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用力?嗯?轻一点原神宵宫,尿口扩张videos,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爆乳接种 ,荡公乱妇HD电影中文字幕


微博

QQ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2022-02-23 韓強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隨著東京奧運會下帷幕,現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已經日益臨近了。東京奧運會被喻為“數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屆奧運會”,而北京冬奧會將致力于成為史上“最具科技驅動力”的奧運會。無論是主轉播機構還是各個持權轉播商,都將在成熟的轉播體系之上探索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讓全球觀眾更好地領略北京冬奧會比賽的盛況。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利用最新的媒體技術進行賽事轉播,對于奧運會持權轉播商來說,轉播技術資源的規劃和配置是籌備工作的重點,也是賽時轉播系統運行的基礎。充分利用OBS提供的各種新媒體技術服務,豐富轉播報道的形態和內容更是轉播技術資源規劃和籌備工作的核心。本文介紹一下北京冬奧會的國際公共信號制作標準、新技術新服務,以及北京冬奧會轉播資源規劃和科技冬奧與轉播創新的有關情況。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一、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事規模

  作為唯一的雙奧之城,北京曾經成功舉辦了無與倫比的2008年夏季奧運會,2022年即將舉辦第24屆冬季奧運會。第24屆冬奧會將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舉行,冬殘奧會將在3月4日至13日舉行。這是在復雜歷史背景之下所將舉辦的一次冬奧會,也是實現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這一奧林匹克目標的一次歷史機會。

  1、賽事組織基本情況

  2022年北京冬奧會預計將有約3000余名運動員,參加共7大項15個分項(109小項)的比賽(其中有雪上項目10個分項,冰上項目5個分項),之后的北京冬殘奧會共進行6個大項的比賽(殘疾人冰球、輪椅冰壺、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兩項)。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冬奧項目電視轉播有著獨特的技術復雜性、專業特殊性與實施局限性,受地形、天氣等各種自然環境的干擾和復雜條件的約束,與夏季奧運會相比,有更多的許多技術難題和運行堵點需要解決,另外加上競賽項目的高速度、高技巧、高觀賞性,以及事先不可預設的特點,對于拍攝技能和制作標準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同時,由于冬季項目相對比較小眾,普及程度低,觀眾不易理解比賽等原因,所以冬奧轉播其實更是一個技術實施上的特殊硬仗。

  2、賽區分布和競賽場館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北京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將在北京市區、延慶區(距市中心西北約74公里),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距北京市區西北180公里)共三個賽區進行。北京賽區將承辦所有的冰上項目(冰球、冰壺、滑冰),以及此次冬奧會新增設的單板滑雪大跳臺項目,延慶賽區將承辦高山滑雪和雪橇雪車項目,張家口賽區將承辦單板滑雪、越野滑雪、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歐兩項和冬季兩項等項目。全部賽事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3個訓練場館、3個奧運村、2個頒獎廣場、2個新聞中心、2個轉播中心、1個開閉幕式場館等。北京冬殘奧會共進行6個比賽項目,計劃使用場館5個。在所有的冬奧比賽場館中,新建場館8個,現有利用和維修改造4個。其中廣播電視媒體的大本營就是:國際廣播中心(IBC)位于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以及張家口山地廣播中心(ZBC),設置山地轉播中心是冬奧會的一種慣例,以解決各轉播機構對雪上項目報道的需求。

二、媒體運行規劃和信號制作服務

  大型活動特別是綜合性體育賽事的電視轉播一直都是各種新技術、新應用的演兵場和示范秀。奧運會更不例外,電視轉播的每一次重要進步幾乎都與奧運會息息相關,相伴相生,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奧運轉播的一段簡史。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1、奧運會電視轉播的形成與變化

