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3年開始,春晚成為國人大年三十晚上最期待的一場精神盛宴。直播式節目播出方式,各類表演大師云集舞臺,相聲小品歌舞歡聚一堂,這是很多家庭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刻,而春晚,則是其中最矚目的焦點。說起猴年春晚,話題熱度持續不減的恐怕要數網友對六小齡童上春晚的不斷呼喚了。

在很多看著《西游記》長大的小伙伴們心中,六小齡童就是孫悟空的化身,而孫悟空,則是所有猴子逆襲的正面力量。不過六小齡童雖未能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但遼寧春晚上《金猴鬧春》的精彩演繹,將美猴王的形象以“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的特效形式創意展現,全息投影技術又一次成為眾人的關注焦點。

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
這幾年,舞臺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春晚也開始從純人工表演向視覺特效飛速前進。以全息投影和增強現實等技術為主的特效營造“神器”成為春晚舞臺上的新寵。與各個節目相呼應的舞臺景致靈動變幻,為觀眾呈現出完美的視覺效果。

2015年央視春晚舞臺上與節目相呼應的布景展示
以直播形式播出的央視春晚對每個節目的時長把控、特效融合精準度等都具備較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表演者與特效技術的互動環節,對前期技術設計人員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很多人認為近些年來春晚過于流于形式而忽略內容,不過單從技術上來說,每一年的春晚都是國力與技術的集中表現。

羊年春晚“顏值擔當”《蜀繡》
羊年春晚中以全系投影技術結合真人互動表演打造的《蜀繡》被稱為這一年春晚的“顏值擔當”,也是大型全息設備在春晚舞臺上的首次驚艷亮相。雖然全息投影技術還無法脫離透明全息膜來進行影像展示,但是用于舞臺表演效果還是非常震撼的。到2016年的猴年春晚,各種特許展示畫面則更加吸睛。
遼寧春晚 用技術演繹猴王情懷
遼寧春晚卻以全息投影技術為媒介,為大眾生動演繹了別樣的猴王情懷。《金猴鬧春》共分三部分:水簾洞眾猴鬧春、七仙女互動以及美猴王七十二變。在舞臺上,身穿紅色唐裝的六小齡童老師不時變幻成美猴王形象,并且能夠上天入地,與猴子猴孫以及七仙女等形象展開互動,所營造的舞臺視覺效果非常震撼。

遼寧春晚《金猴鬧春》演繹大圣七十二變

《金猴鬧春》特效展示
在《金猴鬧春》中所運用的全息投影技術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跟2015年央視春晚中《蜀繡》所用到的全息投影技術別無二致。所不同的是,去年曾引起轟動的電影《大圣歸來》幕后制作團隊的參與,則讓技術與情懷的結合更緊密了一層。

春晚全息投影技術原理展示
在節目表演過程中,除了六小齡童本尊的形象之外,其他的所有形象和特效場景均是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在透明全息膜上呈現,但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則實現了表演者與特效形象的完美融合。
猴年央視春晚 升降舞臺演繹別樣風情
可以說,春晚歷時三十幾載,雖然已經成為春節必備的一大標志,但也同樣面臨著難以推陳出新的禁錮。以舞臺特效技術豐富節目表現形式只是一種手段,卻無法代替節目本身,所以對于春晚導演來說,如何將精彩的節目以更精彩的舞臺表現方式表現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精彩的節目呈現要比特效表現更重要
相較于往年春晚舞臺上的技術表現,2016猴年央視春晚在技術并無特別創新的地方。而對于電視(參數 圖片 文章)機前的觀眾來說,四個不同地域的分會場則帶來了更多的新鮮感。分會場中帶著濃厚地域特色的節目表演則讓年味兒比往年更濃了一些。雖然沒有將舞臺特效作為重點展現對象,但是表現方式比較靈活的升降舞臺設置所帶來的視覺觀感還是非常唯美的。

《山水中國美》以LED屏打造唯美中國風背景

《山水中國美》中人物與情境相融
由林心如、梁詠琪、劉濤共同演繹的《山水中國美》在猴年央視春晚眾節目中好評較多,除了觀眾對三位實力型美女的認可之外,有可自由升降組合的LED柱屏也同樣功不可沒。舞臺上LED大屏+柱屏展現群山環繞、山巒疊嶂的水墨中國風,而且均是動態布景,瀑布流水場景逼真。組成升降舞臺的LED屏即可單塊獨立顯示,又能夠多塊組合顯示,在舞臺上運用比較靈活。
為啥舞臺效果好 吉祥物卻被吐槽?
春晚舞臺上的特效表現一向廣受夸贊,不論是能夠靈活組合使用的多功能LED屏,還是全息投影技術,都將視覺觀感體驗提升了一個新高度,這是三十、甚至二十年前的節目制作團隊所無法想象的。不過羊年那只與主持人一同主持的“羊精”卻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吐槽。過于卡通的外觀和單一的表情,讓大眾對制作方十分不滿。

羊年吉祥物陽陽
如果說羊年推出的吉祥物兼虛擬主持人陽陽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那么被眾網友統一稱為“猴賽雷”的猴年吉祥物康康就說不過去了。也不知是網友們給的壓力太大還是什么未知原因,康康竟然沒有出現在春晚舞臺上,不過春晚吉祥物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還是很難挽回了。

猴年吉祥物康康
為何能夠將舞臺效果發揮到極致的央視春晚卻無法打造出一只生動逼真的生肖吉祥物呢?在小編看來,這其實情有可原。一方面由于吉祥物形象的定位眾口難調,另一方面,雖然CG特效已經不再是新鮮玩意兒,但想要在直播現場中靈活自如的運用還是很困難的。

CG影視劇拍攝示意
總結:春晚,已經漸漸成為人們在除夕夜的固定等待,并且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承載體,這不僅僅表現在對各種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展現上,更表現在各種舞臺顯示技術的創新方面。雖然很多人在吐槽春晚節目類型的單一,但是2016年的央視春晚,依舊創造了近七億的收視率。而且每年的春晚也在不斷增加新的元素,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也更加頻繁。我們期待看到更完美的春晚舞臺效果,也更期待新的節目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