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與視頻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記錄介質的采錄設備逐步被各級制作機構采用,目前新記錄介質主要有光盤、存儲卡和硬盤等,其中專業光盤產品由于所具有的一些獨特特點,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使用。
SONY XDCAM專業光盤為單面光盤,直徑120毫米,盤盒尺寸129×131×9毫米,重量90克,光盤盤片被封裝在特制的盤盒中,采用波長為405nm的藍紫激光和0.85相對孔徑的透鏡。光盤容量為23.3GB,可記錄高質量格式MPEG IMX 50Mb/s視音頻素材45分鐘或DVCAM 25Mb/S格式視音頻素材85分鐘,在-20~60?c環境下存儲時間為30~50年。
莆田電視臺從2006年搬新大樓開始就采用索尼的藍光盤用于節目的制作和存貯。從選型開始,為了充分利用莆田臺剛建成的非編制作網絡系統,在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對比后,最終一次性購買14套SONY PDW—510P專業光盤攝像機作為新聞采訪使用,選用PDW—D1作為上載設備,后期又添置了2套PDW—V1和PDW—R1專業光盤錄像機作為補充,專業光盤產品與非編制作網絡的結合,使得兩者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SONY PDW—510P專業光盤攝像機采用專業藍光光盤作為記錄介質,該機除了具備傳統磁帶攝像機的攝錄功能外,能記錄DVCAM格式,25Mb/s的視頻信號和16位48KHZ采樣的音頻信號及元數據;機身自帶的LCD顯示屏可以顯示所拍每段素材的第一幀畫面,方便素材的查找;該機具有i.LINK接口,可與計算機連接以快速上載記錄在光盤上的視音頻信號和元數據。
莆田電視臺在2005年底開始選購專業光盤設備時,價格成本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通過5年來的使用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專業光盤在電視臺制作和存儲中的成本優勢。
一. 設備使用成本
SONY藍光設備標準光頭使用時間為4000小時。目前莆田臺的14套PDW—510P藍光攝像機全部用于新聞中心。每天臺里自制節目為1小時,按新聞片比10:1計算,需要10個小時素材,平均每天每臺機器使用時間不足1小時。(光頭寫時間)光頭寫入時間為正常時長的1/2,即不到半小時。按每年365天計算到200小時每年。到光頭壽命延至要使用20年。到目前為止,新聞中心藍光攝像機的使用小時數統計如下表:

莆田臺2006年初投建的非編制作網絡為索貝ENT網,共有20個工作站點,其中配置四部專業光盤光驅和錄像機用于節目的上下載,其余大部分站點為無卡工作站,專業光盤不管是安全性、速度還是容量等方面,都能滿足莆田臺電視節目制作的要求,整個制作系統投入相對較少。5年來制作系統運行良好,而其中用于上下載的專業光盤設備沒有出現一次故障,與同樣用于上下載且過一段時間就必須維護的磁帶錄像機相比,節省了大量的維修維護成本。
二. 制作環節記錄介質成本
由于專業光盤可重復擦寫使用1000次以上,光盤在-20~60?c環境下可以保存30~50年,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攝像記者每人三張盤,就可以使用10年以上,按目前SONY PFD23專業光盤價格每盤200元算,一個攝像記者用于記錄介質的每年耗材不到60元。而如果一個攝像記者用磁帶作為記錄介質,以DVCAM 64分鐘磁帶為例,如果每年用10盒磁帶,一年需要的記錄介質耗材不下1000元,且還會因為長時間頻繁的使用和不良的保管條件而造成磁帶信號衰退或丟失,影響節目質量。
三. 過渡成本
由于新媒體在原理上與原來的磁帶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在選型時也曾擔心,操作人員會有問題,經過幾年的使用,完全沒有產生實際的影響。這得益于索尼專業光盤設備采用與傳統磁帶設備類似的使用方式。首先,攝像機部分,完全與傳統的磁帶攝像機相銜接,保留了傳統磁帶攝像機的功能,實現了與現有磁帶介質的無逢結合,記者能夠輕易掌握操作方法。第二、由于與原來磁帶制作流程相似,因此不需要對機房設備進行大改動,只需要將磁帶錄像機換成專業光盤錄像機即可。第三、專業光盤共有和磁帶一樣的可以使用的屬性。第四、記錄格式與莆田臺原來使用的DVCAM完全相同。第五、記錄媒體價格和原來的沒有差異;有了這幾點的保證,在人員的使用習慣和節目保留方面完全一樣。制作時的上下載速度是原來的2.5倍,效率提高1.光盤的消耗根據統計小于原來磁帶的使用量。
四. 存貯成本
由于專業光盤體積不大,在-20~60?c環境下可以保存30~50年,對保存的條件要求不高,自從用上光盤,莆田臺的節目就全部存貯在光盤上。從2006年開始,節目部門就采用光盤作為存貯媒體。與原來的磁帶和現在時尚的媒資相比,光盤存貯有著以下幾點優勢:
1.介質成本低。按廠家給出的數據可以保存50年,目前臺里按DVCAM格式記錄使用,每張盤片可以記錄85分鐘,相當于一盤90分鐘的sp帶子存貯量。每天的節目存貯時間為1張盤片。莆田臺沒有存貯素材,只存貯節目,每年消耗光盤365盒,這樣算來每年存貯成本不到8萬元,且過程中不需要更換其它的貯存介質,相對的每G的成本算來不到0.20元。如果折成磁帶計算,以DVCAM磁帶為例,每年每GB存貯成本要0.5元,并且在50年內還要經常檢查磁帶狀態,至少要進行二三次的復制轉換,折算在存貯成本上每GB每年需要增加0.2元。
2.設備投入成本低。目前,一套相當規模媒資的成本一般在上百萬元,而且,每年還要消耗大量的數據流磁帶,根據數據流節要求,幾年就要更換一次磁帶錄像機。除了每年不低的維護成本外,還要投入價格較高的設備。而用于專業光盤存儲的設備成本相對較低,設備光驅價格現在在2.05萬元,光頭壽命4000小時,按2.5倍速度的寫入計算,可記錄10000小時的節目,并且讀光盤由于流失功率低,并不影響光頭壽命,相比其它方式的記錄和回放都會造成重要部件磁頭的壽命下降。
3.人員成本。由于光盤在保存屬性方面和磁帶不一樣,并不需要改變原來采用磁帶時的制作流程,不需要對人員進行特殊的培訓,可不增加制作人員,相比現在建造的媒資交流,至少要增加維護和使用人員,并且要對現有人員進行專門培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