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亞太區通信衛星發射前瞻
2006年全球各衛星公司及機構共發射了23顆商用同步通信衛星,盡管有阿拉伯通信衛星Arabsat 4A、印度通信衛星Insat 4C及中國通訊信廣播衛星Sinosat 2發射失敗或發生技術故障,但2006年仍然是自2003年以來全球發射商用同步通信衛星最多的一年。據統計,在2006年發射成功的20顆衛星中,有9顆衛星主要服務于亞太地區。它們是:日本多功能傳輸衛星MTSAT 2(145oE)、JCSAT 5A(132oE,原名JCSAT 9)及JCSAT 3A(128oE,原名JCSAT 10)、中國Chinasat 22A(99oE)、韓國Koeasat 5(113oE)、泰國Thaicom 5(78.5oE)、哈薩克斯坦Kazsat 1(103oE)、澳大利亞Optus D1(160oE)和馬來西亞Measat 3(91.5oE)衛星。這9顆衛星中,除了12月11日發射的Measat 3衛星現在進行在軌測試外,其余8顆衛星都已投入商業服務。令業界關注的是,在泰星Thaicom 5取代Thaicom 3、日星JCSAT 3A取代JCSAT 3、韓星Koeasat 5取代Koreasat 2、澳星Optus D1取代Optus B1正式運行后,上述4顆老衛星已退役。
根據截至2006年12月15日的資訊,2007年亞太地區將發射以下十多顆商用同步通信衛星:印度Insat 4B、Insat 4CR、Insat 4D及G-Sat 4,俄羅斯Express AM33、Yamal 301及Yamal 302,中國Sinosat 3、Chinasat 6B及Chinasat 9,日本BSAT 3A及JCSAT 11,新天衛星公司NSS 8,馬來西亞Measat 1R,澳大利亞Optus D2和阿聯酋移動通信衛星Thuraya 3等。在這些新衛星中,NSS 8衛星將是2007年亞太地區發射的通信衛星中最重及轉發器最多的重型衛星,Chinasat 9和BSAT 3A是亞太地區新發射的兩顆電視直播衛星,而Thuraya 3是服務于中東及亞太地區的大型移動通鶴衛星,值得關注。
NSS 8衛星是新天衛星公司在2006年并入SES Global公司后將發射的首顆衛星,原計劃在2006年底發射,現因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推遲到2007年1月發射。該衛星選用美國波音衛星系統公司Boeing 702型衛星平臺。攜帶36個Ku波段和56個C波段轉發器,發射重量約5700公斤,在軌設計壽命16年,屆時將由海上發射公司用ZENIT 3SL火箭發射,未來在57oE軌位上服役,取代NSS 703衛星,為歐洲、中東、非洲、印度及亞洲地區提供通信和廣播電視服務。為了滿足各地區不同用戶的業務需求,NSS 8衛星設計了全球波束、半球波束及點波束多種波束。
2007年將是中國通信廣播衛星發射較頻繁的一年,將有Sinosat 3、Chinasat 6B及Chinasat 9三顆衛星升空。由鑫諾衛星通信衛星有限公司運營的Sinosat 3衛星是專門用于各地有線電視轉播等廣播電視業務的通信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公用平臺研制,攜帶10個C波段轉發器,在軌設計壽命8年,預計2007年5月由“長征三號甲”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7月在125oE軌位上投入商業服務。Chinasat 6B和Chinasat 9是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向法國阿爾卡特·阿萊尼亞宇航公司(AAS)購買的兩顆大容量、高性能的SB4000系列通信廣播衛星,發射重量約4.5~4.6噸,在軌使用壽命均為15年。其中,Chinasat 6B選用AAS公司SB4000C2型衛星平臺,衛星總功率8.7Kw,攜帶38個C波段轉發器,覆蓋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和大洋洲,未來可為用戶傳送300套電視節目;Chinasat 9衛星選用SB4100系列衛星平臺,攜帶22個Ku波段轉發器,衛星總功率10KW(壽命末期)。在2006年10月底Sinosat 2衛星升空后出現技術故障的新情況下,Chinasat 9衛星已成為中國首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系統的首顆直播衛星。據稱,Chinasat 6B和Chinasat 9衛星預計2007年下半年先后由“長征三號乙”火箭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將分別在115.5oE軌位和92.2oE軌位上股役,主要服務于中國廣播電視業務市場。
