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Facebook 20億美金的大手筆收購Oculus,讓虛擬現實瞬間火了起來。兩年的時間,科技、娛樂、健康,各個領域都在爭相把虛擬現實元素引入到產業中,意圖借助VR大風把自己吹起來。資本市場更是嗅到了VR帶來的金錢的味道,各類風投資金蜂擁進入VR創業公司。無論是舊金山,硅谷,還是北京,無數科技公司都信誓旦旦地表示將會在虛擬現實領域大干一番。這股熱度真的是不亞于去年A股5000點時中國股民的狂熱。甭管什么“垃圾”公司,只要與VR稍微沾邊的消息一發布,股價立馬翻倍。別說有虛擬現實業務的暴風科技的33個漲停板,就連去年暴風發布的一則虛擬現實業務新聞也刺激了相關公司股票的集體漲停。這恐怕在資本市場怎么也稱得上傳奇了。
有了資本的強大后盾,各類公司在VR上也是甩開膀子拼。三星的Gear VR發布以來,用戶使用頭戴設備觀看影像已累計超過一百萬小時;谷歌也對自己的Google Glasses充滿信心,認為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像iPod或iPhone那樣重要的產品;微軟的增強現實頭戴設備Win10 Hololens眼鏡的開發版已經出貨;索尼在剛剛結束的GDC游戲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推出虛擬現實頭盔PS VR,套裝包括PS VR頭盔、PS4 Camera攝像頭、兩個Move體感控制器、耳機和一份虛擬游戲合集,用戶只需要有一部PS4就可以直接玩起了;蘋果已申請基于智能手機的虛擬現實頭盔專利,而且數筆收購交易似乎與虛擬現實技術相關。

紅得發紫的虛擬現實硬件市場充滿了各界資本、科技大佬,他們為VR用戶帶來了各種想象,前所未有的VR游戲體驗、會議協作、網購銷售、隔空看房、軍隊模擬作戰,各類關于VR的應用為我們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在VR產業鏈的短板內容制作上,更多的資本和創業公司也在努力。3月份,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虛擬現實)實驗室,阿里集團VR戰略首次對外發布,宣稱阿里已經全面啟動Buy+計劃以VR提升未來購物體驗,并協同旗下的影業、音樂、視頻網站等推動優質VR內容產出。阿里的加入,意味著BAT三家互聯網巨頭全部涉入VR領域,尤其是在整個VR產業鏈的短板——內容方面的布局,更是壯大了現有的VR內容制造陣營,讓蘭亭數字、VR熱播、奇境信息、叮當貓、得圖網絡等公司有了更強大的盟友,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公司及創業者進入其中。
從硬件到軟件,甚至內容,VR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市場膨脹的速度前所未有。高盛預測到2025年整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恐怕就連當初強烈看好VR,并篤定地認為VR將成為電腦、手機之后的下一個計算平臺的扎克伯格也沒有想到,他的預言會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就成真。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如此多資本和創業公司參與的科技浪潮。與歷次技術變革不同,這一次,借助互聯網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