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16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按面積計算出貨量力爭達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產業總體規模超過3000億元。可以說,平板顯示是我國電子產業最先能達到‘制造強國’的產業。”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北京2016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透露,“顯示屏作為顯示產業的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得到飛速發展,生產線從7條增長到22條,市場占有率也從3%左右上升到22%,32英寸液晶面板市場占有率也從0提升到40%……”
歐陽鐘燦介紹,如今國內液晶顯示方面不斷突破,分辨率從高清向全高清、4K、8K演進,去年京東方10.5代線帶動了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配套產業發展,我國液晶技術全面突破,改變了少屏局面。
雖然近年來國內顯示產業取得飛躍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當前顯示產業正面臨兩大關鍵挑戰,一是顯示技術的創新如何進一步滿足乃至拉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二是顯示產品應用創新能否進一步拓展到各個細分行業和領域,真正實現顯示無處不在。”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在論壇致辭時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王威偉認為,目前國內顯示產業發展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我國顯示產業70%的關鍵材料仍大量依賴進口,90%的設備尚不能完全自主開發,關鍵材料和核心設備已成為制約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瓶頸。二是產業結構亟待調整。我國面板出貨面積占全球的22%,但銷售收入僅占全球的13%,產品附加值低。三是存在盲目投資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