  1936年柏林奧運會首次進行火炬傳遞和電視轉播,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實現衛星轉播+彩色電視,1972年札幌冬奧會開始出現公共信號的概念,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轉播收入達到2.87億美金,樹立了電視轉播對于奧運會的絕對重要地位;(事實上,在現代奧運中,轉播權收入貢獻了奧運總收入的75%,可以說是電視轉播供養了奧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轉播開始影響奧運會的賽事組織與活動安排,比如安排比賽時間以及適應轉播要求的有關調整,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初次出現“國際轉播聯隊”,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進一步形成多家媒體共同參與、協作分工的奧運制作模式,2000年悉尼奧運會成立主轉播機構并正式寫入主辦城市合同, 2004年雅典奧運會第一次出現主辦城市+主播機構的合作模式AOB。2008年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電視觀眾超過了40億人次,達到空前盛況。當時BOB采用高清標準制作公共信號,開創了奧運轉播的高清時代,2008奧運會也是中國高清電視迅速發展的爆發點。

  奧運會轉播方式歷經了主要四個時間節點的顯著躍變,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第一個時間節點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通過轉播把奧運會實況從賽場內傳到賽場外,覆蓋觀眾達16萬人。第二個時間節點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通過衛星傳輸第一次實現了讓全世界可以實時收看奧運會的愿望,使奧運會電視觀眾增長到幾億甚至幾十億。第三個時間節點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銷售轉播權開始成為奧運會資金的主要來源,奧運會開始掙錢盈利。洛杉磯奧運會是奧運發展開始進入商業發展良性循環,也由此奠定了整個體育產業的主要銷售模式。第四個時間節點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全面采用高清信號進行奧運轉播,促進奧運會轉播科技新應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轉播傳輸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進步,體育轉播的技術發展呈現兩個維度。一方面,以日本NHK為代表的電視媒體面向大屏電視的內容制作,從標清發展到高清,現在又進階到超高清,有3D、4K、8K等;另一方面,許多體育轉播商面向數字媒體小屏幕的內容制作,也在采用更好的技術方法進行圖像壓縮和編碼傳輸,主要是針對網絡端和移動端客戶滿足在線觀看及進行流媒體直播。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主轉播商是OBS(全稱是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是國際奧委會下屬專門負責奧運會公共信號制作的專業轉播公司),分別委托包括中國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幾十家全球主要電視媒體作為公共信號制作團隊和技術團隊,分別對全部比賽項目進行轉播制作,同時還有四場開閉幕式的直播。

  OBS履行奧運會主轉播商的全部職責,負責承擔公共信號制作、傳輸及分配任務,以及向持權轉播商提供奧運會轉播、報道及展示所需的相關設施與服務。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的主要職責就是:

  負責履行主辦城市合同及其運行需求中關于媒體運行的要求,為新聞媒體和轉播機構提供所需設施及服務;

  負責協調國內相關主管部門為媒體報道、電視轉播提供政策法規和工作條件等支持。

  對接OBS和持權轉播商落實場館轉播技術標準、工程設施、制作計劃等。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0余家電視媒體或轉播機構,作為北京冬奧會一級持權轉播商,將為幾乎覆蓋全球五大洲所有國家在內的地區提供北京冬奧會賽事轉播的信號播出與內容制作,預計觀眾數量將達30億人次。

