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iVA能夠挑戰HDMI嗎?
2009-12-07
呂曉政 CEO, Luxi Electronics 依馬獅視聽網
2009年4月,DiiVA(視音頻數字互動接口技術)發布了1.0和1.0a兩種規格的版本。因為與現有的HDMI(多媒體數字互動接口技術)接口具有相似的技術和應用,所以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個疑問就是:DiiVA能夠挑戰HDMI嗎?對于這個問題,我想談一些我的看法。
背景
HDMI技術是由Silicon Image公司和其他6個世界頂級的電子廠商發明的。1.0規格的版本在2002年12月發布,而最新的1.4規格的版本則在2009年6月發布。根據iSuppli公司的調查,在2007年,1億9千3百萬臺售出的設備上都有HDMI接口,到2012年,預計銷售量將會達到7億7千3百萬。它主宰了高清電視接口市場。不過已經有并且將會有更多其他的技術來挑戰HDMI的主宰地位。DiiVA就是其中之一。
DiiVA是由Synerchip和其他8個中國頂尖的電子制造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創建的。DiiVA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更多的功能和更低的價格上。
技術比較
相對于DiiVA技術和HDMI技術的區別,這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更多。在這里我們列舉一些主要的相似點:
1)兩者都用TMDS格式傳輸未壓縮的視頻信號
2)兩者都使用4股雙絞線來傳輸主信號
3)兩者都支持HDCP版權保護
4)兩者都支持兩路音頻傳輸
5)兩者都支持以太網連接
6)兩者均采用線纜供電
7)兩者都支持相同的視頻時間和色彩空間設定
8)兩者都是用同樣的小型平板連接裝置
下面是他們的主要差異:
1)HDMI使用專用線傳輸DDC(直接數字控制)信號、CEC(消費電子控制)信號、以太網絡信號和音頻回傳信號;而DiiVA則將他們并入第4根雙絞線。這樣做的結果就是,HDMI接口有19根引腳,而DiiVA接口只有13根。
2)HDMI總數據最大傳輸速率為10Gb/s,DiiVA是13.5 Gb/s。
3)DiiVA接口支持WHDI無線功能延展,而HDMI目前還不 支持。
4)DiiVA技術提供連接器鎖定功能,HDMI則沒有。
在DiiVA技術剛形成的時候,還有兩項功能是超過HDMI1.3版本的:以太網連接和兩路音頻傳輸能力。不過在HDMI1.4版本中他們增加了這些功能。
這些差異有多大?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這4個差異的意義:
1)19引腳對比13引腳:DiiVA只有4股雙絞線和地線。HDMI則增加了DDC、CEC、HEAC(HDMI以太網絡通道和音頻回傳通道)和+5v供電這幾根線。從理論上講,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DiiVA的成本應該略低一些。但由于每年生產的HDMI線纜都要數以億計,因此線纜組成上的成本與這樣的生產規模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覺得這對DiiVA很不利。DiiVA聲稱線纜可以使用標準6類屏蔽網線。但是它使用特殊的13腳DiiVA接口,這樣一來,DiiVA就不能直接使用標準6類屏蔽網線。而與此同時,HDMI在市場上還有很多5類和6類線材的解決方法。
2)數據傳輸速率:DiiVA具有13.5Gb/s的傳輸速率,超過了HDMI的10Gb/s,于是宣稱它具有更高的“性能”。這容易產生誤解。這里說的是系統所能支持的最大傳輸速率。眾所周知,1080p信號傳輸速率在4Gb/s左右;新的超高清晰度4k×2k或3D信號的傳輸速率在8Gb/s左右。HDMI和DiiVA都能完美地傳輸這些信號,在系統最大極限范圍內,這些數據傳輸都是沒有差別的。在實際應用中,如果稍微增加一些額外的數據,那么最大傳輸速度就不夠用了。因為目前4k×2k的格式采用了30Hz的刷新率,所以如果將來的信號采用60Hz的4k×2K格式的話,總數據傳輸速率將達到16Gb/s,超過了HDMI和DiiVA的極限范圍。總之,它們能都傳輸現在的信號,但是無法傳輸下一代的信號格式。當然到那時,兩種技術都能通過修訂來增加它們的最大傳輸速率。
3)WHDI無線技術還有待于創始公司的最后確定,它的銷售量也是非常小的。我們不能確定WHDI是否能夠占據無線網絡格式的主導地位。一旦有需求的話,HDMI也能很輕易的增加WHDI技術。 [Page]
4)連接器鎖定功能將會是Diiva一個受歡迎的功能,HDMI從一開始就應該包含這個功能的,但是許多公司包括LUXI電子公司開發了很多HDMI鎖定的相關解決方案。
挑戰者的挑戰
從字面上講,“挑戰者”代表的是那些參與得比較晚而又設法與目前領先者競爭的人。這是一場艱苦的戰斗,由于兩者的起點不同,它需要更多的努力來打破目前領先者的壟斷地位。
如果DiiVA與HDMI技術一樣,也在2002年公布的話,理論上講它的機會會更大一些。但現在7年過去了,HDMI已經擁有了數十億的設備作為基礎,這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巨大優勢。
對這樣一個已經存在的技術壟斷來說,除非新技術有非常大的改進,否則生產商和消費者是不會輕易改變選擇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DVD比家用錄像機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因此,DVD迅速的席卷了整個市場。高清電視明顯比模擬電視制式要先進的多,所以高清技術在美國非常快的普及了。(但在其他地區并沒有這么快,因為高清電視成本相對昂貴)
有許多改良型技術挑戰現有技術失敗的例子。其中一個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當VHS即家用錄像機全面普及的時候,索尼公司推出了8毫米磁帶格式。理論上講,8毫米磁帶更小并且應該更便宜,技術規格稍高且默認使用數字音頻。但是常規VHS磁帶并沒有就此停止,巨大的銷量使得它在成本上更受到家用錄像機的青睞。新的8毫米磁帶不兼容廣泛使用的VHS錄像機,8毫米格式的使用者既不能租借8毫米錄像帶也不能相互交流。
這正是DiiVA在挑戰HDMI時所面對的困難。10億規模的產品制造基礎阻止制造商和消費者去選擇不兼容的技術。此外,規模化的經濟成本也阻礙了DiiVA制造商在集成電路、線纜和測試儀器等方面與HDMI的成本競爭。
DisplayPort接口采用一個更巧妙的做法:它避免與HDMI在其核心的家用視音頻市場進行競爭,轉而試圖在電腦顯示器市場上落腳。在我看來這樣的成功機會更大。
當然中國政府可以動用行政的力量來授權DiiVA格式作為中國數字電視連接格式的規范。但我不認為這會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就像20世紀初期閻錫山在山西做的那樣,他規定省內火車鐵軌的間距要小于世界上其他地方,雖然成功的阻止了其他競爭者進入山西,但是他也把省內的經濟與外界隔離開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