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電體制改革少了集團化的轟轟烈烈,好像廣電改革有一點沉寂,實際上,廣電體制機制改革更加務實、更加低調。筆者總結廣電體制機制改革有如下四點初步結論:
一是積極穩妥推進廣電管辦分離改革,但隸屬關系不能改變。多年來廣電形成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管辦不分的體制。1998年隨著中央推行黨政機關與所辦企業、經濟實體脫鉤的改革決定,廣電行政部門已將所屬企業脫鉤,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2001年中辦下發文件推動廣電集團化改革,中編辦批準組建中國廣播影視集團,由國家廣電總局黨組代管。由于集團化的基礎是企業化,而廣電領域的電臺、電視臺又不能企業化,2005年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電臺、電視臺實行事業體制,這從文件上總結了廣電集團化改革措施。并且,中央領導和國家廣電總局領導多次強調不再審批成立事業性質的廣電集團,國家廣電總局在2005年處理了中國廣播影視集團的遺留問題,如何處理地方的十幾家廣電集團問題,又擺在了廣電部門面前。實際上,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是中央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是廣電自身快速持續發展的需要。國家廣電總局處理中國廣播影視集團遺留問題,就是要減少管理層次,提高辦事效率,形成“局”直接管“臺”的體制。所謂管辦分開,就是“局”和“臺”在職能、機構、人事、財務等方面分開,“局”負責管、“臺”負責辦,機構分設、財務分設、領導干部不交叉任職,但是隸屬關系沒有改變,減少相互扯皮。國家廣電總局與中央三臺這種管辦分開的體制,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目前,一些地方推動管辦分離,不是在職能分開上下功夫,而重點在改變隸屬關系,這違背了《廣播電視管理條例》中由廣電行政部門設臺的規定,增加了黨委宣傳部的業務領導和工作協調難度,增加了廣電局對本級廣播電視臺與下級廣電部門的管理難度、也增加了廣播電視臺爭取有關部門支持的難度。近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規范電臺、電視臺合并的文件中明確要求:兩臺合并后不得增加管理層次,機構不得升級,隸屬關系不得改變。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廣電節目“制播分離”改革,但新聞類、時政類節目不能制播分離。對于“制播分離”的改革,曾經有不同的認識。
2005年《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規定》對制播分離進行了明確規范,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的音樂、科技、體育、娛樂方面的節目制作企業,在國有資本控股的情況下,非公有資本可以投資參股。這就是說音樂、科技、體育、娛樂方面的節目可以制播分離。實際上,目前許多電臺、電視臺已將部分節目欄目交由制片人承包或者轉包給有關公司制作,然后送回電臺、電視臺審查播出。推動制播分離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各方面的資金、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節目制作產業的繁榮。由于新聞類、時政類節目直接影響輿論導向,電臺、電視臺必須牢牢把握這類節目的制作權、播出權,目前這類節目在我國不搞制播分離。
三是積極穩妥推進頻道(頻率)專業化改革,但不能企業化、公司化。頻道(頻率)專業化是我國電臺、電視臺內部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主要做法包括:(1)打造專業化的頻道(頻率)品牌,推動節目頻道(頻率)精品化、品牌化發展。目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自己的九個頻率分別改為中國之聲、經濟之聲、音樂之聲、都市之聲、中華之聲、神州之聲、華夏之聲、民族之聲和文藝之聲。中央電視臺已將自己的十六個頻道分別改為綜合頻道、經濟頻道、綜藝頻道、國際頻道、體育頻道、電影頻道、少兒軍事農業頻道、電視劇頻道、英語頻道、科教頻道、戲曲頻道、社會與法頻道、新聞頻道、少兒頻道、音樂頻道、西班牙與法語頻道。各地方衛視也在專業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如湖南衛視力推快樂品牌,上海東方衛視力推財經品牌等。但是許多電臺、電視臺的頻道(頻率)存在著同質化的問題。(2)推行廣播電視頻道(頻率)總監負責制,減少內部管理層次,由過去的五級架構[臺長(副臺長、副總編)→中心主任(副主任)→部門主任(副主任)→科組負責人→欄目制片人],改為現在的三級架構[臺長(副臺長、副總編)→頻道(頻率)總監(副總監)→欄目制片人],有利于扁平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由頻道(頻率)總監直接向臺長(副臺長)負責,頻道(頻率)總監下面一般設有節目總監、運營總監和行政總監,分工負責。我國廣播電視頻道(頻率)屬于國家資源,特許電臺、電視臺運營,中央文件要求電臺、電視臺實行事業體制,意味著其運營的頻道(頻率)也實行事業體制,因此,廣電總局多次強調未經批準,不得出租轉讓播出時段,廣播電視頻道(頻率)不得公司化、企業化。電臺、電視臺改革的重點在于: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深化內部人事、財務、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改進服務,提高水平。
四是積極穩妥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和網絡整合,但不能剝奪用戶的選擇權、不能剝奪物權人的合法權益。數字化和網絡整合是有線電視改革發展的重點。數字化整體轉換并不是強制轉換,必須與用戶協商,簽訂有線數字電視服務協議;沒有簽訂協議,不能強行停播模擬信號;同時必須保留部分模擬頻道轉播中央、省和當地的主要節目,供沒有機頂盒的用戶收看,確保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網絡整合并不是行政整合,必須按照物權法、公司法等法律規定,與各地有線網絡公司進行協商,合理調整利益,合理配置機構,不能剝奪有線網絡經營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