  2、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和媒體運行的主要內容

  “奧運會的成功與否,是由媒體作出評判的。” 奧運會更是體育和電視彼此聯姻的典型范例,巨額的電視轉播權收益(2008年北京奧運會轉播權收入16.97億美元,中國就獲得分成8.33億美元)鞏固了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和權力,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在全世界的發展,并使奧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電視賽事(北京奧運會的電視觀眾就超過了40億人次),由于奧運會電視轉播收入巨大(轉播占75%、門票、特許商品、贊助商),同時影響巨大,各主辦國都非常重視,也采取了許多重要的措施。國際奧委會從2015年開始還專門開辦了奧林匹克頻道,另外,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國際奧委會還將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將奧林匹克頻道在中國落地,共同創辦中央電視臺奧林匹克頻道(CCTV-16)。央視奧林匹克頻道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際奧委會戰略合作的成果,也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得到國際奧委會授權使用奧林匹克名稱和五環標識的傳播平臺。作為國際上首個以4K超高清和數字平臺同步播出的體育頻道,包含央視奧林匹克電視頻道和數字平臺,是一個全媒體分發的傳播平臺。其中,電視頻道將以CCTV16為呼號,以4K+高清同播模式24小時上星開路播出;數字平臺覆蓋PC端、APP端、H5以及微信、微博新媒體平臺。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主辦城市合同》是國際奧委會與奧運會主辦城市、國家(地區)奧委會簽署的正式法律文件,詳細列舉了國際奧委會享有的權利及對主辦城市提出的各種義務要求。北京冬奧會的《主辦城市合同》共88頁,分為12部分89條,其中涉及媒體對奧運會的報道有6項。在主辦城市合同之下,還有更具體化的《運行要求》,在這個運行要求及附件中,有關媒體運行的要求有4個部分14個方面,其中有關轉播服務與設施的運行規范90條,轉播總計劃(時間表)97條,詳細規定了組委會為采訪報道冬奧會的媒體提供的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涉及:為媒體提供賽事運行階段的通用設施與服務(包括IBC/ZBC、MPC及各類場館媒體設施等)、滿足文字、攝影、轉播等各類媒體的專業服務要求,提供包括奧林匹克信息服務在內的各類信息資源服務和網絡通信服務。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一般來說,參與一屆奧運會報道的媒體記者是參賽運動員數量的數倍。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有32278名記者參加報道,其中注冊記者26298人,非注冊記者5980人,225家持權轉播商參加電視轉播工作。OBS給予北京冬奧會的媒體記者配額數量是15000人,其中持權轉播商的數量大約12000人,奧運會最大的客戶群是媒體,媒體中數量最多的是轉播商。所以應該說,媒體運行的服務對象是整個奧運會的人數最大和出錢最多的群體,可見媒體運行的重要與關鍵。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協同OBS承擔主轉播商的職責,主要工作是三件事:公共信號的制作與提供;國際廣播中心的規劃籌建;賽時的媒體運行與服務保障。

  3、冬奧會媒體運行和轉播設施規劃

  媒體運行系統從本質上看就是一個為主播機構和持權轉播商提供開放服務的、全技術功能的賽時媒體中心(電視臺),并為其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運行條件與服務保障。奧運會媒體運行系統的設計與構架,與一般的服務系統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北京冬奧會媒體運行系統的設計是以服務需求、運行目標以及管理路徑為基本依據形成的,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是硬件設施,主要是指為開展媒體運行工作所需的硬件資源,包括主要的支持性設施的選址與布局、技術環境設置、服務能力規劃等。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規劃建設冬奧會國際廣播中心(包括IBC、ZBC)和主新聞中心(包括MPC、ZPC)是目前媒體運行部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它們將是冬奧會主播機構和持權轉播商等媒體工作的主陣地,也是冬奧會媒體運行系統的主平臺。

  北京冬奧會媒體運行的主要基礎設施就是3個媒體中心和各場館媒體中心,包括國際會議中心(二期)作為北京主媒體中心(MMC)、張家口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附近的山地廣播中心(ZBC),以及張家口云頂大酒店的山地新聞中心(ZPC),以及支持上述硬件設施運行的基礎網絡光纖、動力供電設施、無線頻率規劃等。

  另外,OBS計劃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和張家口山區ZBC附近,分別建設TV-STUDIO外景演播室,供持權轉播商租用。

  在MMC和ZBC將提供轉播技術基礎設施CTA服務,中央技術區CTA(Central  Technical  Areas)服務概念在東京奧運會被首次提出和應用。OBS在北京冬奧會將繼續在IBC和ZBC為各轉播商提供CTA服務,提供獨立的機房空間,7×24集中管理,以及空調和電力適配。OBS與RHBs所有信號的交接地點均在CTA內。CTA服務的建立使得工程建設更加規范化,轉播商將得到更安全可靠的機房環境和基礎保障。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國際廣播中心(IBC)是北京冬奧會期間OBS及世界各地轉播商的前方總部,在16天的冬奧會期間能夠容納世界最大規模的轉播運行。IBC將為來自世界各國的近12000名廣播電視媒體人員提供設施和24小時服務。IBC所在建筑為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大展廳及配套設施的地下1層至地上2層,總面積約60000平米,轉播商的使用凈面積約35000平米,完全符合IOC關于“樓層少、空間大”的要求,樓層布局也是按照奧運會轉播商工作和生活需求特點及各功能區相互間的邏輯關系設計。主要設施包括主服務大廳;OBS和持權轉播商的辦公區和技術區;按照轉播商要求建設的專用工作間,以及綜合物流、后勤服務等在內的所有場館管理和技術服務部門的工作用房。山地廣播中心(ZBC)總面積12000平米,轉播商的使用凈面積約7000平米,是國際廣播中心在山地場館群的延伸,它坐落于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面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

