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祝賀貴校Pansonic實驗教學基地掛牌成立,請您談談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這次選擇與松下合作是基于哪些契機?
松下作為全球領先的視頻技術研發、產品制造的公司,產品遍布各級廣播電視傳媒行業;山東傳媒職業學院以培養傳媒藝術和技術類專業人才為主,學院的實訓教學、實訓設備也需要與行業企業的需求相對接。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實訓、就業提高供更大的空間;學院與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就雙方人才培養、教學實驗基地建設、科學技術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2.學校每年在硬件方面的投資是多少?將傳統教學與先進的設備相結合,您認為這種教學的優勢體現在哪里?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作為山東省內唯一一所傳媒類高等職業院校,高度重視實訓設施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斷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每年在實訓教學設備投入達數十萬。
學院按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打破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以實踐技能培養為主,兼具職業教育特色和文化傳媒行業特色的教學體系。該體系以職業能力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以培養文化傳媒行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為核心,以專業技能小班化教學為突出特色,實現專業布局與產業發展相對接,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能力相匹配,課程內容與工作過程相吻合,教學設計以先進的行業主流設備為主要載體,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組織教學形式,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意能力和傳播能力。
3.作為山東省內唯一一所廣播影視及大眾傳媒類普通高校,有著幾十年的辦學歷史,相比其他傳媒高校,在辦學理念上有哪些特色?
我院的辦學理念是:依托傳媒,服務傳媒。
學院所有專業都是圍繞廣電傳媒特色而設,專業設置涵蓋齊全,專業結構特色鮮明,現有傳媒藝術制作和傳媒數字技術兩大專業群。近年來,學院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專業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廣播電視一線從業實踐經驗,同時還常年聘請中央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視臺等行業專家及專業骨干擔任兼職教師或特聘專家。現有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占70%以上,雙師型教師占50%以上。
學院非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有所長,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所開設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要求實踐與理論課程比例要到達1:1以上,有些課程達到2:1。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一致,是學生達到零距離上崗。
4.請談談貴校與當地電視臺在節目制作上的合作,您如何看待校媒融合?使學生在踏入社會的同時就能夠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校媒融合就業把學院打造成不具有播出任務的準媒體,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以社會專業媒體標準打造全真型媒體校園,職業崗位覆蓋媒體運行各個環節,人才培養過程緊貼職業資格標準,學生入校即成為準媒體人。現學院內部已建立一個中心、一張報、一張網、兩個臺、三個站及學生自媒體節目"六位一體"的全真型實踐教學平臺,這樣就把學生置入一個準媒體環境中,既感知環境,提高技能,又能培養其職業素養。
學院實訓中心也經常承接省廣播電視臺、省教育電視臺等媒體攝制任務,如“讓夢想飛”、“天下父母”、“歡樂漢字”等欄目,師生可以參與其中。
在校外,積極開展學校媒體和廣播電視臺、報紙及網絡等社會媒體的合作,現已與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龍視天下傳媒集團、各地市、區縣媒體單位及文化傳媒企業共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13個,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提供平臺和機會。
5.網絡時代,傳統媒體正在向新媒體,甚至向全媒體邁進,學校如何培養適應當前需求的傳媒人才?
全媒體時代,傳統廣電媒體面臨新媒體的沖擊,改革勢在必行,人才是改革的關鍵。學院培養適應當前需求全傳媒人才迫在眉睫。一是轉變思維,根據新媒體崗位修訂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二是與傳媒行業合作,共同培養,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根據需求雙方共同培養適應新崗位的人才;三是邀請一線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加強教師的新媒體素養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