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網射頻研究人員稱他們在8英里以上距離使用毫米波技術實現20Gb/s的數據率。臉譜網連通實驗室的Abhishek Tiwari表示,RF團隊最近使用定制部件和105W直流電源在發射和接收端達到2GHz帶寬上20Gb/s的目標。
Tiwari說:“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驗證的能力是同時流式傳輸約1000個UHD視頻的足夠數據。”

毫米波技術用于30-300GHz的極高頻,為寬帶和蜂窩網絡的下一個前沿領域。臉譜網正在試驗毫米波技術,意圖在無傳統基礎設施和可靠電源的地區提供連接。
此20Gb/s數據率是在臉譜網位于洛杉磯伍德蘭丘陵地區的實驗室屋頂到馬里布山頂之間的毫米波鏈路(13.2km)實現的。每個地點裝配了支持100Mb/s-3Gb/s數據率的E波段設備(視氣象條件而定)。
系統設備包括平衡混頻器、倍頻器、隔離器;具有一個10倍發射功率的E波段現成發射器的定制發射機,以及定制的偏振器、換能器和RF部件(據說有現成RF通信系統兩倍以上帶寬)。
為了保持功耗可控,該團隊開發了使用許多較小、更高效的放大器(而不是一個大的、低效率放大器)的后放大頻譜復用。在發送端使用了一面2英尺拋物面天線,接收端則使用了一面4英尺天線。四英尺天線的3dB波瓣寬度約0.2°,為實現20Gb/s,要求精確度在0.07度以內。
用太陽進行校準,產生一種將支持全世界安裝的算法。利用錐形掃描進一步實現高精度瞄準。
臉譜網最終將使用毫米波鏈路連接一批太陽能供電的無人機,提供地面上60英里大范圍地區的寬帶覆蓋(數據率超過30Gb/s)。
該課題需要克服重大技術挑戰,如毫米波放大器的反向功率效率比、拋物面天線的非氣動特性和大氣濕度。
他說,具體地說,雨水和濕度可導致地面毫米波鏈路有非常高的衰減,嚴重損害它們的可用性。
臉譜網目前正在塞斯納飛行基地20000英尺高空飛行測試其第一代空對地20Gb/s鏈路。下一代毫米波鏈路將支持40Gb/s,準備在2017年初進行飛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