  OBS在北京冬奧會的信號傳輸架構為中心輻射式設計,建立以IBC為主、ZBC為輔的雙中心模式,所有的場館通過光纜就近連接到IBC或ZBC的中心節點。雙中心之間直接采用高帶寬光纜連接,確保UHD和HD的信號傳輸安全可靠。技術資源和信號匯聚方面,前方系統以IBC報道中心為主、ZBC報道中心為輔,建立雙節點。在IBC接收OBS提供的UHD 4K和HD標準公共信號以及UHD 8K公共信號,并匯聚北京及延慶地區的場館單邊信號。張家口地區的場館單邊信號接入ZBC。ZBC通過高速光纖網絡與IBC相連,雙節點之間可以進行信號交互。國際鏈路方面,IBC-ZBC雙中心均可連接位于香港、東京、紐約、洛杉磯、倫敦、法蘭克福六個國際城市的全球網絡服務提供點(PoP)。國際鏈路服務將提供STM-1到STM-64多種傳輸模塊選擇,帶寬除了常規的1GE和10GE,最新提供高達100GE的帶寬。

  場館媒體中心(VMCs)是注冊媒體進行現場賽事報道的場所。與主媒體中心(MMC)相比,VMCs可以稱作奧運會新聞大戰的最前沿陣地。除了利用OBS提供的公共服務之外,每個轉播商仍希望擁有個性化的轉播內容,為此OBS也為轉播商在各個場館提供單邊制作服務。所有競賽場館的媒體中心都為注冊媒體和持權轉播商提供記者工作間、攝像機位、攝影位置、評論員席、看臺記者席、混合采訪區、新聞發布廳、出鏡平臺和轉播綜合區等媒體設施和采訪條件。

  為了確保各個場館綜合制作系統、評論席、混合采訪區和出境平臺等單邊資源與IBC、ZBC之間能夠互通,根據具體的設備及系統方案對傳輸線路的技術資源確定和準備都是非常必要的。北京冬奧會時在前方場館將采用UHD 4K+HDR標準進行制作。出鏡平臺、單邊攝像機及混合采訪區等還需預定1Gbps以太網鏈路,采用淺壓縮將信號傳回IBC或ZBC。同時,各混合采訪區、出鏡平臺預定了通話線路以確保主持人、攝像和導演之間能夠相互溝通。每個外景演播室、場館單邊綜合制作系統與IBC或ZBC之間均預定了2條10Gbps以太網鏈路,進行壓縮信號的雙向互傳,主備冗余。

  4、冬奧會媒體運行軟件平臺與服務資源

  媒體運行系統的另外兩個方面:一個是軟件設施,是指為開展媒體運行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及制度安排,包括工作機制設計、信息流程設計、運行協調管理等。要為注冊記者和持權轉播商提供相應的通用設施和配套服務,其中包括:新聞信息服務(OIS),數據傳輸服務(ODF),媒體收費卡服務(Rate  Card)和評論員信息系統(CIS)、信息發布系統(IDS)、INFO2022、Myinfo等賽事相關信息系統,以及針對媒體需求的注冊、住宿、交通、餐飲、抵離、海關、語言等保障性服務。還有就是與上述軟硬件需求相匹配的行政結構與人力資源適配。豐富的、高時效的賽事數據可以提供給在線包裝系統以及各個新媒體端使用。

三、科技冬奧與轉播創新

  采用新技術是解決體育賽事電視轉播諸多難題的一種捷徑和增強手段。北京冬奧會也將如此,在北京冬奧會轉播實施中幾乎在所有項目上都會有新技術的應用。北京冬奧會將以全4K+HDR制作和主干系統IP化、覆蓋全項目的MCF及短視頻服務、AI技術動態識別和自動編輯、基于“內容+”的社交新媒體和直播流媒體的服務支持、基于5G和云服務的制作與分發,正在創造奧運轉播新的里程碑。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1、公共信號制作標準

