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國家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即將出臺。深入了解國標方案,特別是對DMB-TH融合方案的知曉,將對當今風起云涌的項目建設起到重要的啟示:一個地面波的廣播網,完全可以支持“移動電視”與“手機電視”甚至更多的同類業務。本文通過上篇的“DMB-TH技術要點”和下篇的“工程應用及實測”,將揭示國標方案的技術內涵和工程概要。
【關鍵詞】 DMB-TH TDS-OFDM LDPC 級聯碼 T/H混播 帶寬規劃
一. 前言
盡管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DTTB)標準遲遲不能出臺,但到目前為止,全國進行地面廣播試驗的城市和地區已近40家,他們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深圳市、遼寧省(沈陽、大連)、吉林省、黑龍江省(哈爾濱、伊春)、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邯鄲、邢臺、保定、滄州)、河南省(鄭州、開封、洛陽)、山東省(青島)、江蘇省(南京、無錫)、江西省、安徽省(蕪湖、馬鞍山)、湖北省、湖南省(長沙)、廣東省(廣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成都)、貴州省(貴陽)、福建省(廈門)、陜西省(西安)等。所選擇的技術標準及方案是DVB-T、上海交大的ADTB-T和北京清華的DMB-T等3種。其中擁有試驗許可證的不過幾家,而正式運營許可的可以說一家也沒有。追其根源,那是市場中“無形的手”的推力和“中國特色”的原由。
然而,國家廣電總局自3月31日下發了《關于加強移動數字電視試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未經批準的移動電視業務,必須在6月15日前停止運營;到4月27日再次下發《關于規范移動數字多媒體廣播技術試驗的通知》,不到一個月的兩次重申:未經許可的“移動電視”和“手機電視”全部停止。一方面國家畢竟是機器,既是機器就要運轉,而運轉就必然要有方向;另一方面國標的DTTB即將超塵落定,曾培炎副總理在4月5日視察安彩集團時表達了國家的決心:“數字電視國家標準6月30日前一定出臺。”也許“6月15日”就是寫入文件的時間界定!
自從國家工程院對我國DTTB多種方案進行了專家評測,難分勝負的學術之爭終究有了定論:自主知識產權的融合方案將成為國標的首選,就看誰能如約到達預期目標。“清華大學數字電視技術研究中心”于1999年完成了第一代的DMB-T(地面傳輸)設計初稿,在此基礎上,于2005年12月完成第二代融合方案的設計,同時融入手持(Handheld)系統的內容,命名為DMB-TH。隨后,通過“國家數字電視傳輸系統測試實驗室”的系統測試。
遼寧的移動電視項目于2004年初對全國擁有試驗案例的3種方案進行研究,8月安裝占半壁江山以上的DMB-T發射設備,同期安裝歐標DVB-T發射設備,9月28日完成為時3天的實測。經過二者實測指標和主觀評價的對比,認為DMB-T方案并不遜色于DVB-T標準,特別是在信噪比門限上還有所提高,這不僅對緊密聯系運營的接收終端提供了經濟方案,也對日后國產化升級提供了便利條件。可是一再企盼的國標卻不顧市場催人急,虛掩在“千呼萬喚”之中“看熱鬧”,無可奈何的遼寧移動電視,步履蹣跚地在2005年國慶進入商用。
而今再看,無論是產業化程度還是技術成熟度都遠不及DMB-TH的“AVS視頻”,畢竟堂而皇之地成了國標;無論AVS是多么令人“不屑一顧”,畢竟還是大力助推了一把DMB-TH;從霧里看花到陽光明媚,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暫短一瞬,隨之而來的便是DTTB的熊熊熱浪。此刻,面對即將出臺的DTTB標準,恰好用得上未來學預測大師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先生的最新箴言:“也許有一天這些將不再是夢想,但面對眾多的項目,不是我們應該做什么,而是我們應該怎么做。”
