+的統一。主流媒體應該保持對+的主導定位,確保互聯網+朝著正確方向推進。
廣電領域不能簡單第用互聯網實體+電視來解決電視發展的所有問題,相反,廣電應首先要加互聯網,才能更好地做互聯網+!或者應當說廣電+和互聯網+要融合一體化發展!
互聯網+有線電視
截至2014年,我國數字有線電視用戶已超1.8億戶,雙向用戶3600萬戶,自2010年,我國已是全球第一大有線電視大國,有線電視用戶增長速率趨于平緩,雙向網絡依然空間巨大,未來網絡的主要流量是視頻,據預測,到2018年將有150倍的增長。
從前期的發展來看,互聯網電視節目服務平臺已經建設面向新媒體全媒資節目服務平臺,集成播控平臺是內容安全、運行穩定、可管可控,還有一個就是立體化的機頂盒、移動終端等等,再有就是產業布局,一直在培養實現生態化的發展,例如CIBN,旗下具備較完備的能力并具有充足的媒體支持,具備一定的平臺能力,可以有效支撐電視屏幕的生態經營,目的是在行業政策的約束下,致力于整合資源、豐富自身,推動面向廣電網的融合服務。再有目前已經逐漸形成端到端的整體服務能力,從終端到多桌面的便捷性,還有多種交互整合大量的服務資源,這個內容資源隨著互聯網電視和這幾個視頻網站的合作,其實也是匯聚了大量的內容資源,還有自己也形成一些特色頻道,包括一些直播的版權資源引入,還有一些游戲資源的引入,另外就是新聞服務和環球網視的各種新聞服務。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總工程師王聯總結道,用互聯網創新技術推動有線電視跨越發展,是推動融合的方向,再一個就是用互聯網成型的內容服務資源提升有線電視電視服務品質,第三用互聯網的覆蓋能力來擴展和延伸有線電視的業務,還有一個就是互聯網和廣播電視融合發展,來構建新的服務體系,最后實現數字電視和互聯網電視的共贏,這是我們從戰略上去和其他各種各樣的競爭對手,競爭的時候可以考慮的路線和方向
他認為,媒體的融合發展,這種制作域的云和播出發布網絡對用戶服務的云在逐漸接近,最后打通,或將是整個廣電發展的技術演變趨勢。在談到CIBN融合媒體電視的發展時,他表示,CIBN旗下資源布局,具備將完備的能力并具有充足的媒體支持,具備一定的平臺能力,可以有效支撐電視屏幕的生態經營。在行業政策的約束下,致力于整合資源,豐富自身,推動面向廣電網的融合服務。
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下,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不僅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更是媒體當前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業務創新大量涌現,廣電行業全面革新升級,廣電行業的整合力不斷提升,連續其他行業、其他服務的能力增強,廣電產業鏈全面重構,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將推動廣電行業形成全媒體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