  按照慣例,OBS將委托中國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全球多家電視轉播機構,分別承擔不同項目的公共信號制作任務。OBS計劃為各持權轉播商提供多路公共信號(場館直播、城市景觀信號、其他輔助信號)。OBS在北京冬奧會提供了HD、UHD和IP三種國際公共信號包的標準服務。首次在奧運會全面提供4K+HDR公共信號(包括所有賽事信號和風景攝像機畫面,只是少數專業視頻源、花絮信號和回放信號提供1080P  SDR信號);音頻制作采用環繞聲+立體聲模式,制作標準為24bit/48KHz/-20dbfs;IP信號包采用SMPTE 2022-2標準進行壓縮;UHD超高清制作采用SMPTE  ST2110標準,UHD信號傳輸將基于新型IP構件,兼容全IP和ST2110標準,并同時提供傳統廣播接口(12G)和IP接口。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配合并協助OBS完成北京冬奧會轉播任務,考慮到全球電視媒體技術發展、技術需求的平衡性和適用性,提供公共信號的技術標準基本處于平均稍高的水平(可以比喻為是大灶式的標準化套餐)。

  2、信號制作新技術應用

  與此前的冬奧會相比,北京冬奧會將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為全世界的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現場轉播和全方位覆蓋報道。北京冬奧會轉播將成為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奧運會。結合有關持權轉播商的個性化及前驅性的技術資源需求,提供小灶式的服務。有關高新技術應用及相關技術服務將會主要涉及和包括: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1)提供全4K  HDR信號制作,重點需要解決4K信號的IP化交接。各轉播商需要適配OBS的4K傳輸標準,并與OBS進行系統間的兼容性和連通性測試和試驗。加大8K制作的力度,北京冬奧會被預期為最具科技創新的一屆奧運會,基于這個理念,OBS對于持權轉播商的8K制作需求給予關注與配合,針對開閉幕式、花樣滑冰、短道速滑、滑雪大跳臺等進行8K制作或直播;

  (2)使用AI技術,自動識別運動員,自動化處理(場記、編目、歸檔和視頻切片等);

  (3)全新的VR轉播及全景式拍攝,重點增加點播內容的制作。

  (4)采用億級像素全景拍攝,提供多路城市風景攝像機視頻信號。

  3、新媒體技術應用

  在數字媒體及內容方面,將充分利用OBS提供的Digital  Content  Solution數字媒體解決方案服務包和Content+內容服務,獲取實時視頻/回放/短格式視頻、時間表、運動數據、獎牌表、運動員簡介等信息,并通過云編輯工具,獲取賽事畫面,更好地為各類新媒體端提供賽事內容。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1)數字內容支撐(Digital Content Solutions)除了傳統的國際公用信號直播業務以外,OBS在新媒體、內容數字化和移動端逐漸成為主流的時代,大力加強數字內容的解決方案,并提供更具適配性的數字化產品,加大對社交媒體的支持力度。

  (2)奧運會新媒體視頻播放平臺—OVP(OlympicVideo Player),支持基于APP及內容數據的定制化服務;

  (3)Content+新媒體視頻推送服務增加視頻切片功能,支持社交媒體實時發布;

  (4)體育比賽短視頻精彩鏡頭—Sports Clips Service,涵蓋所有的項目;

  4、傳輸新技術應用

  在傳輸新技術應用方面,除了基帶和完整的IP傳輸解決方案,新增5G無線傳輸,基于電信運營商5G網絡進行常規化的5G移動直播和賽事制作報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依托5G技術在京張高鐵建立直播演播室進行5G+超高清移動直播,這是全球首次在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列車上實現超高清的長時間穩定傳輸。北京冬奧會將是首個5G場館全覆蓋的冬奧會。OBS將與中國聯通和英特爾開展密切合作,把5G網絡的高級配置,如切片、NPN等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英特爾將提供支持廣播級能力的CPE和A/V解碼器。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OBS云服務已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進行了試驗性應用,OBS云是為直播應用優化的云服務,可直接從IBC和ZBC訪問。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也將作為重要產品提供媒體服務。使用基于OBS云服務的信號和文件傳輸,可以提供云存儲、云連接、云網關等重要服務;包括:

