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新聞電視節目制播的高安全、高穩定、高效率等要求,結合寧波電視臺全臺制播網絡實際情況,提出模塊化新聞制播網絡系統設計理念,本文分析總體業務需求,并對板塊劃分、業務流程等進行分析設計,采用SOA架構進行總體集成,最后對該系統的應用情況進行簡要總結。
一. 引言
浙江省寧波電視臺創建于1984年7月27日,現設置新聞綜合、社會生活、文化娛樂、影視劇和少兒頻道等五個頻道,五個頻道日播出時間81小時;開播一個數字電視頻道,試播三個數字電視頻道;形成以新聞為主打,社教、專題、文藝、體育、少兒等門類較多的欄目陣容;現有自辦欄目25個,日首播時間5小時,其中新聞類欄目日首播2小時,凸現了全方位、大容量、高時效的新聞宣傳強勢。
隨著電視業務發展、尤其是新聞節目制播的發展,如何提高節目質量和制播效率,如何提供資源共享和設備的利用率?如何降低節目制作成本?如何提高投資回報率?如何提高安全播出水平?成為寧波電視臺非常關注的問題。隨著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等技術發展,無疑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
面對新聞制播高時效、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迫切要求,寧波電視臺經過3年多的摸索與實踐,結合城市電視臺新聞節目所占核心地位的特點,構建了以滿足新聞制播時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為突出特點,兼顧全臺節目采集、綜合節目制作、媒體內容管理等擴展應用,采用模塊化、分布式、SOA及EAI應用集成具有創新特點的新聞制播網絡系統。
本文首先分析新聞制播總體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對業務板塊劃分進行規劃,提出總體業務流程和總體管理要求,在此基礎上,簡要介紹采用SOA架構,對各個業務板塊(子系統)進行企業應用集成(EAI)的業務實踐。
二. 模塊化總體架構設計
1.業務需求分析
眾所周知,電視新聞在我國城市電視臺自制節目制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電視新聞制播網絡的核心功能需求是新聞節目的制作和播出。目前,寧波電視臺每天自采素材20小時、收錄素材5小時,并產生新聞直播類節目每天1個半小時、專題類新聞節目半小時。
同時,為了更高效的完成新聞節目的制播與管理,需要部署相關的輔助系統,如衛星信號收錄功能,解決外來信號的快速收錄;節目傳輸功能,解決區縣節目回傳通聯管理及上送節目管理;素材、文稿及其他數字媒體內容的管理功能;歷史新聞資料的數據化、存儲、編目、檢索、瀏覽及內容管理功能。
除了上述功能性需求外,還有大量非功能性要求,例如: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可擴展性、性價比等,對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的選型、設計、實施及運營都有重要影響。
2.業務板塊分析設計
為滿足城市電視臺新聞制播的功能和非功能要求,通常采用各個功能模塊通過緊耦合方式進行集成,也就是在新聞制播網絡中,選擇部署同構、嵌入式的新聞文稿系統、收錄系統、傳輸系統、演播室系統和新聞媒資系統。由于這種緊耦合、同構集成的方式,往往使城市電視臺的制播網絡發展受到諸多約束,使系統擴展和維護受到種種技術性和廠家產品的限制。
根據寧波電視臺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特點,結合國家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的要求和規范,提出了“模塊化電視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的設計理念,規劃分布式、松耦合的模塊化新聞制播模塊,采用面向服務架構(SOA)和企業應用集成(EAI)技術,應用全臺網媒體數據交換平臺及企業服務總線(ESB)、企業媒體總線(EMB)技術實現各個松耦合板塊之間的總體集成。這種新型新聞制播網絡架構,突破了以往新聞制播網絡系統采用統一技術架構、采用緊耦合模式構建的成規,便于總體規劃、分階段建設和異構產品技術選型。
寧波電視臺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的主要模塊及其功能劃分見圖1。
·新聞交換平臺模塊:實現與寧波市各縣、市電視臺的新聞通聯及節目上傳、交換。
·新聞收錄模塊:實現對DVB、衛星以及演播室信號的節目采集、收錄、分發。
·新聞媒資模塊:實現對新聞、專題類節目、素材、資料的整理、編目和管理,便于新聞節目、專題節目制作過程中的檢索、瀏覽和再利用。
·新聞文稿模塊:實現新聞節目的報題、文稿編寫/審核、節目單編制/審核,并提供基于節目單和新聞文稿的節目制作流程化管理。
·新聞制作/專題制作模塊:通過粗編、精編、包裝等手段,實現新聞/專題節目的非線性編輯、配音、審核。
·新聞演播模塊:基于節目單文稿和視音頻內容的新聞演播,全流程、全系統軟件支持MOS協議,實現自動化新聞播出。
3.業務流程分析設計
在無帶化新聞制播全流程中,跨業務板塊的新聞制播業務流程主要包括:采集(交換)收錄推送、節目制作送演播室、數字媒體內容歸檔以及媒體內容檢索調用等,下面分別進行簡要介紹。
(1)新聞收錄(交換)節目推送
作為電視新聞節目的來源,為便于擴展,支持新聞制作、綜合節目制作,可以將外來節目入口環節,抽象為新聞通聯交換平臺(模塊)、新聞收錄板塊和新聞采集上載幾個功能模塊,其中前兩個模塊采用松散、分布式形態,通過媒體數據交換平臺與其他業務板塊進行互聯。
