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媒業新型市場主體的逐步確立,傳媒業開辟安全的投融資渠道、建立有序的傳媒資本市場的呼聲日益高漲。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傳媒資本市場的腳步聲臨近了。而在電視領域,以廣東電視臺為代表的“粵家軍”早已借助于在新媒體產業的戰略布點實現了與資本的“親密接觸”。
下面一組數據記錄了廣東電視臺開拓新媒體市場的堅實足跡:
2004年11月1日,車載移動電視正式開播;
2005年5月,手機電視試播;
2006年1月1日,廣東數字付費電視歐洲足球頻道、英語輔導頻道、真人秀頻道、高爾夫頻道正式向全國數字電視用戶開放;
2006年6月28日,地鐵電視進入正式運營階段;
2006年8月獲得全國性的IPTV牌照。
從2004年到2006年,廣東電視臺以令業界驚訝的速度完成了新媒體的謀篇布局,構建了一個包括以上幾種電視新媒體形式和SP、網絡視頻、新媒體內容研發、新媒體節目加工制作等業務在內的比較完備的新媒體產業格局。
眾所周知,新媒體是一個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長效產業,而傳統電視媒體的資本和現金流都非常有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廣東電視臺緣何能夠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打造出新媒體帝國的雛形?臺領導一言以蔽之:“就是緣于我們在資本市場的搶先發力。”運營新媒體業務,就應創新體制和機制。在確保新媒體國有控股和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對可經營業務實行股份制改造,大膽地引進社會資金,某些具有很大成長空間的項目甚至吸引境外風險投資。不同的新媒體業務分別由不同的合資商進行投資,分擔風險。
移動電視 2004年11月1日正式開播的車載移動電視是廣東電視臺與社會資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們在省內建立了兩個發射點,引入了民營資本,成立了廣東電視移動傳播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終審權方面由電視臺來掌控,而合資公司則參與市場營銷和商業操作。與此同時,安裝并有效覆蓋的各種車輛及視頻終端達6萬個以上,頻道運營的經濟增長點將遠遠超越單一的廣告創收。五年內,希望在實現常規收入外,還能通過股權增值甚至是上市來達到更大的贏利。”
手機電視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業務的發展,我們在手機項目運作之初就特別注意運營制度的創新,目前傳統電視媒體自身還不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但這不影響在運營新媒體業務的子公司層面探索引進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們與民營資本共同成立了廣東電視移動傳播有限公司,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合作方提供,電視臺控股,實行制播分離,臺內負責編輯部,進行內容的管理,合資公司進行經營業務和市場的擴展,我們和移動運營商合作,建立特有的合作模式和市場推廣經驗,利用我們的內容優勢快速推進手機電視。目前,手機電視已開播了兩個頻道:一個是專門為手機用戶設置的“天聲手機頻道”,另一個是廣東體育頻道。”
地鐵電視 2006年6月,隨著廣州地鐵電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廣東地鐵電視正式投入運營。該公司由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兩家大型國有企業合資經營,根據協議,廣東電視臺擁有廣州“地鐵電視”25年的經營權益。目前廣州有四條地鐵線,客流量每天平均100萬,在廣州地鐵的一號線和四號線已經安裝超過了5000臺“地鐵乘客信息服務”視頻終端。到2010年,廣州地鐵將建成九條地鐵線路網絡,每天客流量預計超過300萬。
數字電視 在2005年6月,廣東電視臺出資成立了廣東南廣傳媒數字電視有限公司,積極主動地開展數字付費電視的業務。在確保掌握節目導向的前提下,在頻道運營方面引進民營資本參與投資運作,甚至還吸納了IDG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各數字頻道分別成立項目公司,合作雙方按照各自投入資金的比例進行利潤分成。從節目開發到后期制作主要由民營節目制作商完成,廣東電視臺則承擔了節目審查、編播及頻道策劃、運營、管理等工作。
在數字付費電視的運營過程中,我們也試圖在國外數字付費電視的經驗之上,結合中國電視觀眾的實際,探索多種贏利模式,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付費電視模式。其中,《高爾夫》頻道在投資商白馬廣告有限公司強大的市場網絡支持下,也開始了對市場和資源的整合,其別出心裁的高爾夫球場會籍與頻道捆綁銷售的方式,成功地鎖定了高爾夫受眾市場的核心消費群體,實現了精確營銷的目的。這在我們傳統電視的運營中是難以想象的。”
“廣播電視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也再次明確了“擴大投融資渠道,推進國有廣播影視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降低準入門檻,支持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廣電產業。”等內容,這給引進新的不同領域的投資者點明了方向,同時給操作帶來更大的靈活性,也表明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正在以積極推進改革發展的態度處理傳媒與資本的關系。
廣東電視臺已經通過與資本的聯姻形成了新媒體產業的良好開局,未來廣東電視臺將通過更加穩健的資本運作,將廣東臺的新媒體產業打造成業內的領頭羊,并借此實現廣東電視臺由電視媒體到全媒體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