  (1)OBS已經對所有的技術設置進行了“云化”準備,OBS云可以為各持權轉播提供云平臺服務。

  (2)在OBS云上部署OBS API網關,Content+全信號數字媒體內容,以及其它基于云設計的服務。

  5、重點關注的應用場景與技術特點

  電視轉播是對于體育賽事的記錄,同時也是再現和放大。電視轉播需要畫面的欣賞性、視覺的新鮮感和信息的豐富度,特別是對于冬奧會這樣的高競技性和高專業性的比賽呈現來說,尤其要求電視轉播必須要讓觀眾看清楚和看明白。在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中將運用更多的技術手段和創新應用輔助和擴展轉播的效果,比如采用:3D回放、場館仿真、無人機、生物數據、主觀攝像機、聲音采集、仲裁信號等。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我們可以用四個A和四個D來概括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的應用場景和技術特點:

  第一個A是Atmosphere—氛圍,通過MCF(多集錦剪輯信號)、自由視角(360度多鏡頭回放)、2D追蹤攝像頭進行追蹤拍攝等更多新技術來營造賽場氛圍,增加可視維度,充分展示運動員高難、優美、細膩的技術動作,讓觀眾充分感受速度與技巧的完美結合,實現全場景轉播;

  第二個A是Action—活動流線,對于轉播區域進行擴充,包括在抵達區、熱身區、賽間更衣室、教練員區都規劃了轉播機位,進行臺前幕后伴隨式的連續記錄,提供運動員熱身活動等鏡頭畫面和花絮內容,表達更多側面和細膩刻畫,實現全動態轉播;

  第三個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自動識別運動員,自動處理場記編目歸檔和視頻切片,自動短視頻編輯推送等,實現全智能轉播;

  第四個是Anticipation—預期,提供更多轉播呈現方式,比如可定制的比賽項目動畫,探討引入全新VR轉播,以及加入人工智能分析后的最佳理想軌跡,與運動員比賽中的實際行駛軌跡形成對比,用直觀的形式幫助觀眾理解比賽,實現全要素轉播。

  第一個D是Data—數據,引入動態監測系統,能夠分析起跳角度、速度,顯示空中速度、最高高度等實時數據,另外提供更多背景數據幫助觀眾分析比賽,了解選手,實現全信息轉播;

  第二個D是Drones—無人機,計劃采用五架無人機進行空中直播拍攝,凌空觀賽,實現全視角轉播;

  第三個D是3 Dimensional replays,三維回放,利用賽場預設的鏡頭捕捉細節,實現運動員空中動作的定格三維回放,實現全維度轉播;

  第四個D是Distance,遠程,基于5G通信、云技術實現遠程制作,另外在疫情防控情況下,還將探索應用遠程采訪、遠程新聞發布廳等方案,實現全時空轉播。

  6、科技冬奧聚焦新場景、新業態

  開展北京冬奧會技術示范與創新應用,推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共21項),涉及運行指揮、交通安保、智慧場館、體能訓練、裝備器材、創傷防治、語音翻譯、生態環境等許多方面,幾乎涵蓋了北京冬奧會所有重點業務領域。

  在科技冬奧項目中與冬奧會轉播和觀賽直接相關的有三項,分別是:冬奧超高清8K數字轉播技術與系統;面向冬奧的云轉播平臺關鍵技術;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1、冬奧超高清8K數字轉播技術與系統項目的研究內容是:研究冬奧賽事的超高清8K圖像收錄、處理、存儲、傳輸技術及轉播系統,開展超高清8K轉播制作系統應用示范;研究超高清8K編輯制作和不同格式/不同色彩空間轉換技術和設備;研究超高清8K 圖像顯示技術和終端設備;研究基于自主研發的編解碼技術AVS3.0和8K編解碼設備;研究基于有線電視網絡超高清8K跨域傳輸覆蓋、入戶接收技術及應用。

