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制播分離,就不得不提到民營電視媒體。2010年算得上是中國民營傳媒娛樂集團的好年頭。回想10余年前,“制播分離”的信號剛剛釋放出來,一大批像光線、東方風行這樣的民營公司投身于電視節目制作領域,令中國的電視熒屏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娛樂浪潮。
中國民營電視媒體雖然處于特定的國情和傳媒環境中,從其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看,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電視文化產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滿足廣大受眾日益增長、多元化的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大大小小的民營制作媒體近2000家,在這些眾多的民營電視媒體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優秀的電視欄目、電視節目和電視劇、電影應運而生,既贏得了廣大電視受眾的青睞,又讓業界人士刮目相看。
光線傳媒上市倒計時 傳媒與娛樂完美結合
光線傳媒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電視節目制作商和發行商,“光線傳媒”可謂開創了國內電視業制播分離模式探索的先河,其經營線路是先找買家,“以銷定產”,以流水線的作業模式將娛樂節目作為一項工業來打造。
時光倒流至1998年,一手創立熱門生活資訊節目《北京特快》的王長田離開北京電視臺,帶著一腔熱血成立了光線傳媒的雛形。當時,他已經意識到:“中國電視界缺乏娛樂節目,未來將有巨大的市場機會,要抓住!”1999年,光線傳媒憑借《中國娛樂報道》一炮打響,之后光線傳媒立足娛樂界,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電視娛樂節目,如《娛樂現場》、《音樂風云榜》、《影視風云榜》、《最佳現場》?時隔不久,光線在成為內容集成商和運營商的同時,又晉級為國內鮮見的集傳媒和娛樂于一身的綜合文化企業。
2009年,光線傳媒開辦了6個新的電視欄目,節目制作量從以前的2小時上升到6小時,還有每年超過10場的頒獎禮以及50場以上的娛樂營銷活動,包括演唱會、首映式等節目的制作,覆蓋全國播出范圍300余家電視臺。而在2010年,國家大力推進電視媒體產業制播分離的大背景下,已經在市場風浪中經受了10多年沖擊與磨練,并且擁有眾多相關人才的的光線顯然迎來了自己新的成長機遇。“電視臺從市場購買節目的比例,原則上每年不低于播出總量的30%的比例。”這將為光線等民營電視機構帶來曙光。因為從運作機制來看,民營電視公司在決策、人才、利益機制和運營模式、資源共享和流水線作業等方面比傳統媒體更加靈活和適應市場經濟,這也是一大批優秀的電視節目出自于民營電視制作公司之手的原因。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切得益于王長田對商業模式的情有獨鐘。王長田自己總結道:“光線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自產自銷,自給自足’。”人才是自己的,光線被稱為“中國娛樂主持人的搖籃”,曾一手培養過何炅、謝娜、柳巖等一線大牌主持人;媒體資源是自己的,“我們不并購”,每個業務板塊之間都有本質關聯并形成互動互補。用王長田的話來說,光線的商業模式不是“搶雞蛋”似的某個項目的單打獨斗,而是“把雞蛋孵成小雞,再把它養成能自己下蛋的母雞。”“舉個例子,為什么我對日播資訊類節目特別重視?第一,像《歡樂總動員》這樣的欄目周期性很長,一個月錄一兩次就夠了,沒有必要形成一條生產線。但日播類節目每天都在做,必須建立一套系統;第二,周播類節目往往創意為先,不斷引發新的刺激點,很容易被拷貝,而日播類節目的資源主要是從外面獲取,整合以后靠品牌持續運作,不容易被模仿,因為全世界的資訊是一樣的,沒必要模仿;第三,周播節目廣告投放非常有限,一周與觀眾見一次面,但是日播節目廣告可以天天投,尤其符合大客戶需求。”

