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和平導演、徐克監制的電影《奇門遁甲》上映不到一周,但豆瓣評分已經跌至4.9分不及格,有超過60%的觀眾打出了三星和二星,還有超過20%的觀眾給出一星差評。但是,電影真的有這么差嗎?其實如果知道電影這五個幕后秘密,很可能會對電影有所改觀。
秘密1:為何兩部奇門遁甲時間跨度35年
很多人都知道袁和平在1982年帶領袁家班拍過一版《奇門遁甲》,這一版廣受好評,豆瓣評分7.8,不但編劇是袁和平和眾兄弟一起集思廣益,主演也還有袁日初、袁祥仁、袁振洋等人。但時光境遷、物是人非,如果今天這版《奇門遁甲》袁和平再能召集眾兄弟一起該有多好!不過這顯然沒有辦法實現了,袁和平的兄弟們,有去世的,有出家的,顯然不可能再重頭來過。
其實當年《奇門遁甲》拍完之后,袁和平自己對這個題材也念念不忘,制片人魏君子也數次建議袁和平能重拍這個題材。禁不住大家的軟磨硬泡,袁和平最后放話,只要相關審查部門能通過“奇門遁甲”這個片名,他就愿意當導演再拍一部!所以從寫劇本、提交廣電審查,耗時很久,最后終于通過,才有了今天這部《奇門遁甲》,當然,為了迎合當下觀眾對畫面的審美,當年那些壇壇罐罐、燒紙舞劍的小伎倆已經不能滿足觀眾對畫面的感官要求,所以徐克對故事做了很大的改動。
秘密2:奇門遁甲概念的延續
雖然有了完全不同的故事和人物,但袁和平不忘初衷,故事始終還是圍繞“奇門遁甲”四字展開。那么“奇門遁甲”這霸氣的四個字到底什么意思,又有何含義?可能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實《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漢族術語著作,被稱為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因為它可上知天時,下察地理,平觀人事。古時多用于排兵布陣,比如諸葛亮的借東風、空城計等。到了電影里,奇門和遁甲是分開的,奇門被解釋為時辰方位,用以趨吉避兇,而術數中的“奇”指乙、丙、丁三奇,門則指的開、休、生、傷、杜、景、死、驚八門。所以影片中的霧隱門的命名也是有學問的,是奇門術的傳承。
秘密3:徐克念念不忘武俠
雖然《奇門遁甲》看起來是一個打外星人的奇幻故事,但徐克的電影里怎么少得了武俠呢?這就需要觀眾對武俠知識的了解以及細細的琢磨。細品片中角色,其實整個霧隱門都富有俠義精神,而李治廷飾演的小捕快刀宜長也一樣,為了幫助大家,斷手斷腳也在所不惜。另外大鵬飾演的諸葛青云,在影片中戲份很多,他也承擔了出去找掌門的艱巨任務,這個看起來嬉皮笑臉,但遇事兒絕不含糊的人,其實名字大有深意,諸葛青云本是臺灣武俠四大家之一,曾續寫過金庸的《笑傲江湖》,并且他的小說也極具魔幻、奇異的色彩,所以在這部電影里,徐克用這個特別的方式向他致敬。

其實電影就像導演自己的孩子,每個導演拍的電影都希望好看,能得到觀眾的認可,袁和平和徐克也不例外。但是,電影的創作是一個復雜的流程,特別有了特效之后,更變成了一個復雜的工業制造過程,簡單來說有寫劇本、找演員、定檔期、定片場、搭場景,這一切都準備好之后,首先就要確定特效的占比并要細化到每一個鏡頭里,于是在現場拍攝的時候演員站位、表演都不能錯,不然就會影響特效的呈現,素材拍完之后還要經過剪輯、調色和后期特效制作,很難保證導演想要的電影,就能得到最終的呈現。《奇門遁甲》有很多不足,但也是袁和平和徐克為華語電影做的嘗試,我們要對這種試錯保持寬容的態度,這樣我們的電影工業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