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投影機正在往解決方案方向發展,正從傳統的室內走向更大、更亮的戶外,并配合建筑結構和特征,針對性地進行裝飾型投影顯示,這類戶外情景展示讓高端、高流明投影機的應用和解決方案成為最近兩年的一大熱點,也讓創意投影成為高端顯示應用場所發展的一個趨勢和方向。
戶外投影成為新趨勢
巴可公司沈黎指出:“未來戶外建筑固定投影是一個趨勢。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用戶對于戶外固定投影的需求不斷增長。”去年InfoComm China還沒有人做戶外投影的任何演示,而今年很多廠家都已經在做了,說明大家都非常關注這一塊的市場。
在巴可代理商德浩的展臺,專門搭建了戶外建筑表面模型,用6臺巴可投影機(其中包括3臺巴可FLM HD20投影機)投射出絢麗的建筑投影表演。德浩公司副總經理李偉表示,“從奧運、世博之后,這種文化產業就開始興起,現在各地的政府機關,都會大力投入來打造城市亮點。我們此次的演示也是希望引導用戶和工程商,讓他們了解我們在推什么,市場需要什么。亮化工程并不適合用創意LED,因為整體造價過于昂貴,同時破壞整個建筑物的原有建筑風格。為了把建筑物裝扮得更漂亮,又不想破壞建筑本身,投影就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德浩展臺專門搭建戶外建筑表面模型,用6臺巴可投影機投射
同時科視也將“老虎機”的建筑投影模型搬到了InfoComm China現場,并在同期舉辦了《戶外投影》專題討論會。包括設計2012元旦上海年外灘倒計時活動建筑投影和2008年北京開閉幕式的沙曉嵐,上海世博會《清明上河圖》的內容設計師于正、投影藝術家Bart Kresa以及科視Christie的Ken Wheatley在內的專業人士與觀眾分享了戶外投影設計安裝經驗。

科視“老虎機”建筑投影模型現身展會
安裝的難點與挑戰
戶外投影是投影的延伸應用,也有別于傳統的會議室安裝。“首先采用的建筑物的界面、材料并非傳統幕布,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試驗各種各樣的反光才能夠知道,投影介質在成像方面到底效果如何。第二是戶外投影更加偏向于藝術的表達,要能夠把情景和建筑,光影和建筑融合起來,而會議室主要是傳達信息為主。在戶外投影中,設計的環節要比一般的會議場景更加重要。在戶外投影中,投影機會受到戶外環境的影響,可能無法安裝在適合的地方,需要投影機內部有強大變形能力。為此巴可公司也推出系統設計軟件SIMCAD,可以根據客戶現場的條件,用專業軟件進行模擬,從觀看者的角度提供系統設計,分析與建議,完全貼合客戶對視覺的一切要求。”巴可公司產品副總監薛峰表示。
所以說,戶外投影并非僅僅高亮度投影機那么簡單,它是創意與技術的融合,對設計創意能力要求很高,同時戶外投影方案還是自動控制、聯機控制、無縫拼接、快速安裝、燈光更換免調節等技術的集成綜合體現。這就更多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整合以及內容提供商跟投影機廠商以及工程商的配合。
從北京奧運會開始,科視和贏康團隊在戶外投影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贏康公司副總經理楊英俊先生總結了建筑投影建設的十六字箴言:

贏康公司副總經理楊英俊
系統觀念 戶外投影必須有大系統觀念,不像會議室里面只考慮投影機、投影幕即可,對建筑投影來說,除了投影機就是建筑本身,硬件設備包括投影機、處理器、線纜等,還包括建筑的形態、環境、受眾(有多少人在看)、多大的廣場、廣場的照明情況,有沒有其他廣告牌影響,天氣、空氣的情況。作為總設計師需要對大系統有全局性的考慮。
并行工程 最好在項目立項或策劃的時候就有各個方面的專家(內容、設備、創意、燈光)一起來討論,創意師天馬行空的設計最終需要變為現實。戶外投影的特點,是在一個固有的建筑上實現的,因此并行工程可以提高效率,在同樣時間做出最優化的項目。
相互配合 設備商、系統集成商一定要和如此之多的因素配合好。包括:建筑環境,如項目所處的環境是交通樞紐、市政建筑還是文化古跡;建筑本身也是固化的藝術,必須彰顯其本身的生命力,活化建筑而不是簡單把圖像打上去;城市照明的問題,保證投射的圖像是環境照明的幾倍,這樣才能讓畫面生動起來;內容,如果投影白天的內容,對投影機的亮度會降低要求,當資金有限只能用有限數量的投影機投有限亮度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將內容做得色彩絢麗;建筑的反射系數,系數不同對于光通量的要求也不同;天氣,每個城市的投射時間段都是不一樣的;空氣,污染越嚴重,光通量就要加大,光在空氣中會受到水分子和塵埃的散射也會衰減。
穩定可靠 戶外投影作為一個秀,影響力廣大,必須做到穩定可靠。這體現三方面,一是系統設計要簡約簡單;二是選擇好的設備,久經考驗的設備;三是做好系統冗余。

上海力富展臺搭建了微縮建筑投影模型
內容因素
戶外投影是一個表演性很強、要求定制化的應用,內容和素材在戶外投影應用中,甚至比硬件更重要。“戶外投影對內容要求較高,因為每一個建筑物的形狀,每一個投射的設計都需要重新制定片源,這也將能夠帶動內容產業發展。”李偉說道。
雖然國內的內容制作產業已經形成,發展速度也很快,但仍然有很多亟待提高之處。楊英俊指出,我們現在的內容創意文化積淀不夠,技術方面已經沒有問題,但文化和技術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年輕人在后者有優勢,但在前者又是劣勢,技術為內容服務,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出現真正的好作品。清明上河圖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經典,就是很好地把技術手段、制作能力和中國歷史文化甚至包括政治背景融合起來。
同時建筑投影在互動性方面還有不足。“現在很多建筑投影效果讓我們感到很震撼,原因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這樣的形式,在國外現在已經有人在做有互動效果的建筑投影,這可能就要求更精確的時間上的同步。每個用戶的需求都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創造出新的需求。”聯盛智能公司總經理葉文表示。