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剛走過CCBN2006,就來到BIRTV2006,年復一年,能看些什么?從CCBN2006不同凡響的余音,到2006NAB“直面未來”(Immediate Future)的主題,人們可以斷言:今年的BIRTV非來不可,而且,來了決不“白”來!
10年前,人們在BIRTV發現了廣播裝備數字化的概念,但并沒有像今天這樣親身感受數字化已成為數字電視的現實,也沒有領悟到數字化生存對時代的震撼,更沒有投入數字電視產業的激情。這使人聯想起通信行業的數字化進程。
20年前(1986年),當數字傳輸與數字交換的概念進入通信行業時,從生產商到運營者,直到用戶群體,沒有任何一方從中親身感受通信數字化的“深情厚意”,而10年后(1995年),無論是程控電話、移動電話,還是長途光傳輸、衛星傳輸,都成為紅紅火火的技術與效益,人們充分享受著其中的快感。這是市場推動了產業的制造,這是人們理解了概念的初衷。然而,人們的認知與市場的演進,二者都將保持十足的慣性,永遠滯后于代表先進技術的新概念。
又過了10年的今天,通信數字化已經完成,卻迎來了傳統固網通信的業務飽和。于是,人們匆匆翻過數字化一頁,進入了新型業務重組的開篇。而業務重組的基礎,仍然來自于新概念。
今天的BIRTV,既是廣電數字化概念的10年后,也是數字電視概念的6年后,無論技術的成熟度,還是市場的接納度,都已登峰造極。于是,人們抱著更新概念,覓求后數字化時代的向往涌向BIRTV2006。而商家和廠家同樣也不會放棄BIRTV精心打造的大舞臺,充分展現自己的產品、能力和對未來的暢想。然而,后數字化時代的廣電應該做些什么?以至于數字化完成后,廣電的路在何方?人們透過“直面未來”的2006NAB,再來感受“直面當前”的BIRTV2006,其中的經典必將不枉此行!
首先,向標準看它的產業化。2006年可謂是中國廣電的標準年。3月1日,AVS-P2正式成為國家視頻信源編碼標準;4月3日,信息產業部公布了與數字電視相關的25項電子行業標準;盡管它們都是國家推薦性標準,卻給市場留足了搏擊的空間,就看哪些廠商率先在標準化的產業上捷足先登。
特別重要的是在上個月,廣電標委會通過了CDMB-T為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國家標準方案,并將在BIRTV2006開幕時,宣布它成為國家強制性執行標準,從而使BIRTV2006成為被載入廣電發展史冊的一幕重彩。盡管標準總是先于市場,但遲到的標準還是給人們以美好的期望,期待著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騰飛,更期待著為現實生活賜予民生的實惠。
再有,向前看高清系列。所謂“向前”,包括兩層含意,一是面向它的未來,看高清的發展大趨勢,二是面向它的系統,看前期裝備在過渡狀態中的現實意義。
高清的概念至少也有了10年。而今的高清已不似當年可望不可及的陽春白雪,從廣播級到民用級,從HDTV到HDV,從2K到4K,更為模糊的應用級卻在指標上存在著很大差異,對這些差異的認知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無論何種技術指標,終究是為了達到直擊現場的真實感和感悟真實的渲染力,說到底是為的視覺效果。于是,原本在視頻指標上不屑一顧的DV,也能堂而皇之地走進國家級電視臺;而廣播級不屑一顧的HD-WMV,也能堂而皇之地走進好來塢。這里的視頻就像音頻的“隱蔽效應”,在視覺感官的“欺騙”下,倘若能以最低的指標和最少的信息熵,表現最好的視覺效果,那就是最具生命力和潛力的高清產品。由此可見,高清的未來仍能驗證傳播學之父——威爾伯·施拉姆先生“請相信你的眼睛”的箴言,就看展臺上誰能蒙蔽你的眼睛。
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從標清到高清都經歷著一個漸進的過渡狀態,既沒有一蹴而就的數字化,也沒有一蹴而就的高清。從應用的角度出發,無數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已經表明,從來就不存在“一步到位”的實現,因為這個“位”永遠是水漲船高,追“位”的結果不僅是到不了“位”,而且是耽誤了“位”到的前程。既然是漸變,就有漸變的高/標清兼容狀態。在高清系統長長的系列中,看入門的前期要比看兼容的后期重要,而向前看的思維要比向后看更重要。
還有,向整合看電視臺的新裝備。盡管“整合”的概念登陸中國至少也有10年,但被濫用的“整合”不能不令人產生狐疑,什么是整合,又整合些什么?從技術整合,到業務整合,到內容整合,再到數據整合,直到媒體整合,整合的內容如此之多,內涵如此之廣,全然來自網絡的融合,既是網絡融合的必然結果,也是“網絡力量”的必然產物。整合的實質是對基于不同網絡技術的業務重組,以適應信息時代大融合的總趨勢。在這樣的前提下,必然加入融合的廣電,特別是廣電新媒體,就不能不去為整合而尋求必備的新概念。
2006NAB向世界宣布,業務整合已經成為全球廣電廠商的發展重點。今天的業務流程整合突破了電視臺某個孤立系統的內部流程優化(如新聞系統),深入到電視臺所有業務領域,在全臺整體開展了一場業務重組的變革,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節奏、最簡的結構實現電視臺利益的最大化。這與現代企業再造之父——邁克爾·哈默先生在1993年席卷全球的“再造企業”理論不謀而合。世界性的業務流程重組(BPR)旋風終于刮到了廣電,就看廠商在需求與產品之間如何統一了。
另外,向大融合看各自的切入點。之所以稱其為“大融合”,并不是指物理網絡的本身,而是在更大的、更遠的、更廣的、邏輯層面的網絡業務融合。電信是網,廣電也是網,人人需要網絡的信息時代特征,決定了擁有最大信元熵的廣電必然加入網絡的大融合,而首當其沖的正是電視新媒體。就新媒體而言,它畢竟太新了,別說是10年,5年也不到,無論從概念到裝備,直至業務結構和流程,究竟有多少能就像一件衣服一樣看得真真切切,還不得而知。然而,正是這個不得而知使人更加神往BIRTV2006,就讓參展的廠商們去揭開這個謎底,讓來者去感悟它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