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梁樂民導演,王丹妮、古天樂、楊千嬅主演的電影《梅艷芳》全國上映。電影從梅艷芳4歲登臺開始,到最后“經典金曲演唱會”上和觀眾告別,講述了梅艷芳短暫又燦爛的一生。

電影創作耗時六年半,忠實還原了梅艷芳身上發生的故事,劇本扎實、鏡頭細膩、演員表演可圈可點,電影中還精準還原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千禧年后,香港不同年代的城市變化和人們的精神面貌,荔園游樂場、利舞臺等重要場景也在電影中得以重現,制作非常用心。
但更能打動觀眾的是,電影一方面通過王丹妮的演繹和大量真實素材,讓梅艷芳再次出現在大銀幕上,每一場梅姐出現的戲份、響起她的歌聲,都讓人忍不住飆淚;

另一方面,透過梅艷芳起起落落的一生,電影將梅艷芳的豪爽仗義、堅忍不拔,以及香港演藝圈前輩提攜后輩的精神內核悉數表現出來,讓觀眾收獲共鳴和感動。

電影創作不易,作為傳記電影,《梅艷芳》的拍攝更難,在此之前,監制江志強,主演王丹妮、楊千嬅到深圳路演,借此機會我們給三位主創做了專訪,他們暢談了歷時六年半的幕后創作。

耗時六年半,劇本創作太艱辛
電影《梅艷芳》由安樂影業出品,安樂總裁江志強是資深電影人,在影壇打拼多年,近年來推出過《捉妖記》《寒戰》系列等電影。他和梅艷芳沒有合作過,但兩個人有一段不得不提的緣分。

2003年張藝謀籌備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通過老朋友江志強聯系梅艷芳,想邀請她出演其中一個角色。但當時梅艷芳已經確診癌癥,最終沒能參演,但張藝謀和江志強一直將這個角色給她留著,直到梅艷芳去世。這是個誰都無法避免的遺憾,但重情重義的江志強始終將和梅艷芳合作的承諾記在心里,于是拍攝梅艷芳的傳記電影就成了他兌現承諾的心愿。
那為什么等了這么多年電影才問世?采訪中江志強坦言,早在2009年他就嘗試啟動電影,當時找了兩個不同的編劇,都因為難度太大沒能完成,而且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演員出演梅艷芳。

到了2015年,江志強和導演梁樂民合作了兩部電影,他發現梁樂民是個很出色的編劇,并且做事專注,拍電影不求快、也不追求高票房,是拍攝《梅艷芳》的最佳人選。面對這個項目,梁樂民也投入自己的感情,他甚至連劇本創作的費用都沒收,并承諾江志強一定會拍好。
但劇本創作比預想中的更難。

江志強想要呈現的不是媒體眼中的梅艷芳,劇本創作初期,需要將梅艷芳4歲到40歲的一生詳細記錄。為此他找了很多梅艷芳的親密朋友,讓他們講述有關梅艷芳的點點滴滴,這個過程很困難,甚至會碰到不理解,認為是在消費梅艷芳賺錢,這個過程就耗時兩年半。
劇本寫好后接下來就是找演員。從一開始,江志強和導演梁樂民就明確要用新人,有知名度的演員都有固定形象,肯定不合適。但找新人更難,要全國范圍海選,有了數個人選之后,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去觀察是否合適,就這樣一輪一輪篩選,最終確定了王丹妮。用江志強的話來說,找到王丹妮是緣分,不但和梅艷芳個性相近,氣質也很像,同時也足夠努力。

面試用了半年,入選后哭了兩天兩夜
電影中王丹妮對梅艷芳的演繹神形兼備,動作、表情和情緒的拿捏都非常到位,梅艷芳被譽為“百變天后”,王丹妮穿上那些相同的服裝登上舞臺也毫不露怯,她確實是飾演梅艷芳的最佳人選,這背后是超過一年時間的選拔過程和艱苦訓練。
采訪中王丹妮透露,前期的面試過程就耗時半年,一直從事模特工作的王丹妮從未想過演戲,第一次面試只是唱了兩首歌和表演了一場文戲,接著過了一個月左右才開始第二輪面試,后面她才知道是電影《梅艷芳》的選拔。

最后一次面試,王丹妮穿上婚紗,唱了那首《夕陽之歌》,到這里她還覺得自己是在陪跑。又過了兩三個星期,王丹妮接到電話,確認由她出演梅艷芳,王丹妮說:“當時我就覺得壓力從天而降,我很害怕,只有驚沒有喜,我真的逃去了泰國,哭了兩天兩夜,害怕的不能待在香港。”
平復心情、理清思緒之后,王丹妮覺得這是一個緣分,也是一個使命,于是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特訓,這才有了大銀幕上的梅艷芳。

楊千嬅追憶梅艷芳:她是很樂觀的人
梅艷芳一生坎坷,感情上不如意,又因癌癥過早離開人世。但電影并沒有以悲傷為底色,而是著力呈現梅艷芳積極樂觀、光輝燦爛的一面。江志強表示把梅姐很苦的一面“賣弄”出來,在他的印象中,梅艷芳是一個很樂觀的人,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事業高峰。

楊千嬅和梅艷芳同屬華星唱片公司,兩個人交集甚多,還一同演唱過歌曲。采訪中楊千嬅追憶梅艷芳,分享了兩個人之間讓她難忘的往事。
楊千嬅表示,有一年她和梅艷芳一起看另外一個女歌手的演唱會,在現場兩個人拋開工作閑聊,楊千嬅發現梅艷芳原來是個很幽默的人,兩個人聊各自的生活,梅艷芳提點了她很多,那些話她至今都記得。梅艷芳的樂觀、堅強,以及對事業、對舞臺的負責,是演藝圈所有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