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VR的爆發,2016年也被業界稱為VR元年,成為當前最熱門風口。國際上SONY、微軟、三星、谷歌等知名廠商紛紛入場,國內三大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入局VR,樂視、小米、華為、聯想、迅雷等一眾國內名企先后跟進,各類新創VR公司更是層出不窮,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產品或服務。知名機構高盛預測到2025年VR硬件營收高達1100億美元,將被廣泛應用于視頻游戲、事件直播、視頻娛樂、醫療保健、房地產、零售、教育、工程和軍事等眾多領域。
在這股VR熱潮中,只要是和VR產業有關的展會、活動、會議,都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各個組委會也樂得把VR加入,賺得眼球和人氣。不過4月13~1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中國專業視聽業界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展覽會infoComm China 2016有些例外,記者沒有發現任何關于VR的會議議程,參展廠商們也沒有刻意進行VR的宣傳。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是:VR已在AV領域好多年,稱不上是新鮮事物了。不少廠商如巴可、科視等的虛擬現實產品方案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推出,以往的infoComm上相關廠商進行過多次展示。如infoComm2012上,曼恒數字演示了“船舶結構虛擬VR裝配系統”,來賓戴上3D眼鏡,就如上到一艘船上。移動手上三維鼠標,便可在船的任何位置進行觀摩和走動。通過三維鼠標,還可以拆裝船舶上的裝配和設備。這套系統目的是在VR環境下對船舶的設計、制造、裝配、性能檢測進行可視化的虛擬仿真,使客戶在船體方案設計階段就能提前獲得逼真的對終端產品的感官體驗,降低設計與需求之間的差異,并對制造和裝配工藝過程進行充分的分析評估,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節省項目成本。infoComm2013上,科視也展示了VR技術。用戶在虛擬的3D房間中,利用感應器上的搖桿控制前進方向,在房間進行走動,隨著用戶身體轉動,3D模型也能相應改變其視角,實現逼真的效果。
AV的VR系統與如今流行VR頭盔觀看內部屏幕有所不同,它充分發揮了大屏幕的作用。系統一般會采用數臺高分辨率投影機投射出一個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的沉浸式環境,參與者處于立體投影畫面包圍的沉浸式虛擬現實環境中,借助相應虛擬現實交互設備便能夠獲得三維立體交互感受。
巴可負責虛擬現實系統的趙易時表示,AV的VR系統特點是分辨率高、色彩逼真、空間真實感強、交互性好,而這正是如今頭盔式VR所不足的地方。事實上,二者面向的用戶群體也不一樣,AV的VR更多是面向的是需要精細化視覺體現的工業級用戶,如虛擬駕駛、飛行訓練、軍事模擬、汽車和飛機設計開發、建筑通道及3D虛擬訓練器等,而后者是面向普通大眾在游戲、視頻等方面的娛樂需求。
AV的VR系統發展到今天已經相對成熟,不過從事的AV廠商并不多,一是因為對技術有一定要求,二是目標用戶群體不大,這可能也是本次infoComm展沒有熱炒VR的原因。
雖然目前頭盔式VR仍存在清晰度不夠、交互性差等不足,但隨著技術發展問題得到解決之后,是否會對AV的VR系統產生沖擊呢?也許會,不過AV廠商依然會發揮大屏幕的優勢,可在增強現實AR等方面發力。如現在無紙化趨勢明顯,屏幕會越來越多,觀眾在看大屏幕上的某些內容時,會觸發交互點,虛擬的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感知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