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AV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階段,這一點從剛剛落幕的InfoComm China 2011展會就可見端倪。與上一屆展會相比,今年的觀眾數量達到10,728人次并創下新高,增幅達16%。AV技術和產品在眾多標桿性事件中大量使用的示范性影響也正在被更多的行業領域認可,并將之轉換為生產力。奧運、世博、亞運,專業AV的影響力在擴大,市場周期更替也愈為明顯,展會成為市場風向轉變的旗幟。
兩年前三星進駐時大屏幕商業顯示市場還撲溯迷離,而如今LG、夏普等以消費電子見長的日韓系廠商強勢來襲似乎表明這個市場格局的轉變已大勢所趨,AV行業難逃“被IT”這一宿命。液晶給DLP帶來了致命的打擊,液晶陣營廠商無一對此表示了不二看法。盡管DLP廠商眾口一詞認為液晶只是為市場帶來了一個新的增長點,遠遠不足以撼動DLP長期以來形成的統治地位,但不管在口頭上抵抗與否,他們大多數都只是在順勢而為,在任何一家大屏拼接展臺,觀眾都可以看到平板都已經成為了中堅力量。因為滿足市場的需求遠遠比固步自封帶來的好處更多。
當然,無論是平板還是DLP,大屏幕任何時候在市場中都顯得風光無限。有人說了,大家看待甚至爭論這個市場時總是看到了大屏幕表面上的風光,讓顯示設備風頭出盡。而實質上,最大的市場機會卻蘊藏在這些絢麗顯示的背后。拼接、融合、切換、傳輸、控制,這些看似平靜的產品和技術實際上是暗流涌動,躲在背后盡享大屏幕給它們帶來的盛宴。此觀點其實不難理解,經歷過這幾年展會的人都很容易發現,在這個風起云涌的市場,大屏幕廠商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來看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傳輸控制處理這部分廠商增長的速度和數量令人咋舌,并且他們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羨慕嫉妒恨或許最能表達出大屏幕廠商們此時的心聲。確實如此,前面我們說到了有什么能比實實在在的利潤更能讓人趨之若鶩呢?利潤,利潤,還是利潤。與其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打得頭破血流,還不如另辟蹊徑。于是,Total Solution的發展路線成為了實力廠商的選擇,這一“打包”策略的好處是不僅能將自己的核心產品賣個好價錢,更可美其名曰提高系統的附加值,何樂而不為?因此,系統集成商走到了臺前,他們最了解市場的需求,明白客戶的想法,設備提供商則需要一套更為行之有效的本土化策略,巴可的戰略路線就不失為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