日前,光線傳媒的上市計劃已經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審批,進入倒計時。在制播分離的大背景下,此舉必將加快光線打造電視傳媒產業航母的進程。
CSPN“麥當勞式聯盟”救活地方體育頻道
提到CSPN,也許你還有些陌生。CSPN即中國電視體育聯播(China Sports Programs Network)平臺,是中國唯一由眾多省級體育頻道實現同步播出的、跨省區域的聯播平臺,在廣電系統內亦被作為施行電視臺“制播分離”的重要借鑒模式。自2008年1月1日正式開播以來,通過其首創的“聯合引進、聯合制作、聯合播出”的中廚模式,以多臺同節目的產業新模型,成功整合了多家電視臺的優勢資源。
我們不禁產生疑問,加入CSPN有什么好處?“全國的體育頻道只有4個臺不面臨生存危機,除了中央臺、北上廣(北京、上海、廣東)自己擁有開辦專業體育頻道所要求的各種市場資源。”神州天地總裁陶偉認為,雖然山東已經進入“千億俱樂部”,但目前就體育頻道而言,獲得的經營收入還不足以支撐其24小時連續播放。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日漲的版權費,另一個是日漲的觀眾需求。“觀眾的需求很簡單,NBA得有,中超、CBA得有,歐洲五大聯賽得有。而這些轉播的成本和廣告就沒法合過來,從而造成了生存的瓶頸。”CSPN從2006年開始籌備策劃,由體育資源大省和神州天地共同發起一個產業化聯播項目。產業化建在體育信息最集中的北京,聯合遼寧、山東、湖北、新疆、江西、內蒙古6個省臺,這種模式經常被陶偉比喻為統一標準的“麥當勞模式”。
從2007年開播至今,短短三年的時間,CSPN就在行業內風生水起。2008年的歐錦賽,CSPN首次發起全國22省的節目聯播,極大的滿足了廣大觀眾收看四年一度頂級足球賽事的需求。而由于CSPN擁有成員臺主場球隊的優勢,再加上年平均3000小時以上的頂級賽事、專欄和新聞資源,一經開播就不斷引爆著收視狂潮。目前CSPN晚間的平均收視率超過覆蓋區域的同類頻道,已經成為當地收看體育節目的首選頻道。2009年的第11屆全運會期間,CSPN與成員臺山東體育頻道并機直播,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場場對全運最快、最全、最炫、最細的實況報道。
CSPN收視攀升與節目制作精良密不可分,CSPN已構成4321常設節目形態:4:四檔新聞—《體育早報》、《體育午報》、《體育時報》、《體育晚報》;3:三大品牌專欄—《綠茵集結號》、《神州話體育》、《天下球》;2:兩大賽場—《巔峰賽事》、《精品賽事》;1:一個直播日—每周大型直播。特色節目《全民奪標》以其娛樂性、大眾性、互動性而帶動收視一路攀升,最高收視突破3%,而《非常天使英雄匯》、《點播世界杯》等特定時段打造的節目亦大放異彩,收視可喜。
[Page]

2010年是個體育大年,CSPN開辟了“逐鹿南非”世界杯和“劍指羊城”亞運會大賽主題。在今年世界杯、亞運會等一系列重大賽事報道中CSPN采用了松下P2HD技術系統升級,雙方為共同打造實現全球首個最大規模全半導體P2高/標清節目制作系統方案展開緊密工作。同時,雙方將共同建設基于半導體存儲技術高/標清一體化并配合非線性編輯網絡技術的應用,以最大限度地滿足CSPN節目制作的各種需要,推進CSPN數字化和高清化發展。

《天氣預報》是“制播分離”的范例
在我國電視節目收視率排行中,緊接《新聞聯播》的《天氣預報》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服務節目。而且,它也正是中國電視“制播分離”最早的嘗試。現在的《天氣預報》制作方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是2002年正式掛牌的局屬國有企業。根據CCTV收視調查,CCTV-1《天氣預報》節目收視率同比增長12.7%。我國天氣預報類節目的收視人次已經由1986年的每天4億,增加到現在的每天10億人次,實現廣告收益3個億。
從1981年CCTV-1播出的第一檔天氣預報節目開始就與中央電視臺合作;1986年中國氣象局開始獨立制作電視天氣預報節目;1993年中國氣象局在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首次推出氣象先生、氣象小姐;2004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播出廣播氣象資訊直播節目。與鳳凰衛視合作,所有氣象節目由中國氣象局直接提供,從而鳳凰衛視結束了使用日本資料制作節目的歷史;2006年開播數字電視“中國氣象頻道”,實現了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為公眾提供最即時的氣象服務。
目前華風影視每天為中央電視臺CCTV-1、CCTV-2、CCTV-4、CCTV-5、CCTV-7、CCTV-9和CCTV新聞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旅游衛視、鳳凰衛視、陽光衛視、中華衛視、新華社電視臺,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經濟之聲和都市之聲等頻道制作提供165檔氣象節目,30年來,氣象節目由單一的天氣預報發展到包括氣象新聞、專題、科普、直播等多樣形式。經過專家代表提名、公眾網上投票及公開評議,華風集團被評為2009年最具影響專業媒體。

其中,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欄目《風云紀錄》,節目采用故事化敘事手段,關注災害事件中的受災群體,將致災的自然力量與社會人文因素交織在一起,把自然變化放在社會環境之中,氣象專家、災害專家和社會學者對災害事件詳細解讀,使觀眾對災害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對于抽象的知識、科學原理等,采用動畫演示,以求通俗易懂。災害紀實畫面、災害親歷者的現場采訪、動畫、解說、音樂、音效等表現形式經數字音視頻編輯技術協調平衡,既真實生動,又具科普價值。自2003年以來,在欄目設計指導下,已經拍攝制作了200余期節目。有趣的是,這一檔節目也令華風在制播關系中的面孔更加豐富,它制作數以百集計的大系列片,卻未養一名編輯記者。其成功經驗在于組織社會專業紀錄片人或公司合作,負責出資并擁有版權、發行權。華風擔當了大制片人—制者與播者的紐帶,一批資深紀錄片人帶著效益和藝術雙重追求集聚華風摩下,優品佳作已經多次獲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