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些人所言,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一項有利自己的東西時,總會滋生出十樣殺死自己的副產品。琳瑯滿目的高科技產品被科學家、工廠源源不斷地發明和制造出來,再被精明的商人、營銷團隊加以包裝,賦予或時尚、或智能的外衣,最后被消費者趨之若鶩地購買回家,這樣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背后,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來,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像《瓦力》里面所描繪的那樣撤離這個只剩垃圾的星球。
談到智能家居的未來,廠商和媒體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向我們描繪未來智能生活的美好藍圖:“讓每個房間都樂曲悠揚,連因特網、DVD、視頻、電話線和閉路電視也通過隱藏的布線系統在各個房間都有分布;保安系統、暖氣系統、浴室里的加熱手巾架、空調、大廳音樂、視頻分布器、房門開關都被智能的無線裝置控制;在回家路上通過手機激活溫度控制開關,這樣房間就能提前預熱歡迎你的歸來……”百分百自動化的智能家居系統日前已經在澳洲出現了,那么或許像《瓦力》里面那個“公理號”飛船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智能生活也是指日可待的??墒牵驮阡N售人員向業主把智能概念描繪的天花亂墜、技術人員讓系統越來越聰明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過智能生活到底能夠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到底有哪些利弊呢。
如何平衡智能科技與人類本能
房地產商、智能家居業者、媒體鼓吹智能化的家居生活多么高科技、多么美好,可是我們總不禁要疑惑,添加這么多設備、功能到底是讓生活更簡單,還是讓生活更復雜呢。人類已然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不斷異化,對機器產生極強的依賴性,而生存的本能卻在不斷退化之中?,F在,我們上下樓有電梯,出門有汽車代步,洗衣服、洗碗都可以用機器完成,就連買東西也只需要打開電腦、按幾下鼠標即好。如果有朝一日,每天早晨開始窗簾自動打開、微波爐自動煮早餐……生活按照預設程序和感應探頭開開啟啟,那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有人稱這之舒適愜意,但也有很多包括智能家居業者在內的人認為智能家居一定會讓本已很懶的現代人變得更懶,那么我們的記憶力、感知環境的能力是否也會因此而退化呢。此外,我們每天要生活在感應器、無線射頻,以及各種輻射之下,是否有科學研究能夠出來證明這些都是對人體沒有影響的呢。誠然,目前距離智能家居普及尚有時日,但我們也希望不論業者還是消費者,都能對智能家居有更清醒的認識,在追逐利益和尋求舒適之余,亦要思考如何尋求智能科技與人類本能的平衡。
如何實現真正環境友好
智能家居一向被宣傳為環保節能產品,現在也有很多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智能家居其實并不綠色環保,因為主機和一些探測器要全天工作,一年到頭都要耗電,說不準還有因電而引起火災的危險,而且這些硬件設備在生產、使用直到丟棄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碳足跡,造成污染和浪費。另一方面,就像我們在上期雜志當中多討論過的一樣,即使通過使用智能家居系統省了電,但在很多時候也只是替業主省了錢,對電廠的發電量并不會有直接影響。因此,智能家居系統若要實現更進一步的環境友好,除了在整個生產、安裝、使用、回收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環保要求之外,在設計過程中應當更多考慮與周圍環境結合,如充分利用太陽能、日光,通過設計實現通風與空氣循環等等;還必須探尋與公共事業部門(例如發電廠)的聯動,通過將家庭能源消耗變化反饋到電廠,從而平衡能源供需。
總而言之,智能家居作為一項與生活關系密切的科技產品,不應只停留在玩概念層面,更應該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它的實際應用方面,讓它與生活更好地結合,對人類產生更有利的作用,而不是最終把人變成機器的奴隸。[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