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DDMN共賀華誕
2009-08-17
《傳播與制作》
大洋20歲了,DDMN 10歲了,雙雙逢十華誕令DDMN十年創新發展論壇洋溢著別樣喜慶的氣氛。本屆DDMN以“探索·共贏”為主題,是對大洋20年自主、開放、創新之路的最好回顧,也是10年DDMN堅持開放、包容,不斷探索,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最佳寫照。
熱情洋溢的賀詞、芬芳四溢的鮮花,讓為大洋嘔心瀝血、早生華發的大洋董事長兼總裁姚威先生感慨萬分。慶典致辭上,他深情回顧了大洋從中科院電子所的地下室開始創業的艱辛而又光榮的發展歷程,最初公司只有9名員工,現在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是:大洋的人才隊伍壯大了,員工人數已達1000多人;業務方向、產品線多了,從開創初期只有一兩個產品,到如今專注于廣電業務,包括專業設備研發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和專業技術服務三個方面,產品品種不斷擴大,銷售業績和市場占有率多年穩居榜首;朋友、客戶多了,大洋以真誠之心得到了大家的信賴。
20年來,大洋立誓做中國人為之驕傲的企業,堅持技術創新,創造了無數業內第一,而中國的廣電產業也在以大洋為代表的民族企業和電視臺的共同支持下得到蓬勃發展。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大洋是廣電產業的開拓者,是廣電產業核心技術的原創者。
他總結說,大洋的發展壯大并非偶然,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首先是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機會;其次,大洋成長的20年正是中國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的20年,旺盛的市場需求為大洋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市場空間;第三,最難得的是人和,大洋的發展得到了各級電視臺的大力支持,他們不但采用大洋新產品、新技術,而且和大洋一起探討產品改進方法、共同攻克技術難關!
喜悅中保持冷靜,發展中看到不足,姚威表示,回顧20年,大洋在國內市場已經獨占鰲頭,但壯志未酬的是,雖然在更廣闊的國際大舞臺取得了一些突破,有所收獲,但未盡理想,未達預期目標,成為國際市場主流企業的夢想還沒有實現。不過,20年過去了,大洋依然年輕,依然充滿活力,相信有朝一日必能馳騁國際市場,實現自己的理想。
中央電視臺副總工程師宋宜純為與會代表做了《熱點技術的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他回顧了2001年~2009年廣電技術行業的熱點話題和行業10年來的飛速發展。十年來,行業的熱點話題涵蓋了媒體資產管理、網絡化制播、業務資源信息管理(節目生產管理)、全臺統一監控等方面,這些熱點在以往的DDMN研討會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探討。
此后,宋總為大家精彩闡釋了“融合”、“安全”、“圖像質量控制”、“網絡制播”和“管理”這五個未來的熱點問題與技術發展方向。
1. 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體現在資源融合:節目資源(新聞、專題和影視)共享和技術資源(采集、制作和發布)共享;覆蓋互補:不同用戶群、地域、終端和應用的覆蓋互補;業務方面:交叉展示和推介、反饋與互動。
2. 安全。主要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可用性設計、恢復時間、操作流程、發現時間、技術與管理。
3. 質量。對于數字設備而言,設備本身的質量差距顯著減小,差距主要表現在技術質量上:技術調整方面,如拍攝時照明和攝像機參數的設置;理解方面,對于節目藝術表現的理解和對于技術設備的理解;處理方面:上下變換次數和編解碼次數的不同以及編解碼質量和變換質量的差異。
4. 高清的網絡化制播。在高清的網絡化制播環境下,體系結構一般為管理層—制播層、雙總線(ESB和EMB);技術選擇:要考慮網絡是雙網還是單網,存儲是FC存儲還是IP存儲,處理是CPU還是GPU;效率則體現在3個方面:流程、工具和環境;監控:運行和質量管控。
5. 管理。計劃與資源優化:在預算、資源使用、工作量和績效上,要可計量、可控制,保證進度的按期完成;標準化、規范化:在交換、互聯和共享等技術和服務上應建立服務質量體系。
中科大洋公司常務副總裁鄧偉以“DDMN讓大洋與廣電行業共發展“為題,回顧了大洋公司通過DDMN研討會等形式與行業共贏共成長的輝煌歷程。鄧總表示,DDMN是大洋新產品的研討推廣平臺,是新技術的發布研討平臺,是業務運營經驗的交流溝通平臺,是朋友們暢述友誼的平臺;DDNM讓大洋進步,讓中國廣電行業發展,讓我們探索共贏。
