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同志們:
一年一度的北京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BIRTV)就要開幕了,我代表國家廣電總局和王太華同志表示熱烈祝賀!今年是BIRTV展覽會創辦20周年。20年來,BIRTV展覽會已從不知名的小型展覽會,發展到現在的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性的廣播影視行業盛會,BIRTV的參展規模越來越大,參展廠商越來越多,參展內容越來越豐富,參展設備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提供的參展服務越來越專業。BIRTV為國際廠商進入我國市場、為我國民族工業走向世界,打開了交流合作的窗口,搭建了展示新成果的舞臺,是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的重要內容和亮點。BIRTV見證了我國廣播影視蓬勃發展的歷史,推動了我國廣播影視的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為我國廣播影視事業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代表國家廣電總局和王太華同志對BIRTV的組織者、對前來參展的各位廠商代表、各位同行以及關心支持我國廣播影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謝!希望BIRTV組委會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贏得更多的設備廠商和有識之士投身到我國廣播影視發展中來,為我國廣播影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戰略思想,為我們做好廣播影視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明確了工作的根本指針。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王太華同志明確提出新時期廣播影視工作要努力做到“七個適應”,明確要求我們對如何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利用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網絡技術來推動廣播影視繁榮發展等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思考。在這里,我談兩點意見。
一. 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形勢,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和事業發展中去
經過建國以來幾代人的艱苦創業,我國廣播影視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機構2442個、播出機構2543個,其中,廣播電臺266個、電視臺294個、廣播電視臺1937個、教育電視臺46個,開辦的節目有3750套(廣播節目2462套、電視節目1288套)。去年生產的電影故事片330部、電視劇13847部集、影視動畫片8萬分鐘。目前全國有衛星上行站34座、衛星收轉站1500萬座、微波站2749座、發射臺和轉播臺6.6萬座、有線電視網絡300萬公里、有線電視用戶1.43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1600萬,我國廣播電視的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超過95%、96%,收音機、電視機社會擁有量分別超過5億臺、4億臺。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廣播影視大國。
當前,我國廣播影視發展面臨著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和關心廣播影視,提出了許多指導性、針對性很強的指示要求,明確了發展的方向,為我國廣播影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強烈,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成為新特點,這為我國廣播影視發展提供了永恒的動力源泉。三是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數字、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使廣播影視系統正全面從模擬向數字轉換。從臺內節目制作到有線、地面、衛星傳輸,再到家庭接收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數字化升級換代,廣播電視業務服務正從標清向高清,從單聲道向立體聲和環繞聲,從固定、單向、單一的服務方式向移動、交互、多功能的服務方式轉變。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提升廣播影視傳統媒體、發展新興媒體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四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為我國廣播影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機制條件。
我國廣播影視正處于發展的歷史最好時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數量規模龐大。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廣播影視網,廣播電視用戶數和電視機、收音機社會擁有量居世界首位。二是公共服務得到加強。國家實施的西新工程、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使農村和邊遠地區人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難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三是廣播電視數字化轉換進展加快,新型服務不斷開拓。隨著數字化的推進,新型廣播電視業務層出不窮,如交互電視、視頻點播、海量信息服務、車載移動電視、手持終端移動多媒體廣播等。特別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模式,使城市家家戶戶的電視機變成了多媒體信息終端,使單一的廣播電視服務變成了城市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撐平臺。四是盈利模式逐漸多元。廣播影視除了傳統的廣告收益、收視維護費外,又拓展了付費電視、網絡增值業務等新的收入增長點,產業空間不斷擴展。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廣播影視發展極不平衡,廣播影視的城鄉差距很大、東中西部地區差異很大,城市之間有線數字電視發展不平衡,安全播出存在薄弱環節,還不能完全適應中央提出的確保安全播出、確保政令暢通、確保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此,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共建共享的原則,自覺依靠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進一步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占發展先機,贏得發展優勢,使廣播影視又好又快發展,使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惠及城鄉千家萬戶,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基本視聽權益,使廣播影視的新型服務進入千家萬戶,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 要積極構建“三個體系”,努力推動我國廣播影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新時期新階段,廣播影視面臨著新任務和新要求。在推進廣播影視發展中,要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堅持四個原則:一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公益性事業與經營性產業同步協調發展的原則,二是堅定不移地堅持采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媒體、采用高新技術發展新興媒體的原則,三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安全防范與日常管理相結合、確保安全播出的原則,四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內容建設與載體建設并重并舉的原則。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深深感到,確保導向正確、確保安全播出、確保公共服務,是我國廣播電視的立業之本;堅持科技創新、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合作共贏、堅持發揮系統優勢,是我國廣播電視的發展之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廣播影視發展主要有三項任務。
(一)構建廣播電視安全播出體系,確保廣播電視安全傳輸。
確保十七大安全播出是今年全國廣電系統的頭等大事。為了進一步提高衛星廣播電視傳輸質量,進一步方便廣大用戶接收,目前全國廣電系統正在抓緊實施衛星傳輸調整工作,把原來用6顆衛星傳輸的境內衛星廣播電視節目轉到鑫諾3號和中星6B兩顆衛星上來。全國衛星接收設施超過1500萬個,要在8月1日到8月31日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轉星調整任務。這些衛星接收設施分布在全國各地、系統內外,這次轉星調整涉及到社會各方面,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收視權益,是建國以來廣電傳輸系統最大的一次調整,是構建安全播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十七大安全播出的重要基礎。我們各級廣電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團結協作,形成合力,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轉星調整任務。要積極利用高新技術,加強安全播出的基礎設施建設,下決心徹底解決電力等配套設施的安全隱患問題。要加強隊伍建設,切實加強播出一線人員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質的培訓,全面提高一線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應急處理能力。要以確保十七大安全播出為契機,基本完成安全播出體系建設,使安全播出工作上一個大的臺階。
總之,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視的生命和根本要求,是廣電部門的重要政治任務。我們各級廣電部門要時刻警醒,充分認識安全播出在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國家信息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把安全播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構建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視聽權益。
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6〕79號),對加快實施村村通工程、構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做了全面部署。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廣電總局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電影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7〕38號),對加快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立農村電影公共服務長效機制做了全面部署。這兩個文件的下發,標志著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已從部門行為、工程建設提升為政府行為、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新階段,是新時期構建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的綱領性文件。
1.構建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要繼續抓緊實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
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都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和基礎工程,都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村村通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一號工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20戶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