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快演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 益與媒體深度融合。廣電行業這些年一直在積極探索和推進廣播影視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 在CCBN2018上,重點展示了5方面的創新成果。

一.4K超高清電視
CCBN2018在顯著位置展示了4K超高清電視推進情況,特別是中央電視臺、廣東廣電網絡在4K超高清電視制播、傳輸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中央電視臺的4K超高清頻道將于2018年10月1日開播。央視4K超高清電視的主要技術指標為,分辨率為3840X2160,幀率為50P,圖像量化bit為10bit,具備HDR高動態范圍,色域為ST2020,聲音為5.1環繞聲和三維聲。

2017年12月23日,廣東廣電網絡播出全國首個4K試播頻道——廣東影視4K超高清頻道,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向用戶提供4K直播、點播服務。

廣東廣電網絡已啟動新一輪數字家庭行動,正努力建設以家庭智能網關為核心的超高清數字家庭網絡。同時,建設以4K超高清視頻、下一代互聯網、有線無線融合網絡應用為標志的新數字家庭示范區,以實際行動推動4K電視網絡應用和產業發展,抓住4K契機推動轉型升級。
二.向網絡+平臺的轉型轉型
智慧廣電既是國家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電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廣播電視融合覆蓋網研究一直是廣電的重要創新項目。在智能機頂盒、高性能同軸帶接入技術(HINOC)等關?技術展區人們紛紛向工作人員咨詢。這些靈活的產品和技術方案,可滿足多種應用場景。此次參展的智能機頂盒、遙控器可支持藍牙和紅外的遙控實現方式,可實現遙控器全向操作,不受指向性影響;可連接各類智能外設,譬如個人穿戴設備、健康管理設備、智能家居等;還能采用語音+體感的操控方式進行操作。

貴廣網絡的智慧廣電探索在CCBN引起了廣泛關注。貴廣網絡對于智慧廣電的探索,貴廣網絡建設智慧廣電的思路可以概括為構建“一云、雙網、三用”的智慧廣電新體系,推動智慧廣電與智慧社會建設的全面融合發展。
從技術層面看,智慧廣電要以智能化的下一代廣電網絡為基礎,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新興的技術,構建泛在的智慧廣電的技術生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社會生活的深度融合。從應用層面看,智慧廣電通過對廣電行業資源的統籌利用,不斷地創新服務業態和方式,為個人、家庭、社會各界提供智慧服務,不斷地拓展民用、政用、商用服務領域,促進廣電與各行業的深度的融合,打造泛在的智慧廣電產業生態,推動全社會智慧化可持續地發展。

三.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3.0
CCBN2018還展示了TVoS3.0的技術演進、融合業務創新支撐能力以及應用示范。主要介紹了TV0S 3.0的技術演進、融合業務創新支撐能力以及應用示范。包括基于硬件安全層級的超高清業務與內容保護、TV0S云視頻游戲和云視頻VR展示、TV0S人機交互等。TV0S 3.0已經和人工智能相結合,通過智能語音替代復雜的按鍵操作,給用戶帶來了便捷的操作體驗。

四.2020年將初步建成全國應急廣播體系
CCBN2018展示了國家應急廣播中心在新媒體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和應用上的創新與實踐,包括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放系統,以及為此建立的網站和APP。建立了重大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發布平臺,開設了尋人、求助板塊提供應急服務。
在3月21日召開的2018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18)公共服務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孫蘇川、國家應急廣播中心主任高南軍與來自企業的代表就聚焦應急廣播發展這一主題分享了各自的見解。

“基于廣播電視傳播覆蓋體系向公眾發布應急信息是世界公認的有效手段。”孫蘇川介紹,美國、日本、英國等國都已經把廣播電視作為政府應急系統中的重要信息傳播通道。美國于1963年開始建設的緊急告警系統(EAS)、日本于1985年開始建設的災害緊急警報系統(EWBS),均向公眾提供緊急告警服務。
據介紹,我國在衛星直播系統、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海上應急廣播系統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四川、內蒙古等10余個省(區、市)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應急廣播系統試點建設。我國應急廣播體系與廣播電視體制相適配,分四級建設。目前,應急廣播技術標準體系表已經擬定并完善,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的編制工作也已經基本完成。
高南軍介紹,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成中央、省、市、縣四級信息共享、分級負責、反應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同時他還提到,應急廣播不僅僅局限于災害發生之后作出通報,國家應急廣播的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系統2017年全年累計收錄了全國水利、氣象等各類應急信息60萬余條,地震速報500余條,相關媒體信息4萬余條,目前,系統已與四川、河北、江西等9個省級應急廣播相關系統完成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