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來該在8月強制實施的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由于還在進行標準的測試和試驗工作,配套標準還在制訂,符合國標的發射機和接收機還在產業化過程中,國標的全面實施要推遲一段時間,但我國的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已是呼之欲出了。
國家廣電總局張海濤副局長在BIRTV2007主題報告會上,多次強調在推動我國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中,第一位的是確保公共服務,保持模擬與數字并存播出,保證人民群眾的基本視聽權益不因技術的改變而受到影響。在此基礎上,再開發新業務,滿足新需求。由此可見,地面數字電視轉換和有線數字電視轉換是很不同的,它們面對的受眾極其不同,類型各種各樣,應該說后者比前者復雜得多,所花的時間也要長得多。
數字電視轉換,宣傳和對消費者的教育極其重要。在有線電視整體轉換中,我國廣電部門宣傳的聲勢是浩大的,廣電總局科技司王效杰司長、中央電視臺孫玉勝副臺長、廣科院馬炬院長等都以各種方式就有線數字電視轉換現身說法,王司長還為此曾亮相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但雖然有線數字電視取得了不俗成績,質疑聲還是不絕于耳,有些地區一些消費者并不買帳,這難道僅僅是為了增加的那區區幾塊錢收視費?個人覺得并不盡然,其中內容和服務特色是一主要方面,宣傳和教育也是一大影響因素,我們讓消費者充分了解數字電視的好處了嗎?
在我們的雜志的業界新聞和依馬獅網上,經常會出現國外調查機構對停播模擬地面電視的調查結果,細分到消費者的年齡段和收入程度,即哪些年齡、收入區間的觀眾知道最后數字電視轉換最后期限的百分比(我們何曾見過這樣的調查?)。美國還要求在電視機外包裝箱上打上電視機有無數字高頻頭的標記,以及在包裝箱上印上“關閉模擬電視廣播后,若無機頂盒,模擬電視機將收不到數字信號”的告示。(當然,除了宣傳外,美國在物質上也采取了措施,如發放了好幾萬張價值40美元的機頂盒優惠券,對影響地面數字電視的行為,嚴厲的措施是對非法銷售不含數字高頻頭的電器零售商課以罰款。)
但即使這樣,美國大眾對數字電視轉換的了解程度還是知之甚少。美國全國廣播業者協會(NAB)承認,受訪的超過60%的美國人完全不知道此轉換正在進行。
NAB最近提交給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一封信件,闡述了該協會正在開展的就數字電視轉換針對公眾的教育活動,為了讓人人知道數字電視,也為了可以防止2009年2月18日(模擬電視關閉次日)凌晨觀眾因收看不到電視憤而投訴電視臺,NAB已經開始加大力度向公眾宣傳地面數字電視轉換,包括與媒體接觸,利用媒體廣泛報道數字轉換。活動計劃包括:約見大城市的新聞記者,為他們提供數字電視轉換培訓;匯總全美國50個州記者對數字電視轉換的報道;把其媒體宣傳和市場營銷工作擴展到公交樞紐、流通零售領域,以指引消費者;公益廣告;電視臺用于其新聞廣播的報道計劃和題材;將分發到電視臺的帶電視發射塔、機頂盒和采訪B-roll錄像片段的數字電視轉換視頻包;地方電視臺和全國廣播協會用于制作他們自己的插播廣告的圖形元素;制作本地主持人可以在信息中間插入的短廣告;供商業和公共電視臺播出的數字電視教育短節目;爬行字幕;非英語的廣告,發送直接的電子郵件等等。
NAB表示,他們已經著手從基層做起提高公眾對地面數字電視的了解程度,這方面的工作包括美國國會的數字電視工具包和數字電視巡回演示。
NAB負責數字電視轉換的負責人認為,廣播業者顯然明白,讓觀眾清楚為繼續接收廣播信號他們必須做什么是非常重要的,而地方電視臺比NAB等組織更清楚如何與其觀眾溝通,因此,各電視臺都將采用包括公益廣告等的各種各樣的手段,讓每人都獲得數字電視轉換信息。對于獲取不到轉換信息的人士,尤其是貧困人士、老年人、不說英語的人士,以及農村或邊遠地區的人士,上述工作是無功而返的。為此采取的策略也必須不同,比如對老年人,爬行字幕就要做得大一些,工作就要更細致、更個性化、人性化一些。
我國人口比美國多得多,地區差別比美國大得多,隨著地面數字電視的開播,宣傳工作和對觀眾的教育工作也必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借鑒別國的經驗教訓,使地面數字電視轉換和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