  我們重點來看一下與8K信號制作的有關規劃。本次OBS將邀請CMG與NHK兩家電視臺共同完成8K公共信號制作,其中CMG將承擔開閉幕式、首鋼大跳臺(跳臺滑雪)兩個項目的8K公共信號制作,NHK進行花樣滑冰/短道速滑項目的賽事8K公共信號制作。同時CMG還將采用8K單邊制作方式,對花樣滑冰/短道速滑項目進行8K內容制播。目前還正在計劃在更多的冬奧項目與儀式活動中,新增更多的8K直播信號和內容制作的節目時長,進一步滿足和助力“科技冬奧·8K看冬奧”目標的實現。

  在8K超高清傳輸及終端呈現方面,在冬奧會期間共同推動實施“百城千屏”行動,在全國各主要城市戶外廣場建立8K戶外大屏,全時段播出冬奧會比賽節目。我們還不斷探索開發觀眾觀賽新場景和新模式,對8K超高清進行示范應用。當然,8K超高清節目進家庭應該是8K超高清普及的最終目的,本屆冬奧會也將進行全流程探索,我們也正在探討賽時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地選定示范小區進行8K直播,通過冬奧會形成“內容+平臺+渠道+服務”的超高清媒體生態體系。

  2、面向冬奧的云轉播平臺關鍵技術項目的研究內容是:研究面向互聯網傳播特征需求的奧運賽事轉播的公共信號制作技術;研究冬奧會互聯網版權控制技術;研制支持多點遠程制作的云端賽事制作共創平臺,提供體育賽事轉播編導制作和包裝服務;研究冬奧會不同體育項目轉播的人工智能導播技術;研究冬奧云上轉播中心質量監測、播出安全控制、互聯網內容分發管理技術和方法;研制“云上奧運轉播中心”平臺。并在冬奧會測試賽和正式比賽中進行應用示范。

  為落實冬奧科技成果示范應用的有關要求,在冬奧會測試活動期間,推進“科技冬奧”云轉播項目進行了測試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云轉播在全部五個測試場館中的四個場館(五棵松凱迪拉克中心、國家速滑館、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開展測試,測試了輕量化賽事云轉播及云制作、遠程無人混合采訪、遠程新聞發布廳三大應用場景。在轉播中共架設機位29個,其中5G回傳機位11個,轉播16場共1560分鐘的比賽,在云上開啟14個導播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測試中,我們還測試驗證了5G+4K超高清云轉播技術。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展合作,利用總臺4K超高速軌道攝像系統,基于云轉播公司自研的5G+4K云轉播平臺,測試驗證了3路4K信號的云上導播切換和圖文制作。

  3、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項目的研究內容是:針對冰雪運動項目和VR/360度全景節目特點,研究動態機位拍攝、多機位路徑協同規劃等拍攝方法;研究實時拼接、特效合成、解說同步、高效編解碼、按視點調度優化等技術;研究高質量存儲、調度、分發、傳輸等技術;研究節目資源與傳輸網絡的對接,高帶寬全鏈路服務質量(QoS)保障技術;研究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智能終端VR媒體處理關鍵技術、基于TVOS 智能機頂盒的VR終端顯示技術,研制支持VR視頻(展屏分辨率4K、8K)解碼播放的智能終端系統;綜合應用廣電網絡、電信網和5G通信網絡,以及智能終端技術,建立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驗系統并進行應用示范。

  在北京冬奧會冰球測試活動期間,我們還進行了8K+VR及自由視角的拍攝制作,并通過現場—云服務器—5G網絡—終端,實現了8K VR比賽信號的直播,提供了更好的賽事觀賞性和臨場感。

  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成為史上最具“科技驅動力”的奧運會,面向應用、面向產業、面向賽后,是冬奧會電視轉播創新實踐的主要目標,科技冬奧的創新實踐將能夠與實現“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成功目標充分結合起來,賦能新視聽,賦能冬奧會,賦能社會進步,賦能國家發展。

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規劃與技術創新

作者:韓   強

          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  副部長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秘書長

冬奧會 轉播

視聽科技視頻號 廣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