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陌生成為習慣,當抵觸變成依賴,“融合媒體”帶來的改變,正在發生著。
當前,在已經完成建設融合媒體平臺的區域,目前基本上已經度過了初期的試用、磨合階段,開始真正進入到了發揮平臺作用的使用期,技術成果的體驗期。
在每一個融合媒體建設之初,在我們與客戶進行融合媒體系統深化設計要求的時候,我們都會憧憬一幅景象:在未來的那個建造完成的,全新的融合媒體指揮中心內,大家圍坐在一起,探討著在新的工作方式下,在媒體融合的理念下的節目制作流程和內容。我想,這是每一個建造融合媒體平臺之初,新奧特與客戶會共同開啟的一個待實現的旅程。
“長江云”——全國首個將輿論引導與意識形態管理平臺、政務信息公開與移動政務平臺、社會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務平臺三者融為一體的“政務+新聞+服務”的創新型媒體平臺。
在2017年8月的時候,我們曾經統計過長江云的一些數字:截止到當時,通過新奧特融合新聞指揮平臺,已經運行了近38萬流程實例、41萬+條新聞線索、產生了11452條選題、發生了1641次的采訪…
如果說當時,長江云還處在一個摸索階段,擺出數字體現的更多的是它已經投入使用并且系統穩定運行。那么半年后的今天,我們再談長江云,它已經完全進入到了一個標準融合媒體的運行模式當中。使用新的選題策劃、節目制作、報片發布等等流程已經成了湖北廣電人的習慣,在他們”踏”上長江云的那一刻開始,這種改變,已經發生。
其實文字的描述總會覺得沒那么直觀,讓我們直接來看下當前不到3個月的時間,平臺數字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截止至2017年10月底,通過新奧特融合新聞指揮平臺,已經運行了近50多萬流程實例、53萬+條新聞線索、產生了16222條選題、發生了2041次的采訪…
這些數字的改變,說明了很多……請隨著我們的第三方視角,來看一下我們曾經憧憬的那個場景:標準融合媒體的一天,是如何在“長江云”運行的。
“長江云”指揮中心

一朝之際在于晨,早上九點,各團隊在融合媒體指揮中心召開每天的晨會及選題會



融媒體團隊
1.選題會結束后,內容編輯人員用融合媒體平臺進行選題挑選

2.選題挑選完成,長江云新媒體編輯使用長江云指揮調度系統

3.進行稿件編輯

4.剪輯策劃

5.看稿編片

6.節目剪輯


7.中央編輯區

8.審稿審片

9.演播播報

10.演播室播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長江云”典型融合媒體工作流程的一天,我們應該可以看出,湖北“長江云”以及眾多的融合媒體使用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在潛移默化中享受著融合媒體所帶來的改變。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也逐步滲入到了他們的日常工作中,這其中帶來的效率以及傳播方式的改變和影響,不正是融合媒體所追求的嗎?
“和所有的媒體機構和參與到融合媒體項目中的同仁一樣,我們任何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機構。在面對“融合媒體”這種關乎國家媒體發展進程的事情時,追求的都不是所謂的“成功”;我們孜孜以求的,是想看看這個時代究竟會不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改變”。這是此前我們在描述湖北“長江云”時曾經提及的一句話,在今天,仿佛更加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