為便于異構模塊進行使用,通聯管理、收錄申請、收錄審核、收錄調度等通過B/S模式接入,服務于其他制作環節,同時,一旦開始接收、采集、收錄,就通過企業媒體總線(EMB),采用主動推送方式將節目傳送到新聞制作、綜合制作及其他申請收錄、采集節目的地方。
(2)節目制作送演播室
新聞節目粗編、配音、制作,并經過審片后,將通過媒體數據交換平臺將節目傳送到新聞演播室或播出緩存,實現新聞節目的備播。對于新聞節目的備播,需要支持基于新聞串聯單及節目代碼的新聞文稿、視音頻內容的關聯傳輸和送備播,同時,還需要支持邊傳邊播等模式。
(3)數字媒體內容歸檔
對于新聞通聯交換、新聞收錄以及新聞制作完成的節目、素材、文稿、串聯單等,經過挑選或自動選取后,通過媒體數據交換平臺,將數字化內容歸檔到新聞媒體內容管理系統(新聞媒資)。
(4)媒體內容檢索調用
為實現專業化的數字化媒體內容管理,全臺制播網絡系統中都構建有媒資系統,在寧波電視臺模塊化新聞制播網絡系統中,規劃的新聞媒資模塊提供B/S檢索瀏覽模式,當授權用戶挑選、打點標注出媒體內容后,通過新聞媒資內容管理平臺、分級存儲管理平臺及企業媒體總線(EMB),將特定的節目內容推送到申請該節目內容的模塊。
作為服務于新聞節目生產的內容管理系統,新聞媒資及企業媒體總線(EMB),不僅要支持多種傳輸協議和主動推送等模式,還應該支持基于對象的媒體內容歸檔、編目、檢索、管理、調用等,如支持基于新聞串聯單的節目內容及文稿的歸檔、調用,支持工程文件關聯節目素材及文稿歸檔、調用等,此外,新聞媒資還應該兼容各種工程文件及媒體文件,具有廣泛的兼容性,以提高效率、確保質量。
三. SOA總體集成設計
同時,為便于異構產品選型、分階段建設,便于新聞制播網絡系統各業務模塊之間的聯通和寧波電視臺全臺信息化建設,編制了《寧波電視臺全臺制播網絡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并將SOA思想吸收運用到廣電行業,制訂了《寧波電視臺全臺制播網絡系統接口規范》,解決了異構系統互聯互通的效率、安全、實施等問題,凡按照此接口規范開發的業務系統,均能夠接入寧波電視臺全臺制播網絡系統。
應用SOA理念和雙總線技術,提出了新聞制播“媒體數據交換平臺”技術系統構架,并應用企業服務總線(Auto.ESB)、企業媒體總線(Auto.EMB)、業務流程引擎(Auto.MFS)、公共服務架構(Auto.Foundation)、網絡管理平臺(Auto.DMS)等產品,實現模塊化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的互聯互通、應用集成,如應用集成架構如圖2所示。
作為服務于新聞制播的新聞收錄、新聞通聯交換、新聞制作備播及新聞媒資,以及服務于新聞制播的媒體數據交換平臺和企業媒體總線(EMB),不僅要支持FTP、SimpleFTP、Mosaic、HTTP、File、CIFS等協議,同時,還需要支持邊收邊傳、邊收邊編、邊傳邊播等高效業務模式。
四. 總結
寧波電視臺模塊化新聞制播網絡系歷時三年建設,從最初的新聞節目制作,到分步實施的新聞收錄(新聞交換)、新聞媒資、新聞演播室項目,逐漸建設完成模塊化、分布式的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目前已經建成:新聞通聯交換、新聞收錄、新聞制作、專題制作、新聞演播、新聞媒資和新聞制播媒體數據交換平臺等。同時,寧波電視臺新聞制播網絡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寧波電視臺新聞各欄目,近百名編輯記者已經在大量使用網絡化Himalaya非編站點進行節目創作,得到編輯、記者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通過該系統,寧波電視臺目前每天完成20小時自采節目上載、收錄5小時素材,并完成新聞節目制播1小時30分鐘、新聞類專題節目制播30分鐘,完成對全部節目、素材、文稿、串聯單的數字化歸檔、保存、管理。
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的建設,使寧波電視臺新聞電視節目采集、生產、加工、管理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完善的新聞生產管理、數字內容管理將有助于編導為寧波地區的宣傳制作更多更好更高效率的電視節目。同時,通過總體設計、工藝創新及眾多關鍵技術的成功應用,使新聞制播流程得到了優化,新聞制播效率得到了提高,實現了新聞節目快速的節目獲取、高效的加工制作以及快速調度到演播室進行節目播出,播出完成的節目可以實現科學有效的內容管理、素材與節目的編目以及長期保存,為寧波電視臺新聞節目生產提供了先進的平臺和技術保障,并為寧波電視臺全臺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中國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2006),2007年2月
2.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2007),2008年2月
3.寧波電視臺,寧波電視臺新聞非編網絡一期工程技術需求書,2005年12月
4.寧波電視臺,寧波電視臺新聞非編網絡二期工程技術需求書,2006年12月
5.寧波電視臺,寧波電視臺新聞非編網絡三期工程技術需求書,2007年12月
6.新奧特公司,寧波電視臺新聞制播網絡系統總體解決方案,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