印度2007年將發射多顆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研制的通信衛星。其中印度新一代通信衛星Insat 4B預計在2月由歐洲Ariane 5型火箭發射,它與2005年12月升空的Insat 4A衛星可謂是“雙胞胎”,發射重量約3080公斤,在軌設計壽命12年,衛星總功率5.5KW,攜帶12個Ku波段和12個C波段轉發器,未來將在93.5o軌位上服役,其Ku波段用于國內DTH電視業務,C波段將為印度、東南亞及中東提供通信和廣播電視服務。攜帶12個Ku波段轉發器的Insat 4CR衛星是2006年7月發射失敗的Insat 4C衛星的后續星,預計7月由印度GSLV火箭發射,也將用于DTH電視業務。印度另一顆C波段衛星Insat 4D及實驗通信衛星G-sat 4也將在2007年中期或稍后用GSLV火箭發射。
根據新制訂的俄羅斯聯邦國家空間通信計劃,俄羅斯將在2015年前陸續發射Espress AM33/AM44、Express MD1/MD2等多顆新型通信衛星,其中由俄羅斯衛星通信公司(RSCC)運營的Express AM33衛星將在9月由Proton-K火箭發射,它將成為2006年3月29日突遭撞擊而失靈的Express AM11衛星的后續衛星,未來在96.5oE軌位上服役。另兩顆由俄羅斯JSC Gascom公司運營的Yamal 301/302衛星也將在第4季由Proton-K火箭發射升空,未來分別在90oE及55oE軌位上運行,為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提供通信和廣播電視服務。
日本2007年將發射電視直播衛星BSAT 3A和高功率通信衛星JCSAT 11。BSAT 3A衛星是日本廣播衛星系統公司(B-SAT)新一代BSAT 3系列的首顆直播衛星,選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A2100A型衛星平臺,總功率1.8KW,攜帶8個TWTA輸出功率130W的Ku波段轉發器,在軌設計壽命13年,預計在第2季由歐洲Ariane 5型火箭發射,未來在110oE軌位上服役,為日本電視家庭提供BS衛星直播數字電視服務。而JCSAT 11衛星也選用洛·馬公司A2100AX型衛星平臺,攜帶大功率Ku波段及中等功率C波段轉發器,預計8月由俄羅斯Proton-M火箭發射,升空后將作為日本JSAT公司的JCSAT衛星系列中其他衛星的備份星。
鑫諾二號直播衛星未能啟用
11月下旬,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2006年10月29日成功發射的鑫諾二號衛星(Sinosat 2),由于定點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致使太陽能帆板二次展開和通信天線展天未能完成,衛星無法提供通信廣播傳輸服務。”
Sinosat 2衛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中國首顆電視直播衛星,也是采用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四號”公用平臺的首發衛星。該衛星發射重5100公斤,衛星總功率10.5KW,攜帶22個Ku波段轉發器,在軌設計壽命15年。Sinosat 2衛星于北京時間10月29日凌晨搭乘“長征三號乙”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但衛星在定點過程中卻出乎意料之外出現技術故障,現保持在92.2oE預定軌位附近,而排除故障、投入正常運行的可能性似乎不大,這不能不使期盼早日啟動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業務的我國衛星產業界、廣播電視界以及廣大電視家庭感到失望。
然而,航天發射及在軌運行的高風險是衛星運營業的行業特點之一,中外衛星通信公司概莫能外。尤其對于首發衛星及首發運載火箭來說,其發射失敗的風險就更大。我國研制和發射通信衛星20多年來就遭遇過多次失敗。“長征三號”火箭于1984年1月29日首次發射我國首顆試驗通信衛星遭受失敗,但在4月8日終于成功發射了“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1994年11月30日由“長征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的首顆“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升空后由于出現故障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導致衛星無法啟用。直到1997年5月12日,“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即“中星六號”)才由“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成功。1996年2月15日,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的“長征三號乙”火箭,首次發射國際708衛星(Intelsat 708)時發生故障,致使星箭俱毀。而在2006年,全球除了有包括Sinosat 2在內的3顆商用同步通信衛星發射失敗或衛星出現故障外,還有5顆在軌通信衛星遭遇突然的異常。這5顆衛星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