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后的競爭實際上是業務上的競爭。對于廣電而言,目前的雙向網絡改造是否為三網融合后多元化的業務經營做好了準備就顯得格外關鍵,其中,端到端的網絡傳輸質量和承載能力尤為重要。
作為一項主流的EOC應用,WiFi降頻技術發展至今,已經達到了一個較為成熟的水準?;?02.11n標準的WiFi降頻技術,利用一個40MHz的帶寬傳送150Mbps的數據流量,同時支持4個物理帶寬的疊加,即可以達到600Mbps左右的局端速率,這是目前所有成熟有線電視接入技術中的最佳接入數據。顯然,WiFi降頻技術的這種特性為有線網絡的傳輸質量和承載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兆即將登場
WiFi降頻技術在BiCA聯盟的積極推動下獲得了快速發展。BiCA是一個開放性的非盈利組織,成立于2008年3月,其宗旨是聯合芯片廠商、整機廠商、系統集成商、運營商和科研機構,共同推動基于WiFi相關技術的雙向接入產品的廣泛應用和標準化,使之成為有線網絡雙向接入技術的主流之一。
聯盟成立以來,WiFi降頻技術已經歷了從BiCA 1.0到BiCA 2.0版本的升級。BiCA 1.0基于802.11g標準,通過2個信道捆綁提供108Mbps速率。目前主流應用的BiCA 2.0技術基于802.11n標準,單個信道帶寬可達到150Mbps速率,通過4個信道的疊加,即可達到600Mbps速率。
BiCA聯盟并不滿足于此,一個全新的升級計劃正在推動WiFi降頻技術向BiCA 3.0演進——基于即將商用的802.11ac標準,實現超越1Gbps的速率,升級將在2012年完成。
據BiCA聯盟技術組組長、Technicolor特藝集團產品經理隋誠介紹,BiCA 3.0可在160MHz的物理帶寬上通過信道捆綁,實現超過1Gbps的數據速率,根據實際用戶規模,可支持戶均16-100Mbps的數據帶寬。隨著WiFi標準的快速進步和不斷發展,用戶的最終接入速率同樣也會快速的提高。
成熟為王
在廣電網絡的整合中,EOC標準不統一對于網絡的互通、升級和維護以及整個產業鏈的良性發展帶來了較大困擾。
三網融合事實上是將廣電置身于市場化的運作中,在雙向化網絡改造中,選擇成熟的技術應用將極大地縮短廣電市場化的過程。因此,在眾多EOC門類中,廣電部門在技術選型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技術的市場化、標準化、產業化等特性。
事實上,作為一項主流的EOC應用技術,WiFi降頻技術在市場化、標準化、產業化等方面堪稱典范。
WiFi降頻技術基于成熟并且迅猛發展的WiFi技術,具有發展良好的產業鏈,在基礎的芯片方面擁有國內外眾多知名芯片廠商支持,包括Intel、Atheros、TI、Ralink、BroadCom等,在EOC行業是唯一有兩家以上芯片供應商支持的技術,不僅在技術的可持續發展上有足夠的保證,同時,全球WiFi方案的規?;a效應也可以大大提高整體方案的性價比,而設備商,運營商更具有議價權。
BiCA聯盟采取開放的策略,標準開放,軟件上基于芯片公司提供的開源代碼,由設備商自主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功能。開放的策略使得下游廠家參與度、客戶響應度都能得到保證。BiCA技術的另一個產業優勢是芯片形態多樣,種類齊全,可自由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當前WiFi芯片出貨量巨大,每年近10億片的銷量帶來的成本優勢十分明顯。需要指出的是,BiCA技術在低成本終端和無線家庭網關方面非常具有競爭力,它的成本優化方案可以進一步滿足降低成本的需求。
互聯互通是關鍵
在目前的有線網絡雙向接入改造中,BiCA技術已獲得了大規模的商用。來自Technicolor特藝集團的信息顯示,該公司WiFi降頻終端已經在超過30個有線電視網絡中試用或使用,其用戶覆蓋亦超過了300萬。
另據統計,BiCA技術目前覆蓋已超過800萬用戶,在EOC市場中的份額達到40%,預計2011年WiFi降頻出貨量將超過100萬。值得關注的是,該技術是唯一做到單個城市開通10萬線的技術應用。
目前,許多廠商正在積極推動EOC各種方案,而廣電總局也在推進標準制定。Technicolor特藝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楊進認為,BiCA技術的迅猛發展,得益于BiCA聯盟各成員的通力協作,致力于將互聯互通標準當做聯盟的核心工作。他進一步指出:建立互聯互通的標準,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可以選擇更多互聯互通產品,降低對個別廠商的依賴;對廠商來說,標準聯盟可集各家技術和產品之長,發揮合力優勢。因此,產品標準互聯互通是企業占領市場的理性選擇。
BiCA技術的互聯互通分為3個層面: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互通,主要表現在終端設備能成功與接入頭端建立連接;遠程OAM規范的統一,不同廠家的終端可被同一個頭端管理;遵循廣電總局發布的雙向HFC網絡MIB規范,統一MIB網管。
事實上,互聯互通亦是BiCA 3.0時代的核心任務。無論從技術本身或是對千兆的期待來看,BiCA 技術向3.0標準的演進都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與使命,盡管兼容并蓄、統一標準的路途充滿艱辛,但我們還是可以期待,在千兆的802.11ac基準下,更多的互聯互通產品能在有線網絡中無界飛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