鄧總指出,廣電行業最熱的技術關鍵詞有三:信息為王的富媒體時代;IT的迅猛發展及與廣電技術的深度融合;業務發展和電視臺經營管理的需要。
在當前從標清向高清的過渡過程中,我們需要著重探討與高清相關的技術,如制式選擇、壓縮格式與碼率選擇、高標清上下變換模式、方法選擇及對節目制播業務的影響、高標清混合制播和AFD、高清制播網絡的網絡存儲架構選擇和音頻處理技術的選擇等;需要研討高標清兼容數字化網絡系統的升級建設方案及經驗;節目源準備及切換時機選擇;業務流程重構及管理架構調整準備。
而在作為廣電生命線的節目質量保障體系方面,重點在于節目質量的綜合分析及評價標準。節目質量保證的技術架構分析,包括攝錄等眾多流程環節:攝錄、上載編碼、編輯合成、轉碼傳輸、播出和編碼傳輸,系統架構和數據處理流程的影響,網絡化互聯互通和全程文件化;與節目質量相關的處理技術包括I/O板卡處理、壓縮編碼、顏色格式變換、特技處理、多層混疊、編碼輸出、轉碼或多版復用;節目質量過程監測和審查內容及流程,涉及內容、文件結構、基本流等。
隨著局域網向廣域網擴展,我們應開始探討廣域網的市場應用場景,如重大新聞事件的異地報道,特邀記者或老百姓的素材提供,分支機構與總部共同進行節目制作、引用及審核,媒體資產的分級存儲、同步、應用及管理,節目媒體資產交互及經營平臺。相關的網絡技術包括Web 2.0、JAVA及應用服務器,流媒體制作發布,網絡數據傳輸及信息交互,網絡安全設計及監控管理。
鄧總指出,今后電視臺的管理應該IT化,必須探討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的相互影響,節目生產工藝與業務流程再造,面向服務的技術構架對電視臺組織架構的影響,IT化制播和精細化管理,IT化技術手段對業務運行安全的影響,行業標準化體系的建立。
在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關系上,當前有兩個轉變:從傳統媒體為主向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國內受眾為主向國際國內受眾并舉發展。新媒體具有全新的交互模式、更廣闊的受眾群體、多樣化的媒體格式、全新的傳輸手段和全新的運營管理模式等特性,其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節目豐富、獨占性、易達性、端至端的服務、合理和開放的數字版權、可度量性、廣告價值、內容控制等。新媒體的技術關注點有:數據壓縮格式及碼率、文件和碼流的封裝復用格式、媒體資源的分類管理、編目標準及標引方法、媒體資源的智能檢索方法、媒體資源的版權管理、廣域數據的傳輸發布及協議、終端(機頂盒)的設計、廣告等經營手段與新技術應用的結合等。[Page]
主題報告結束后,中科大洋專業產品部/圖文產品部總經理吳志強先生和桌面產品部總經理、新聞制作網絡部副總經理駱蕭蕭先生聯合作中科大洋2009春季新產品發布,重點展示了基于RedBridgeⅢ高清板卡的D3-Edit、D3-Live Graphics等大洋新產品。
下午分會場的討論異常熱烈,兩個分會場分別以“新一代新聞生產協作平臺-技術與業務共贏之路”和“資源整合、發布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大洋的技術精英與國內眾多電視臺代表一道,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專題講座。
除了報告會帶來的精彩演講、現場的技術講座等多種展示手段,在設備展示廳中,大洋全線產品登臺亮相:D3-Edit廣播級非線性編輯系統、D3-CG Live圖文動畫制作播出系統、iMAM大洋聲像資料管理系統等眾多精英產品盡展風采;展示區中,現場的技術人員耐心地為嘉賓講解各個產品的特點、適用環境以及使用方法等,在講解的過程中還注意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結合用戶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引得在場嘉賓頻頻頷首,有的還饒有興趣地親自上前進行操作。
基于RedBridgeⅢ高清板卡的全系新品是整個展示現場的亮點,它廣泛的適用性、頂級的信號指標和高清演播室質量使得與會嘉賓大為贊嘆,當聽技術人員介紹該款高清板卡完全由大洋公司自主研發時,大家更是對大洋公司的自主、創新精神贊嘆有加。
在DDMN上,為表達對廣大用戶的深情感恩,大洋公司特為多年來與大洋共同探索創新、并合作建成重大項目的用戶單位頒發先鋒獎,表達了對大家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敬意,感謝大家長期的信任和支持!
此次頒發的先鋒獎共授予了“中央電視臺亞運會字幕轉播項目”、“國家音像資料館項目”、“福建電視臺新聞網項目”等十個項目。頒獎儀式上,大洋公司總裁姚威先生為獲獎單位代表頒獎,感謝廣大用戶對民族視頻工業的支持,并與大家一起激情回顧了共同攻克技術難關、熱烈探討產品改進方法、共同推動中國廣電技術進步的難忘歲月!
中科大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