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羽》雖已播出完結,但圍繞這部劇以及導演郭敬明的話題熱度仍在。

“什么是導演功底”話題上了熱搜,熱門內容是某大V討論導演功底,疑似拉踩郭敬明。
這位大V的長文,開篇第一句話就是“這兩天關于某導演是不是個大忽悠的詞條上了熱搜,很有意思。這個導演某些色彩美學,有人愛的死去活來,有人不屑一顧。”

本身能貼上“色彩美學”標簽的大概也就張藝謀和郭敬明兩個人。而近期引發(fā)熱議的無疑是郭敬明和他的《云之羽》,至于“大忽悠”這一點,確實也廣泛引發(fā)熱議,甚至大批網友直指《云之羽》其實就是古裝的《小時代》。
接著這位大V用《覺醒年代》的一段戲,來說明張永新的導演功底很強,點出視聽語言和單純會構圖的區(qū)別。

接著又分析色彩表達,認為“某導演之所以被人認為是個忽悠,因為他對色彩的運用和對鏡頭的運用都只停留在初級階段,你不能說他完全沒有美感,但你也不能說他美感有多高級,僅限于此罷了。”全文沒提一句郭敬明,但又讓人覺得句句都在針對郭敬明。
“什么是導演功底”上了熱搜之后,大量網友帶話題討論,甚至有網友直接點出名字“不用結局創(chuàng)死觀眾,你說是吧云之羽。”
毫無疑問上了一百多個熱搜的《云之羽》是成功的,從導演名字被改成“顧曉聲”,以及電視劇本身充滿“郭風”,再到角色和劇情的討論、疑似日式風格等,都成為網友們熱議話題,在以熱度為衡量一部劇成功與否的當下,《云之羽》非常厲害。
有一說一,除了節(jié)奏和畫風外,《云之羽》故事不錯,而且有個很棒的開場,刺客云為衫假扮新娘入宮門,結果發(fā)現派進去的刺客不止一個,也不止兩個。本互為仇家的宮子羽和云為衫因為云為衫的任務走到一起,而陰差陽錯間二人產生了感情,有虐戀有諜戰(zhàn),還有郭敬明擅長的多角關系,而最終開放式的結局迎來一波吐槽的高峰。

除了劇情,《云之羽》的美學表達,反饋也是兩極分化。郭敬明告訴幾位主角,會拍出他們最美的樣子,他兌現了承諾,甚至一個鏡頭,該怎么仰頭、該怎么取景都反復推敲,但男主的濃眉紅唇,厚重的粉底和眼線,都讓人不那么舒服。造型不由讓人想到郭敬明那部沒能上映的《晴雅集》,而鏡頭運用、泛濫的慢鏡,還有狗血的人物關系、郭敬明一貫喜歡的臺詞腔調,難怪讓人說這是古裝的《小時代》。
話說回來,討論劇情、批評妝容和角色,甚至于對電視劇審美的質疑,其實都沒有超出點評作品的范疇,任何一部作品都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大家有贊美的自由,也有批評的權利。但質疑郭敬明的“導演功底”,用張永新等導演來拉踩,無疑是對郭敬明的人身攻擊,也是完全越級、脫離作品本身的最嚴厲的批評。
但回顧郭敬明過往作品,又覺得對導演功底的質疑,并非無的放矢?!缎r代》四部曲豆瓣評分依次為5.0、5.1、4.8和5.0,《最好的我們》評分3.9,。
郭敬明是有想法、有創(chuàng)意,敢于挑戰(zhàn)的導演,《爵跡》用動作捕捉的方式完成,這部電影陣容強大,但豆瓣評分僅3.8,甚至引發(fā)了“恐怖谷效應”的熱議。我們翻看郭敬明的作品表,不僅導演的電影,甚至他以編劇、監(jiān)制等身份參與的影視,沒有一部超過及格線,能說這是偶然?

這讓我想到了一位業(yè)內朋友跟我講過的往事。當年《小時代》開拍前開策劃會,有人提出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但郭敬明堅持他自己的風格和審美,結果盡管口碑不理想,但票房取得成功。我們不能說郭敬明懂觀眾、有多高的審美,但他至少是懂粉絲的,知道該如何將自己的作品轉化成影像,用他擅長的腔調來駕馭他龐大的受眾群體。
所以批評也好,嘲笑也罷,并不會影響《云之羽》的成功,收獲再多差評,郭敬明依然會笑到最后,畢竟再怎樣《云之羽》也不會爛大街,它會被粉絲精心收進箱底,你們認為的爛,是他們心里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