誠然,幾經反復的國標方案是個階段性的“敏感問題”。盡管它的敏感性極強,但隨著時間的推演,在既成事實以后,所有“敏感問題”都將化為友善的包容,因為DTTB國標的出臺畢竟是中華民族的榮耀。因而,本文至4月中旬成文,一直在尋求最佳發稿期。時至今日,當讀者能夠讀到這篇拙文時,所關注的一定將是融合方案成為國標的技術內涵和“我們應該怎么做”,而不是那些已經成為歷史的“敏感”。
二. DMB-TH方案的技術要點
1.系統結構
2004年8月,按照“國家數字電視領導小組”的指示,中國工程院組成“聯合工作組”,提出具有“單載波可選項”或“多載波可選項”的兩個融合方案,以防止接收端同時存在兩個可選項而使制造變得更為復雜。為此,清華數字電視研究中心在第一代DMB-T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現行電視廣播頻率規范,兼顧我國模擬電視接收機的持有量,通過現代通信技術向后兼容傳統廣播技術,以可選項融合了上海交大的單載波ADTB-T方案,以重新設計的信道糾錯編碼融合了總局廣科院多載波TiMi方案,并以T/H業務混播方式融合了DMB-H,2005年底形成第二代的DMB-TH融合方案。第二代方案不僅使系統達到更強的糾錯編碼能力和更廣泛的適應性,也使系統具有更為寬闊的多媒體信息應用服務。同時,成為DTTB國標的具有競爭力的候選方案。
DMB-TH融合方案的設計目標是建立移動電視業務的多媒體無線傳輸網絡。通過多譜勒頻移,將模擬無線廣播的窄帶時不變信道,向多徑信道時延擴展為寬帶時變的數字地面廣播信道。使地面數字廣播系統在HDTV時提供大于20Mb/s/8MHz凈荷碼率容量,在SDTV時提供大于5Mb/s/8MHz凈荷碼率容量;在多媒體信息服務時,提供64kb/s~30Mb/s凈荷碼率的不同數據傳輸需求。
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主要是由信道編/解碼和調制/解調兩部分技術所構成。DMB-TH傳輸系統的前向糾錯編碼部分可分為兩種模式:電視模式和多媒體模式;而信道調制部分也可分為兩種模式:多載波調制模式和單載波調制模式。系統雖然建立在多載波基礎之上,但以物理層的選項兼容單載波的ADTB-T方案。DMB-TH方案的系統物理層結構原理如圖1所示。
DMB-TH傳輸系統的符號星座圖采用QPSK、16QAM、64QAM。對于不同的前向糾編碼模式,其符號星座圖有所不同。采用電視廣播前向糾錯編碼模式時,推薦使用均勻分布的64QAM符號星座圖,其I和Q坐標的投影為(-7,-5,-3,-1,1,3,5,7);采用多媒體綜合數據業務服務前向糾錯編碼模式使用非均勻分布的64QAM符號星座圖,其I和Q坐標的投影為(-9,-7,-4,-2,2,4,7,9)。非均勻星座圖是為多層糾錯編碼所設計的。DMB-TH傳輸系統的多層分組乘積碼分為三層。不同層按定義映射到64QAM星座符號的不同比特位,以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干擾能力。而多媒體數據流可以根據需要,給予不同的保護優先級。在單載波可選項中,由幀體數據處理插入雙導頻,對同頻譜段的單載波提供DTV廣播和數據通信的接口應用。
對于信道估計,在時域DMB-TH方案采用已知的周期偽隨機(PN)序列作為參考信號,并以PN序列填充OFDM保護間隔,進而形成時域同步的正交頻分復用調制(TDS-OFDM),同時,采用分級編碼技術,使標清和高清電視信號傳輸得到兼容;以BCH(外碼)+QC-LDPC(內碼)的級聯糾錯編碼技術,使誤碼糾錯能力和信號調制性能更高。因而,DMB-TH融合方案能夠適應多變復雜環境的無線傳輸,在城鄉、湖泊、平原、丘陵等地物環境下,都能以快速變化的信道特征實現高效率、高可靠的移動傳輸。
在此前提下,DMB-TH方案具有信號覆蓋半徑不少于35公里(覆蓋約3800平方公里)的單頻組網能力,以簡單天線支持室內固定接收和以車速為條件支持移動接收。在功能上具有支持傳輸HDTV、SDTV、音頻、數據、短信息等多優先級多媒體數據碼流的可擴展性,以便將來實現接收機定位、定時接收和雙向交互業務,以及對用戶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等系統功能擴展。
2.自主產權的TDS-OFDM技術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