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廠商都在奔向LCD、OLED、小間距LED的懷抱時,一些廠商已經開始MicroLED的布局。MicroLED全稱為MicroLEDDisplay,中文名為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被認為是有可能顛覆產業的新一代顯示技術。
MicroLED是什么鬼?
MicroLED是將LED微縮化和矩陣化的技術,可在一個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陣列。也就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與陣列化,使其體積約為目前主流LED大小的1%,每一個像素都能定址、單獨驅動發光,將像素點的距離由原本的毫米級降到微米級。MicroLED目前業界水平大約在10μm,未來長期目標是3μm以下。

與LCD相比,MicroLED具有自發光、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對比度、反應速度快、超省電、壽命較長的優勢。與同樣是自發光顯示的OLED相較,亮度比其高30倍,且分辨率可達1,500PPI(像素密度),相當于AppleWatch采用OLED面板達到300PPI的5倍之多,功耗僅為OLED的50%、且壽命較長,材料也不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相對穩定,并能避免產生殘影現象。
提前布局
MicroLED的優勢使其可以廣泛應用在智能穿戴設備、頭戴式顯示器、手機、顯示器、數字告示、TV等眾多領域,潛力巨大。因此很多廠商進行了提前布局。
如日亞化學早在十年前就開始關注和研發MicroLED,如今已準備加速推動MicroLED的商品化,希望在2年內左右時間應用到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屏上。手機巨頭蘋果為了不過于依賴面板廠,2014年5月收購了MicroLED顯示技術公司LuxVue,取得了MicroLED領域的技術主導權,隨著技術和市場的進一步成熟,蘋果有望在AppleWatch與iPhone上采用MicroLED技術。索尼在2012年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首次前瞻性的展示了CrystalLEDDisplay電視。時隔四年后的2016年6月更推出拼接顯示屏幕CLEDIS(CrystalLEDIntegratedStructure),純正色彩、無縫拼接等特性,帶來相當良好的視覺效果,2017年會正式供貨。雖然索尼并不認為CrystalLEDDisplay和CLEDIS就是MicroLED,但技術原理上確實如此,所以業內也把索尼列為MicroLED陣營重要一員。此外三星、LG、夏普等大廠對MicroLED也一直在積極關注。
從地區分布來看,目前臺灣地區對于MicroLED的發展是最為看好和最為活躍的。2016年11月23日臺灣工研院聯合20多家廠商成立了“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ConsortiumforintelligentMicro-assemblysystem,CIMS),著力發展MicroLED產業。臺廠如LED廠晶電、隆達;面板雙虎友達、群創等均加入其中。臺灣工研院希望通過鏈接顯示、LED、半導體以及系統整合廠商,共同建立跨領域產業交流平臺,推動MicroLED的產業化發展。臺灣工研院稱2017年MicroLED相關產品會陸續問世。
限制因素
雖然目前MicroLED進入廠商和研發投入逐年增多,技術上獲得突破的好消息也不斷傳來,但是真正規模商業應用普及依然有很多困難和阻力。一是推動此項技術的廠商數量有限,難以形成強大推動力和產業轉化能力;二是核心技術如巨量轉移等仍有待突破;三是MicroLED無法做成柔性顯示,并且隨著OLED的進一步成熟,可能在成本和性能指標上喪失優勢。業內預估,隨著技術難點的攻克和多產業聯盟的推動,在未來3~5年內MicroLED將迎來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