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電影《芳華》導演馮小剛到深圳大學路演,當晚10點多傳出了電影緊急撤檔的消息。但馮小剛并沒有停下腳步。
而是進行完了9月25日的上海路演,并在24日晚10點在微博發文進行了回應。向已經購買了《芳華》預售票的觀眾道歉,同時否認了《芳華》撤檔是炒作和和預售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但并沒有給出準確解釋。于是網友和媒體紛紛猜測,一時間眾說紛紜。
猜測1:撤檔是片方炒作
最開始傳出撤檔消息時,很大一部分網友猜測這是制片方和馮小剛的一次炒作,剛好預售成績不理想,干脆躲開這個檔期。拿出的“證據”是去年《我不是潘金蓮》也玩過這么一出。
但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顯然不太了解電影的發行和宣傳環節。電影確定檔期后,發行方安排電影物料的發放,和院線、影院溝通物料的擺放,爭取影院排片,做好預售方面的工作;電影宣傳方要進行線上線下的宣傳,當下由于電影宣傳公司很多,所以一部電影的宣傳工作甚至由幾家公司共同完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不是同一家公司,路演和活動可能又是不同的公司。而具體的執行、工作進度安排,其實都是錢堆出來的,芳華開始了預售、院線給了場次、開始了路演、物料都陸續放出,開弓沒有回頭箭,電影不能如期上映,花出去的錢就等于白花了。試問片方和導演會拿這么多的宣發費用、這么多人的勞動開玩笑,只是為了炒作一個噱頭?
猜測2:內容審查
“內容審查”目前看來是最靠譜也最合理的推測。但我們能留意到,這種說法的出處并不是制片方,也不是導演馮小剛,因為馮小剛在微博里并沒有道出撤檔原因,而是表現的忌諱莫深;也不是來自于電影局,截至今日,廣電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那么“內容審查”的猜測其實是來自于廣大媒體和自媒體,甚至還有人煞有介事的給出了包括反映越南戰爭在內的五點影片修改意見。
但據說知情人透露,上周五有關部門臨時督促《芳華》撤檔,而意見最快出臺在9月26日本周二,這五點修改意見是哪里來的?只不過是某些人別有用心的猜測而已。
其實,《芳華》的臨時撤檔和審查無關,看過136分鐘的院線版,其實影片中沒有敏感的內容,戰爭戲份占比不多,并且盡量弱化敵方,更多的是展現戰爭中軍人殘酷的生存狀態。眾所周知,越戰影視作品審查的高壓線,是一定不能拍的,這一點顯然馮小剛自己也知道,所以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盡量規避了。同時,既然廣電總局給了準映許可證,就說明電影內容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給了龍標,在全國各大城市已經開展了大范圍的點映,然后再“反悔”說要重新刪減審查,這不是打自己臉,說明工作有問題嗎?
根本原因在于,《芳華》在宣傳,以及電影之后對輿論的引導上有問題,馮小剛在9月4日、9月9月22日的兩條微博都提到了越戰,還和越戰老兵合影,并且9月4日的微博至今轉發超過一百萬次,對輿論的影響,以及媒體對電影的解讀已經帶來很大的影響了。這才是電影被緊急撤檔的根本原因。
據知情人透露,是周五某相關部門約談了電影局,于是電影局出于無奈,只能通知片方臨時撤檔。所以,《芳華》的問題不在于電影本身,也不是刪哪、改哪的問題。希望發行方和導演都能低調一些,能讓電影面向觀眾,如果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真的就有可能像馮小剛微博里最后那句話說的,“再見了,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